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

作者:山佳

在民国的京剧舞台上,有这样一位女子,端丽脱俗,却从不以色示人;扮相丰神飘洒,更因嗓音中没有雌音,在演唱时器宇轩昂,她就是有着“冬皇”之誉的须生领袖、坤生魁首的孟小冬。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1)

在孟小冬的婚姻之路上,先后嫁给了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与青帮老大杜月笙。而且,她一生未能生育……

谁知,一天在网上,竟发现有文章称“杜近芳,就是孟小冬的亲生女儿,生父就是梅兰芳”。

因从小有“福尔摩斯”情结,于是这一结论惊起了若干好奇心。

开门见山,先上一张图片,从眼角眉梢到神态表情,说是父女俩,估计没人敢反对。

可究竟,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2)

01

1927年,孟小冬经冯耿光证婚,在北京东城东四牌楼的冯公馆,正式与大她十四岁的梅兰芳结婚。

这位冯耿光,称他是梅党的一号人物,无人敢说个不字。他在梅兰芳面前,举足轻重,一言九鼎。

因梅兰芳伯父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梅兰芳算是“肩祧两房”。百度一下,兄弟数人,其中一个没有儿子的,便让另一个兄弟的儿子继嗣两房,叫做兼祧。

这次,孟小冬嫁入梅家,是梅党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齐如山,亲自去孟家提亲,所用的理由依然同“迎娶福芝芳”一样,肩祧两房。意思是,告诉孟家上下老小,孟小冬也拥有正妻的身份。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3)

1930年,梅兰芳的伯母去世。孟小冬作为梅兰芳以肩祧两房的名义娶来的夫人,自然应为婆母披麻戴孝,以示正妻身份。

可孟小冬来到梅宅,却被福芝芳拒之门外,理由是不认可她有戴孝的资格。福芝芳扬言,若是孟小冬进门戴孝,她就自杀身亡,连同腹中带着的胎儿。

身份遭到质疑的小冬,遇见偏偏不要命的福芝芳。两难之下,一家之主的梅兰芳,只好请来孟小冬的舅父,劝回小冬。

此刻,男人对待感情的迟疑与无奈,充分暴露在梅大师身上。

值此一役,小冬深感灰心,自己最爱的男人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暖了彼人,凉透自己。

是可忍,孰不可忍。1931年,孟小冬正式向梅兰芳提出分手。

此时的小冬,已身怀六甲。1932年,孟小冬生下了一个女婴,被陈喜光领养。而陈喜光,是富连成第一期学员,唱花脸的。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4)

情不再,心已伤,精神上极度消沉的孟小冬,早已下了皈依佛门的决心。因此女儿送人,倒是可以理解。

1933年9月5日、6日、7日,孟小冬在《大公报》上,连登重要启事,其中一句”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梅兰芳与孟小冬,都是公众人物。若不是伤心伤透,小冬断不会出此下策,将两人的矛盾与纠纷公之于众。当然,如此撕逼大战,也断了两人重续前缘的可能。

不是分手的两个人,都能做兄弟。爱到尽头,覆水难收。

遭此情劫,孟小冬面容大变,光华不再。站在中年老母亲的角度,我更愿相信小冬所言。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5)

02

其实,孟小冬产女的消息,在梨园圈众所周知。当年,陈喜光收养女婴,起名陈玉华。

1945年,陈玉华被转卖给杜菊初。既为杜家人,应随杜家姓。为此,也是艺人的养父杜菊初,特此到上海见了梅兰芳。梅大师提议,让孩子的名字靠近他。这样,”杜近芳“的名字出现了。

对于杜近芳,虽说从陈家转卖到了杜家,但幸运的是,养父杜菊初为她介绍了一位名师。这位名师,就是有着通天教主之称的王瑶卿。

四大名旦,如日中天吧?那也得称王瑶卿一声”老师“,统统算是王门弟子。印象最深的是,杨小楼特赏识四大名旦中的荀慧生,特意带着他来见通天教主。

荀慧生先是来上一段拿手好戏《十三妹》,一圈小颠跑得行云流水。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王大师略微抬眼,只淡淡说了一句:”你这是骑马,不是骑驴“。

顿时,荀慧生恍然大悟,汗颜不已,原来他演的十三妹,骑错了多年的驴!普及一下,骑驴,应是坐在驴背的后部;骑马,就是马背的中间。两者,区别大着呢。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跟着王瑶卿王大师学习,杜近芳的演艺水平,进步飞快。

1949年,经王瑶卿介绍,杜近芳又拜师梅兰芳。谁又能说,这不是通天教主与梅大师的默契呢?

