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

文/吴诚龙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1)

《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

吴诚龙(江苏)

书籍是记录和传承前人智慧的载体。重视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是一个城市优秀文化传统的象征。镇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名城的兴衰都和书有做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藏书楼就从侧面印证了镇江的兴衰和发展。

金山寺的文宗阁是清代乾隆期间主要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一座藏书楼阁。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2)

(一)《四库全书》

根据清史记载,文宗阁建于乾隆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与金山行宫之后,也正是他传旨开四库全书馆,编《四库全书》之时。文宗阁就是皇家为藏书所建的图书馆之一,而且以庋藏《四库全书》闻名于世。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清朝中期逢康乾盛世,朝廷组织当时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因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所以取名为《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 ),36000余册,约八亿字 。其中“经部”分10类;“史部”分15类“子部”分14类,“集部”分05类。总共44类。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3)

《四库全书》全部完成后,初始成书四份,藏于“北四阁”即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后又续抄三份,分藏于"南三阁"即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蕴含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思考、智慧和力量,确实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典籍集成。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对《四库全书》的编修,历史上也有一种看法,认为是清廷“以征代查”,修书毁史,特别是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清朝统治者不利的书籍,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有人认为清朝统治者编纂《四库全书》的真实用意: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达到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编纂《四库全书》,当时在清廷确有文治及教化的目的。但应该看到《四库全书》的编修对中华传统典籍的梳理和保存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数千学人历时十载,正楷抄写笔笔不苟,字体规范工整一致,煌煌七部如出一人,使这套出版史上的巨制成为举世罕见的绝世珍品,也成为国家正统和文化根基的象征。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4)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5)

(二)金山寺文宗阁

文宗阁建于1779年(乾隆44年)。.现今的文宗阁是2011年复建的。

建文宗阁是为了藏书。乾隆赐给金山寺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乾隆的祖上康熙及雍正历经两朝才编成的。乾隆对祖上的文字功绩十分得意,他有诗写到“皇祖图书集大成,区分五百廿函盛。空前绝后菁华换,内圣外王模楷呈。”在文宗阁落成时,乾隆亲笔御书《文宗阁》匾额。他也有诗说“百川于此朝宗海,是地诚应庋此文”。曾有文对文宗阁为何建在镇江,对七阁中唯有文宗阁的“宗”没有三点水提出看法,其实,乾隆帝在自已的诗里已说得十分清楚,一是崇宗拜祖,百川归宗,以示自已不忘祖宗传书,尊崇祖意;二是“是地”——镇江正是百川归海之处,名虽无水,实拥大江。而且“秀粹江山称此地”,“惠嘉南国崇文地”。 “江山永秀”所以“诚应庋此文”,是藏书,读书的好地方。

文宗阁一直由扬州两淮盐运使经营管理,设典书官,典书官由盐运使提名。文宗阁内千箱万帙,藏书甚丰。当年《四库全书》入藏时清点装订了清册。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清抄本《文宗阁四库全书装函清册》记载着入阁藏书的函数及书名。藏《四库全书》3461种,79309卷,分装6221函,36482册。而且函套分色,用青,红,白,黑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经部用青色函套,史部用红色函套,子部用白色函套,集部用黑色函套,《四库全书总目》用黄色函套。醒目雅致。文宗阁的藏书,开始允许借阅转抄,对弘扬祖国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历任典书官中,最有名的是扬州大史学家汪中,他住金山最久,尽阅阁中秘籍,全面检校书籍,写出校记二十多万字,颇有建树。死后,镇江人为了纪念他,将其入祀金山。

文宗阁当年在金山康熙行宫之左,仿宁波天一阁兴建,气势不凡,非常壮观。《两淮盐法志》保留了文宗阁实景写生图,与现存文献中的描写完全相符。文宗阁座北朝南,有门楼三间与阁相对,两侧有廊楼各十间,将阁连成四合院形式。阁前银涛拍岸,卷起千层雪浪,阁后山崖陡峭,峰颠起伏。清人称其阁“下瞰长波,土侵碧落。阁中文气与烟云相辉映。盖不独见惠士林之意,山水也为之生色也。” 文宗阁经历了七十五年,到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镇江,火烧金山寺,使阁,书俱焚。可惜这座镇江历史上第一座图书馆首罹兵燹,荡然无存。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6)

文宗阁及藏书被毁后,后人一直有重建之意,但均谋而未果。直至1932年才又创建了“绍宗国学藏书楼”。

2011年,盛年藏书。镇江市在金山重建文宗阁。现今的文宗阁建在原址的东面。

走近文宗阁,正门上方挂着乾隆御书“文宗阁”三个大字。三扇大门上都布满金光闪闪铜钉,显得庄严气派。两边墙上各嵌入一块石碑,分别刻着乾隆咏《文宗阁》诗两首,诗中称镇江是:“秀粹江山称此地,文宗今古贮层甍”。“惠嘉南国崇文地”。进了大门,就见一个古典院落,院中间是一 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四周是红枫翠竹,左右两侧是长廊,有廊亭相接。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特色。院落南面飞檐外露,高阁深藏。阁前一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江山永秀”。匾额两边的柱子上有副对联,上联:“临水依山撑起东南一阁”;下联:“怀今抱古移来典籍千函”。细细品味,用此联描绘文宗阁倒也十分贴切。阁分三层,两明一暗。一层摆放了一 些椅柜,墙上挂着介绍文宗阁的图文,照片,柜里存放着部分不同版本的《四库全书》及当初皇帝的御批等影印件和实物。二层是一排排存放四库全书的书柜。崭新的书柜,古色古香的铜饰,明亮的玻璃橱窗,透着皇家风姿和神韵的黄色楼帘,给人以 宁静,温馨,浓浓的书卷气息 。 早在2011年重新建阁之前 ,国家曾首次影印了《四库全书》,市图书馆已先见之明,订一部存于馆中。这也是为镇江做的一件好事。如今阁,书都已恢复,应是镇江的幸事。新建的文宗阁说不上有当年所图显的气派壮观 ,但功能不同 ,现在无需在这里藏书万千,只是为纪念当年镇江曾经的辉煌盛事,彰显镇江的文化底蕴。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7)

