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怎么生长得快?神奇食品魔芋的栽培技术

当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深化,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更加强烈。健康保健食品市场缺口极大,成为农村产业开发新的风口。魔芋由于低脂,低糖,口感极佳为广大人民所喜爱,逐渐成为人民餐桌上的佳肴。陕西、湖北等地的魔芋产业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规模发展的标杆,笔者现就当前主流的魔芋生产方式向大家推荐,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参考,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更直观的了解魔芋的生产过程。

魔芋怎么生长得快?神奇食品魔芋的栽培技术(1)

魔芋怎么生长得快?神奇食品魔芋的栽培技术(2)

魔芋又名鬼头、花连杆,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魔芋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据测定,魔芋中含有大量的葡甘露糖和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据《本草纲目》和《中药大辞典》等医学专著记载,魔芋有消肿、散毒、化痰、通脉、健胃等功能,因此受到世界保健食品市场的青睐,风靡东南亚。而且价格昂贵,每吨魔芋精粉在港澳市场高达2000多美元。 魔芋适应性广,对土壤、气温等条件要求不高,平原、山区、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均可种植。魔芋利用价值高,可加工魔芋面条、糕点、果酱、小香槟等系列化食品以及多种药物。因此,开发利用魔芋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魔芋的生态习性和对环境的要求。

温度: 魔芋生育期要求适温 15-25 ℃ ,年平均温度 14-16 ℃ ,气温 12 ℃ 开始长根, 15 ℃ 开始萌芽,块(球)茎膨大期气温在 20-25 ℃ 生长良好。但超过 35 ℃ 生长受到抑制、低于 12 ℃ 地上部自然倒苗。休眠期可忍耐 -5 ℃ ,低于 -8 ℃ 地下块茎受冻害 ≥10 ℃ 活动积温 4000-5000 ℃ ,有效积温为 2300-3000 ℃ 。

光照: 魔芋是热带和亚热带种植的耐荫作物,最怕光直射,要求日照强度弱,时数短。地上部分发育的最适光照强度为日光的 1/3 ,根部发育需要暗光。此必须遮阴免阳光直射。

湿度: 魔芋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壤含水量为 50-65% 的沙质壤土。空气相对湿度 55-70% ,年降雨量为 1000-1500 毫米。

土壤酸碱度: 最适合的 PH (酸碱度)为 6.5-7.5 ,一般在 PH5.5-6.5 或 PH7.5-8 ,均能生长。

发芽期: 魔芋通常用块(球)茎繁殖。块(球)茎发芽不需要预先吸水,因为它的细胞内部含有 70% 以上的水分。块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一般在土温升到 10-12 ℃ 以上,魔芋锥芽开始生长。由于初春土湿上升较慢,锥芽生长速度也慢,需要时间较长。清明后,土温不断升高,幼芽生长也加快。贵阳大部地区魔芋在清明前后一个星期播种为最好。播种后,一般到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开始出苗。当锥芽出土高 2-3 厘米时,一般称为发芽期。

复叶开盘期: 一般当锥芽长到 15 天后,离地高可达 25-30 厘米。锥芽(叶柄)顶端开始裂破,形成三根支叶柄往四周宽处延展,并着生若干片复叶。复叶不断张开往上长,并向宽处四周延展。此期称为复叶开盘期。

营养生长期: 从发芽到复叶开盘期,持续生长 3-4 个月,块(球)茎内部细胞组织不断生长,而膨胀扩大,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此期称为魔芋块茎膨胀期。当魔芋地下和地上部长得最旺时,根深叶茂,使生长期达到高峰。贵州一般出现高峰期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

倒苗期: 生长高峰期过后,随着温度逐步下降至 12-18 ℃ 时,地上部分叶柄秆和复叶逐渐发黄、衰老、枯萎,最后倒苗而死亡。

后熟期: 魔芋地上部倒苗死亡后 , 约 1 个月左右,地下块(球)茎还继续不断生长。随地温降到 10 ℃ 以下,地下块(球)茎才停止生长。

收获期: 一般魔芋倒苗后一个月左右,根系开始枯死时进行收获产量最高。

休眠期: 当温度降到 6-8 ℃ ,魔芋停止生长,块茎进入休眠期,各种酶亦停止活动。魔芋可用 “ 种子 ” 、根状茎、整芋或切块作播种材料。 “ 种子 ” (即果实中的小球茎)需在阴凉处或用砂层积贮存。根状茎过大时可切断作种。整芋需选 1-2 年生、无病、 0.1-0.5kg 重、圆形或长圆形的球茎作种。扁圆且顶芽较深的,因茎龄过长不宜作种。切块是指将冬贮个体大的球茎,以顶芽为中心纵向切开,使每块约重 0.5kg ;或在贮藏前去掉顶芽,促发侧芽,栽植前带一芽切块作播种材料。 魔芋宜选土层深、肥沃、排灌的地栽培。栽植前及时整地。施肥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的原则,每亩(计划产量 2500kg )施氮 25kg 、磷 20kg 、钾 30kg ,其中 50% 作基肥,余作追肥。于幼苗期( 5 月下旬)及换头其( 6 月下旬)施用。 每年春季当日均温稳定在 15 ℃ 以上时进行栽植。一般行距为种芋横径的 6 倍,株距为 4 倍;栽植深度以块茎上部离地面 5-6cm 为宜。栽植时芽上倾斜,以免积水引起烂种。为防止或减少干旱引起土壤板结、地温上升和病害发生,于栽植后用于草或麦秆等覆盖地面。秋季当气温降到 15 ℃ 以下时,块茎停止膨大。