解放后,杜近芳正式进入中国京剧院,而梅兰芳为团长。

遥想当年,梅门弟子言慧珠,为学得梅大师精髓,不惜”讨好“小师妹,梅兰芳的千金梅葆玥,天天”一千零一夜“,只想住在梅家,以得梅大师的亲传。

而在杜近芳这里,好似不是求着梅大师教,而是梅大师求着她学。这让师姐言慧珠大为吃醋,言语之中,略露一二。

梅大师只好解释:你们都已成名角了,近芳有待进步,还需要我严格施教……

都说一眼万年,难道学艺精湛的言慧珠,真没看出近芳师妹,神韵间颇有梅大师的基因与风采吗?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6)

03

早在1948年的长安戏院,杜近芳与谭元寿演出《红鬃烈马》,那时的两人,就大红大紫。

谭元寿何人?谭鑫培的曾孙。梨园界,讲究“无生(老生)不学谭”。可见,谭家的后浪,如此强劲。

而杜近芳,更是颜值担当,铁粉甚多。1953年,一位名叫吴瑾光的北大女生,她不但爱看杜近芳的戏,而且演出终了,她还要在戏院门口等着近芳。一回生,二回熟,两人默契有加,情深意重。

一日,瑾光邀请近芳到家里做客。吴家,书香门第,一家人都喜欢京剧,闲暇之余,唱上一段,老少同乐。

这天,闪亮的明星光临,哪有不唱之理?

于是,近芳开嗓,惊呆众人。其中拉京胡的这位,大名吴葆桢,瑾光的哥哥,比近芳大两岁,更是对近芳一见钟情。

细细说来,吴葆桢,师出名门,是妇产科名医林巧稚的第一位男性研究生。据称,林大师招收男生,就是若遇难产时,男生的力气要比女生大得多。

再说,吴葆桢还是一米八的大个子,风度翩翩,才华横溢,连同世家子弟的名头,协和医院的医生,简直就是一个高富帅嘛。

况且见面的那天,吴葆桢还是一身白西装,系着一条围巾。如此这般俊秀的公子,近芳当然也是青眼有加。

更好笑的是,两人相识之后,吴公子开启追星模式。近芳在剧院演出,吴公子就把前两排座位包下来,放上鲜花,自己坐在中间听戏。

如此不走寻常路,当让近芳刮目相看。1955年,两人定婚。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7)

1961年春天的北京,在协和医院礼堂,大幕上悬挂着一龙一凤,拥抱着大金双喜字,吴葆桢终于抱得美人归,与杜近芳结为夫妇。

主持人李少春,而梅兰芳,与马少波、林巧稚一起担任证婚人,梅夫人福芝芳也亲临现场。

那天大雪纷飞,但前来祝贺的朋友,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婚后,近芳夫妇经常去梅家做客。此时的梅大师,听人禀报,总会亲自迎出,总会加上一句:”女儿姑爷回娘家了。“

心到神知,梅大师的内心,对这个从小缺少生身父母疼爱的女儿,无限感慨。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8)

04

1951年,杜月笙病逝之后,孟小冬独居香港。

1956年,梅兰芳亲任团长,率团访问日本,以民间外交形式打破两国外交壁垒。此次外交之行,获得了巨大反响。

借此,上级领导询问梅大师,可有什么事宜需要办理的。梅兰芳提出,希望有生之年见一下孟小冬。

没有高尚的艺德,不可能成就高尚的艺术。抗战期间,梅大师蓄须明志,不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登台演出,深明民族大义。

平素,梅大师做人严谨谦逊,待人宽厚平易,但单单在对待孟小冬的名份上,确实含糊不清,有负佳人。

飞机转道香港,于是在剧院书记马少波的陪同下,梅兰芳与孟小冬会面。

自1933年登报至今,弹指一挥间,二十三年已过。梅兰芳第一句话,就是:你也老了。

此时,书记识相地避开了。两人说了什么,当事人没有记载,他人也无从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女儿近芳的情况,梅大师肯定倾其所知,只为慰藉小冬思念的心绪。

1961年,梅大师过世。在他1959年入党时,曾向组织坦白了和杜近芳的关系,近芳就是他与孟小冬的女儿。

1967年,孟小冬移居台北。据说,年迈的小冬,也对身边好友讲过,她有一个女儿,现在住在北京……

1993年,杜近芳带领中国京剧团赴台演出。演出之余,她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孟小冬。只可惜,孟小冬已于1977年5月去世。

乍见翻疑梦,几度隔山川,近芳抱憾而归。

1992年3月,丈夫吴葆桢病逝,只有62岁。近芳,一直独身至今。数来又数去,今年已是88岁的高龄了。

不知,午夜梦回,近芳是否为在有生之年,未能见过小冬一面,而心存伤感?

杜近芳和梅兰芳长相(真亦假来假亦真)(9)

作家章诒和,总爱描写伶人往事。提及杜近芳,她用了一句”叶盛兰已经大红大紫的时候,杜近芳还是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知道是谁的小姑娘”。

这可是春秋笔法,话里话外,都透露着杜近芳长大时,自然知道了谁是自己的生身父母。

可真亦假来假亦真,近芳未能在回忆录中官宣的,作为读者的我们,只能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领悟。

总之,红尘往事,终究绕不过一个“缘”字。父母,子女,夫妻,缘来缘去,前生注定的劫。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