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带来终身成长的能量(励志的虚无与教育的捷径化)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朝廷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鲁迅《流氓的变迁》

前不久看电视换台时,偶然看到这么一部电视剧:有位二本毕业生,普通人家出身,实习时家里人托关系找了家投行,然后这个人把握住了机会好好努力,在一众985、211及海归名校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转正成功。具体的剧名没有记住,因为类似的情节框架基本相同,只是具体的场景及行业会有差别。

这种故事真的励志吗?不妨就来抽丝剥茧、好好分析一番。

首先,这其中到底是哪个因素让人感觉很励志呢?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就是“二本生”;如果真的是这个因素,现在我们就锁定这个变量:假设这个人还是二本生,最后也依旧获得了转正的机会,但就改变一个因素:他的竞争对手不再是985、211名校生,而是三本、大专甚至是高职生,大家还会觉得励志吗?

前一个场景中,二本是跟985、211作对比,此时二本能胜出,给人的感觉是以弱胜强,此时弱者能胜出,似乎是门槛低了、人人都有机会了,同时人们天然同情弱势者;而后一个场景中,二本相对于三本、大专是强者,相同的结局给人的感觉却是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强者胜出意味着门槛变高,对弱势者是不利的,机会变少,所以也就不那么励志了。

从感性上说,只有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绛灌无文”的对比下,才能让人感到更励志。

其次,在一众名校生中,把有限的机会给二本生,是否真的降低了门槛、增加了机会呢?这个就像价格管制,强行降低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是没用的,关键要同时保证,任何出得起这个价格的人,都能买到这个商品,否则就是空的,而且真实的价格反而上升:相当于商品是有的,但价格是无限高。

这次公考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系统岗位就是例证:就是因为门槛低,人人都觉得有机会,结果造成类似银行挤兑的效果,20000个人抢一个职位,内卷得最厉害;相反那些专业门槛高的职位,很多人就望而却步了,竞争反而没那么激烈。

这个问题解释得比较好的是梁宏达,在一期“老梁说事”里,他说过30年前香港王晶导演、周润发、刘德华主演的赌片盛行一时,但如果这些影片只是炫那些赌技、千术,那就是诲淫诲盗;所以这些电影的情节往往是:主角是社会的下层人士,因为真正出身好的不会从事这种行当的,然后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位身怀绝技又不出世的高人;高人看出主角骨骼清奇、天赋禀异,于是倾囊相授,严格要求;影片将重点放在主角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练出一身的本领,这才是正面、积极的。

也就是说,励志与诲淫诲盗表面相似,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一点也适用于教育能否增加社会流动性、能否改变命运。

很多人对于逆袭反超的理解停留在落后者可以超到前面去,不然就抱怨社会没有阶层上升的机会。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条赛道,如果这条赛道有可以超越的机会,那么快的人是可以逆袭反超,但慢的人如何反超呢?一条真正有超越机会的赛道,长远来看是没有必要没有可能反超;而要让慢的人能超到前面去,恰恰需要社会不公平。

实际上在世袭罔替的年代,这种事情并不少见:伊尹之于商汤、吕尚之于姬发,三国演义中走马荐诸葛、卧龙凤雏之类的,皆是名门之后,可后来的姜维不过就是一降将,却也能执掌季汉之大权;唐朝的杂胡安禄山不过就是边境贸易市场上的一个中介,就因为拍好了唐玄宗的马屁,摇身一变成为三大军区的司令长官,后来酿成大祸;安史之乱后,唐宪宗的元和中兴使国家有了一定的起色,但后来的唐文宗看到藩镇割据、宦官坐大、牛李党争,经人推荐找了两个能人:郑注、李训。一个是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郎中,一个是推销成功学的说客,结果酿成甘露之变;此后唐朝积重难返,后来的唐武宗、唐宣宗也算是有所作为的令主,但也难挽颓势。这些人的破格提拔,即使放在今天也是难以想象的。

世袭罔替的根源是特权,特权的另一面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像苹果会从天上掉下来,跟月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一个原因。很多人是把插队加塞与逆袭反超混为一谈;而且,古往今来,所有的用人腐败,都可以说成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吧?

明确了这一点,寒门能不能出贵子就很容易说清楚了。现实中学霸们的特点,就是在语数外、数理化上很牛,因为这些课程有难度、容易拉开差距;没有看到过这些课程很一般、但历史、地理、生物很牛的能成为学霸的;假设有一个人,觉得跟学霸比没有优势,所以就选择那些容易的考试去好好努力,希望不要被学霸们拉开差距;但如果学霸们都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到的概率有多大?从长远看,这条路是更容易还是更困难?

所以,教育是成本最低的一条路。学霸们成功的比较多,内在原因是接受能力比较强又比较努力,外在原因就是他们的选择成本最低。但是,成本低不代表着是捷径,也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像红军长征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飞机,总体上是处于弱势;但绝不是长征就适合以弱胜强,就像有些人所津津乐道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以为红军能赢,只要选择了长征这条路,弱者就比强者有优势;实际上红军善于调动对手,虽然总体上处于弱势,但局部上能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相反,真的以弱敌强的,如湘江战役、土城战役,效果就不好;如果不具备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能力,选这条路是没用的。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教育的分流不是以人的出身与阶层来划分的,穷人、富人里都有愿意好好努力的,这些人可以通过教育脱颖而出;但穷人、富人里也都有不愿努力的,这部分人其实不适合走教育这条路。

总之,大家应当对客观规律有敬畏之心,否则很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刚开始时不公平往往似乎对多数人更有利,所以很容易煽动情绪、发动群众;刚性兑付是如此,美国当年的次贷危机也是如此:很多脱衣舞娘靠次贷买了几套房子;如果只看眼下,不看长远,只看收益,不看风险,那娱乐圈毫无演技却日赚200万那位,还有中国男足水平臭薪水高,都是最励志的,因为门槛低了、人人都有机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好捷径;而认真磨炼演技的、还有球技好的巴西德国都是在搞剧场效应,因为他们提高了门槛,很多人就没有机会了,是内卷的罪魁祸首。

经济学理论说,一个社会越是法治公平、一个市场越是充分竞争,就越没有机会获取超额的收益;所以,当社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时,可能给人的感觉是一时日子更难过了,因为原来不够公平的时候是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的,而现在却必须要权利跟义务对等;插队加塞感觉上要比认真排队更容易,但插队加塞无法推而广之,因为成本是要那些认真排队的来承担,所以人人都去插队,所有人都是受害者了。听到过有些土豪暴发户移民国外,去享受法治国家的自由,结果过年过节打电话回来抱怨,国外出行之类的都得讲规则,实在痛苦不堪,还是家乡小地方好,什么事都能通融一把,更人性化。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不劳而获,只考个100多、200多就能上名校,或者不用努力上不了好学校也能有好工作,那谁的人生不开挂呢?对受益者是人性的,但成本却是由谁来承担的呢?恐怕对别人是一点也不人性的吧?今天职场上的内卷就是个证明:凡是当初门槛低的、可以走捷径的、可以只对某些人很人性的,现在无一例外都卷了;而那些不能走捷径的、必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如医学、科研之类的,都不怎么内卷。

权利跟义务对等、风险跟收益成正比,就这么个道理。

教育带来终身成长的能量(励志的虚无与教育的捷径化)(1)

(作者:理工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