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

长春伪满皇官博物馆是我国现存的三处皇宫博物院之一。当年长春是伪满洲国的帝都,号称新京,伪满皇宫是溥仪居住的宫殿。兴运门建于 1934 年,是伪满皇宫内廷大门,正是溥仪第三次登基做伪满洲国皇帝前夕。兴运门内侧尖顶上镶嵌有一个钟表盘,永远定格在 9 点 10 分,这是 1945 年 8 月 11 日晚,末代皇帝溥仪逃出皇宫的时间,因此兴运门也成了衰败见证。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1)

1945年8月8日,前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满洲国,满洲国政权覆灭。8月11日,溥仪和随身官员及家属乘火车南逃, 13日到达通化县大栗子沟。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8月17日,溥仪便在在日本人的安排下乘小型飞机飞到沈阳,准备换乘大型飞机逃亡日本,但他万万没想到,苏军几乎在同一时间占领了沈阳机场,当溥仪和随从走出机舱时,瞬间变为了俘虏,由此在前苏联过了5年的俘虏生活。在关押期间,溥仪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说明自己受日本人摆布,丧失了作为伪满洲国皇帝的尊严和权利,揭露日本人的暴行。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2)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末代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正月14日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父亲是摄政王载沣,母亲是嫡福晋苏完瓜尔佳·幼兰。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慈禧很喜欢收养在宫中,后来就把这个瓜尔佳氏指婚给载沣。“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就想着废掉光绪,光绪又没有儿子,光绪二十五年(1898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将来继承同治为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废除“大阿哥”这个名号。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3)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消息传来,醇王府顿时发生一场大乱。溥仪的祖母老福晋刘佳氏刚听完载沣带回来的的懿旨就晕厥过去。溥仪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最后是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宫。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尊祖母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4)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清廷一片慌乱,溥仪下《罪己诏》。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溥仪虽然退位,但仍住在紫禁城内,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拨给,照旧过着皇帝的生活,其御茶膳房仍保留。民国六年(1917年)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大封群臣:封赠黎元洪为一等公,任命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等为内阁议政大臣,还任命了各部尚书和督抚。7月3日,段祺瑞出兵讨伐,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1917年7月13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复辟期间曾有1架共和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弹,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5)

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22日夜,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软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导致了吴佩孚的垮台。冯玉祥于11月5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政变”。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谋划“复号还宫”,再次复辟,是为“后逊清小朝廷”。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6)

在天津的溥仪似乎又找回他清朝皇帝的感觉,在外国租界里,他受到了极高的待遇,不仅在这些外国人当中恢复了自己皇帝的称呼,一些只对外国人开放的场所还特殊为他开放,他充分的享受着他“特殊华人”的殊遇和荣耀。对溥仪来说,保持现有的生活状态,甚至是超越,只能通过恢复自己的地位来实现,而这一切,在溥仪不断形成的复辟思想中,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7)

尽管各国给予溥仪足够的礼遇,但真正能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援的却寥寥无几,很多国家都只是处于政治的需要时才想到他这个前清皇帝。在天津的几年里,让溥仪的自尊心不断的受到打击,各方势力的冷谈又让溥仪想到了一直庇护他的日本。尤其是他们提出新国家是溥仪做皇帝的帝国,这个诱人的条件使得溥仪再也按捺不住,几乎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土肥原贤二所开出的所有条件,即刻动身去东北。民国二十三年(康德元年、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8)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并与出任“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1967年10月7号(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10月17日)(9)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