二、栽培时间和方法。

在4月中旬育苗,移栽以5月上旬为宜。育苗方法与红薯育苗相同。用湿润细土或细沙,一层土一层魔芋种。保持苗床内15—25摄氏度,相对湿度75%。经25天左右,种芋开始萌芽,长出新根,即可移植大田。移植前,大田要深耕细耙,使活土层达26—33厘米。厢宽3米、沟深20—25厘米(以能排除积水为宜),地整好后再横向开播种沟。条沟窝栽,播沟宽16厘米。插沟的深浅、距离要根据种芋而定。一般选用中等大小(个重250克)的种芋。每667平方米用种量800公斤—900公斤,小的种芋(个重50克以下),每667平方米用种600公斤。下种前要重施底肥,掺施钾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500公斤、钾肥5公斤。肥料与种芋不能相接触,下种后要盖上3.5—5厘米的细土,再施窝子肥。种芋要倾斜错落,防止天旱、雨淋,以利出芽迅速而不伤芽烂种和幼芽正常生长。

三、魔芊的田间管理与采收储藏

一是要追肥,魔芋因长块茎,需肥量大。出苗后要及时追肥,每667平方米用人畜肥4000公斤,尿素或硫酸铵等5公斤—7.5公斤进行提苗。

二是要勤中耕(一般3次)、勤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时不能损伤魔芋根部,以免造成烂苗。每中耕1次,即追肥1次,培蔸1次。白露前后再追1次稀粪肥,每667平方米3000公斤,以增强地上部分长势,抑制叶片衰老,推迟倒苗期,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以促进球茎的膨大。天旱时要抗旱,直至倒苗为止。

三是防病治虫。魔芋的病害主要有白绢病和根腐病,发病盛期为7—8月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在病株周围撒些生石灰粉或硫黄粉,以防病害扩大蔓延。同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10天1次,连续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虫害主要为山芋天蛾、根蛆、线虫和老母虫等,用90%的敌百虫0.5公斤对水400公斤喷雾,可达到防治效果。

四、魔芋采收。魔芋整个生育期为7个月左右。当地上茎杆发黄倒苗时,就可收获。最佳收获期在l0月份倒苗后1个月左右,因倒苗后1月内,地下块茎还可继续生长,如倒苗后雨水不多,霜雪不大,天气比较暖和,则收挖时间还可适当延迟,以利提高产量。收挖后的魔芋,将好芋和伤芋分开摊晾,待吹干水气后,即在室内地板上或在油毡等防潮物的地面上堆放贮藏,或加工、销售。

五、储存方法种芋贮藏不妥将造成严重烂种,其原因主要是伤口感病引发和低温冻害。前者主要出现在异地调种全过程中造成的伤口未经充分愈合,表面未木栓化,在温湿条件适宜时造成病害烂种。后者主要在田间或室内经零摄氏度以下低温冻伤。

下面三种是较安全可靠的技术,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用。

(1)宿地越冬。原则上大凡魔芋可以自然生长繁衍的地区,种芋都可留田越冬。实行留种田制度的地区,这一方法最为省事稳当。即种子田的魔芋倒苗后叶柄基部离层形成后即可进行全田的清洁工作,将杂草、枯叶清除干净后清沟培土,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为安全计可在厢面盖草或薄膜。种芋的行间可套种一季作物,翌年播种时边挖边选边种。

(2)室外拱棚贮藏。主要是利用种芋收获后可在拱棚内晾晒,不必搬动,预处理变得省力省事,冬季可利用地温和拱膜保温相结合达到防冻效果,具体方法是在魔芋种采挖前10-l5d建棚 (棚的大小由贮种量决定,一般每m2可贮藏4Okg),竹木结构成本不高,如贮种量不大可几户合建。建好后两头敞开,待棚内经挖松的3-5寸表土干燥(亦可另备干火土灰、干谷壳之类干爽保温的覆盖物)。挖种芋时先将棚内干土整细碎并做成方便管理的厢,种芋收挖经选择后便可边挖边迸棚摆放。此时,无冻害之虞,大棚的两边仍敞开以利排湿,经数日晾晒到表皮木栓化加厚(发黑)即可覆盖细干土或火灰之类10-l5cm。种芋摆放不要太靠近拱膜(离20-3Ocm)以免受冻。两头封棚与否及以后敞棚排湿依棚内干湿度和气候决定。如一直干爽,可不揭棚,如潮湿或晴天湿度过高可揭端膜排湿换气。如海拔在1400米以上遇严寒大棚内可临时加盖小拱棚或玉米秆或生火防冻,具体操作可参阅后文“魔芋种的厢式覆膜越冬贮藏技术”。

