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无为怎么理解(圣人处无为之事)

无为这个词在《道德经》这本书里面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无为的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不作为。在中国历代王朝当中,有很多时期都采取无为的政策,比如说在汉初,当时得到政府采用的都是无为政策,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关于无为,你理解有多少?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无为”这个话题。

道德经中的无为怎么理解(圣人处无为之事)(1)

《道德经》第二章有句话,叫做“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读书人、辅助国君治理国家的人。他们做无为之事,说明白点就是“什么也不做”,这样一听有点不理解,甚至有点别扭,这其实说的在明白点就是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表示自己做什么,举个例子来讲:刘备寄居在曹操门下的时候,整天就忙着种菜,忙活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东晋淝水之战的时候,当军队在前线与苻坚进行决战的时候,谢安还在家里面和友人一块下棋。这就是无为的奥秘,表现得胸有成竹一样,给下面的人树立一个榜样,让手下的人老老实实听从指挥。“行不言之教”,这句话也很好理解,我们都知道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身教的作用很多时候都大于言传。

道德经中的无为怎么理解(圣人处无为之事)(2)

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情、管理的越少,最后达到的效果越大。春秋时代是一个大争之世,在这样背景之下,所有人都在讲究“为”,老子一个人讲“无为”有点唱反调。不过要回归到那个社会,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人都在乱“为”,各个诸侯国忙着管这个管那个,瞎折腾,到最后搞得是越来越差,比如战国时期韩国申不害变法,把韩国折腾的国力大衰,所以老子就高举“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旗号。

道德经中的无为怎么理解(圣人处无为之事)(3)

不自见,故明

见在这里应该读作现,因为在古代见和现都是同一个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老想着表现自己,自己的形象反倒比较清晰”。还有一种解释我认为是“自己没有成见的人,就比较明白”,就是一个人不要老是抱着一个城建,事情还没有弄清楚先不要急着发现,事情有了结论、定论之后才去调查、了解。这就叫做“不自见,故明”。

道德经中的无为怎么理解(圣人处无为之事)(4)

不自是,故彰

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不自以为是,你的成绩,你的作用,你的好处反倒更容易彰显出来。相反如果一个人吹嘘的越是多,别人就越不买你的帐,在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吹嘘的太多引起人的逆反心理。

道德经中的无为怎么理解(圣人处无为之事)(5)

不自矜,故长

就是自己不骄傲,你反倒显得比别人更高明,自己各个方面的成绩,自己的正确性、自己的智慧都摆在那里,用不着去争或者是强,别人也没有办法和你争,别人和你争得时候你不理睬,不予致理。

道德经中的无为怎么理解(圣人处无为之事)(6)

已上就是对于“无为”这个词的探讨,也许有人会说,无为这是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没有了进取之心。其实无为更像是一种泰然处世的态度,而不是没有进取之心,就像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做任何事一开始就投入太大的精力,影响后续的激情不讲,甚至会把事情搞砸、搞乱。所以,无为是一种智慧。对于无为如果你有什么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或者私信一起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