(三)绍宗国学藏书楼及其他

镇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一直是文人墨客读书,写书,藏书的好地方。清乾隆帝也就是看中这块地方,选在此建文宗阁。阁,书被毁后,镇江的有识之士,一直要重建文宗阁。1932年镇江人吴寄尘在伯先公园内云台山上创建了“绍宗国学藏书楼”,当时楼内丛书数量并不少,而且明清刻本也多。但在抗战时,镇江沦陷,绍宗楼也被抢劫一空。解放后,绍宗楼恢复藏书功能,到1953年藏书已有八万册。其中不少善本列入国家善本书目。这是镇江近代尚存的较大规模的私人所创藏书楼,1992年公布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8)

镇江还有几处较有影响的藏书处。

“焦山书藏”。从清嘉庆十九年起,有阮元,丁淮等人在焦山建楼,定名“焦山书藏”。藏书甚丰,尤多善本。民国十七年设“焦山书藏委员会”并聘镇江学者张东山校书编目,后张东山病逝于焦山阁中。(现在镇江招隐寺内仍可见张东山墓碑)到民国二十三年,由柳诒徵主编《焦山书藏书目》线装四册。日寇占领镇江后,书藏的房屋和书藉均被烧毁一空。

除此以外,还有位于小码头街的超岸寺内的藏经阁等,及私人藏书处,如位于磨刀巷陈庆年的“横山草堂”,位于四牌楼陶蓬仙的“游经楼”等都因战火被毁。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9)

建国后的镇江市图书馆是在原民国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基础上扩建的。整个图书馆建筑和藏书今非昔比,焕然一新,是镇江市文化品牌形象。

镇江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山水清灵俊逸,卓然不群。镇江的悠悠历史,浓郁的人文气息,独领风骚。从文宗阁到镇江諸多藏书处的历史经历,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以史为鉴,抚今追昔更应增强我们热爱镇江,建设镇江的决心和斗志,以教育后代,造福未来。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10)

作者风采: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11)

作者简介:

吴诚龙,网名风中竹 江苏镇江人 1949年4月生 喜爱文学诗词 退休前在大型企业担任领导。退休后在市老年大学学习文学和古诗词,是学校诗社,市诗社会员;学校作。是全国诗词吾爱网诗友会成员,是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闻捷研究会会员。

本期编辑简介: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12)

   李淑华,书中浪子,女,1966年出生,中学英语高级教师,镇江市作家协会、丹阳市作家协会、丹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镇江市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丹阳市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丹阳市乒乓球协会、练湖乒乓球俱乐部会员,丹阳慈善总会义工、丹阳护生小居、丹阳凤凰慈善、丹阳如意慈善会员,曾在《青年诗林》《镇江师专》《丹阳日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英语之友》《扬子晚报》《作家天地》《当代作家》等报刊杂志,在《同步悦读》《作家平台》《一线作家》《人民杂志》《新长江文学》《艺术荟萃》《女人花文学》等微刊及大小网站论坛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1500篇。《中外文艺》《当代文摘》《最美作家》特邀专栏作家,《浪花文艺》创始人、总编、主播。2020年8月出版散文集《浪花飞歌》。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13)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14)

 

作者风采: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15)

画家简介:

杨潮1952年生,丹阳人。自幼秉承家学,师从著名画家吕去疾、赵良翰、顾莲村、荆位辰、张祖源等。正则画院成立后,经常受到名誉院长著名画家亚明的教诲,指画曾得著名画家钱松嵒的指点。1993年结业于北京大学分校。擅长雨景花鸟画法。作品屡次在全国书画大展中获奖,先后在美国亚特兰大、英国考文垂、日本仙台、北京、天津、南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单位收藏。2004年4月应日中友好协会之邀出访日本,《每日新闻》刊载杨潮访日进行书画交流的照片。2005年荣获地方政府文学艺术成就奖。其作品多次在北京、上海、南京、郑州等地多个艺术品拍卖行上拍,并入编《江南名家书画选》、《中国花鸟画集》、《中国手指画百家作品集》、《全国画院院长中国画精品集》等近百部专集。著有《杨潮美术文集》、《杨潮百鹅画集》、《杨潮花鸟画集》、《杨潮画鹰集》、《杨潮莲花画集》、《写意画鹅技法》、《汪吉麟研究》等。艺术简历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录》、《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等数十部名人大辞典。曾任丹阳正则画院院长,丹阳正则艺术学校(职高)校长,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曲阿国画院院长、江苏科技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兼职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文联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四库全书的历史地位(四库全书和金山文宗阁)(16)

中文: 金山寺的文宗阁是清代乾隆期间主要为收藏《四库全书》而建造的一座藏书楼阁。

英文:Wenzong Pavilion in Jinshan Temple is a collection pavilion built for collecting Sikuquanshu during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日文:金山寺の文宗閣は清代乾隆の間、主に「四庫全書」を所蔵するために建てられた蔵書の楼閣で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