(3)室内贮藏。室内贮藏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做好预处理及贮入后的排湿防寒工作,农户每家存放8000-10000斤(种10亩的大户)比较好办,具体技术是:①在采挖前准备好干土、干火土或谷壳、落叶之类吸湿、保温覆盖物。②建临时晾棚,种芋收挖精选,药物处理后即可放入棚内充分晾晒(不必每天搬动)直到表皮发黑,失水 15%左右,充分完成预处理工作。③预处理完成后的种芋即可入室贮藏,贮种量(3-5吨)不大可采用地面堆放,即先在地面铺一层上述覆盖物 (约1Ocm),然后逐层放入 (大种芋铺一层,小球茎、根状茎可2-3层)种芋,高度可达3-5层。如堆放面积大、层次多,每1m2在竖置一草束以利通气。堆完后外周再盖上防寒物,厚度依当地气候而定,以能保证堆内温度不低于5℃为准。另外,大型架式贮藏库,入库后温度控制在8-1O℃(后期可12-2O℃以利催芽),湿度控制在60%(初期)-80%(后期),架式贮藏期间开始阶段每10-l5d检查一次,发现烂芋及时检出,并在原位周围撒点石灰或三元消毒粉 (石灰:草木砂:硫磺粉按50:50:2-5配制) 。

魔芋怎么生长得快?神奇食品魔芋的栽培技术(3)

魔芋怎么生长得快?神奇食品魔芋的栽培技术(4)

魔芋怎么生长得快?神奇食品魔芋的栽培技术(5)

魔芋怎么生长得快?神奇食品魔芋的栽培技术(6)

附:魔芋种的厢式覆膜越冬贮藏技术简介

魔芋种的厢式覆膜越冬贮藏魔芋种的厢式覆膜越冬贮藏技术,究其原理主要是:①巧妙地利用了冬季地温比气温高且稳定的特点;②用事前干燥好了的苗床和干土吸湿,增强种芋的耐贮性,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③用双层拱棚保温。

具体做法是:

1、培土。在魔芋收获前10-15天备好干土(晒干)。

2、选地。选向阳处 (最好靠近次年种植的田块便于搬运播种),做好苗床并架好拱棚,盖上棚膜,两头敞开,利于防雨、排湿、晒干。

如做小拱棚(2m宽的拱膜),则厢面宽3尺,四周筑5寸宽3-5寸高的土埂,拱第一层膜的竹架长5.5尺,拱第二层膜的竹架长6.5尺,拱架平整,两层间相间3寸左右为宜,冬前只需盖第一层膜,棚内温度有可以下降到5℃以下时再盖第二层膜。做成大、中棚更好,在大棚内做苗床,宽窄以方便覆盖和管理为度,同样提前十天半月做好,敞开两头进行干燥处埋。

3、摆放种芋和建棚。种芋要择晴好天气,适当提早收获,收获时轻挖、轻捡、轻放;剔除病芋后按大中小分开搬到苗床,逐个轻轻摆放后,两个之间稍留空隙,经数日晾晒至表皮黑时盖上事前准备好的干燥细土,厚度2-3寸(过薄不御寒)大魔芋种只放一层,小魔芋种可放1-2层,摆放时两边要距膜5寸左右,太靠近可能受冻(即要筑5寸宽的土埂的原因),摆放好种芋,盖好土后即可插回竹条架拱,并盖上棚膜,并将四周的沟清好,以防雨水停渍而浸入苗床。刚入棚时气温还较高,两头可暂时敞开,以利继续排湿,冷后再封闭。

4、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防冻和排湿,各地可依当地气候变化决定是否需要盖第二层膜和什么时候盖。如系用大 (中)棚则在棚内支架小拱棚,不要贴地盖地膜以防膜内过湿。盖膜后如发现膜内湿度大,可择晴好天气敞开两头排湿,尽量保持棚内土壤干爽,这样才有利于保温、防病。

本办法除安全性好之外,投入也不大,2m宽的膜做3尺的厢,中间摆2尺,每平方米可摆放50-70斤,每斤种芋的贮藏成本只几分钱。本办法另一个好处是次年春天可在播种期前20-30天将棚膜打开,向苗床浇水或选雨天揭开让其淋湿,湿润后再盖上一层拱膜即可起到拱棚升温催芽作用,经20-30天的升温催芽,待芽长2-3cm,根开始冒出时即可移栽 (事前准备好,做到土等下种),通过催芽移栽一般可提早10-20天出苗,增产10-20%,故厢式覆膜贮藏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特予推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