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

德川家康坐像

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城开幕设府,使日本正式进入了江户时代。在就任征夷大将军后不久,德川家康就将将军之位传给了儿子德川秀忠,自己则退居幕后操控幕府事务。德川家康死后,德川秀忠仿照其父的做法,在公元1623年将将军之位禅让给了嫡长子德川家光。

不久,德川家光就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强化了幕府将军的权力,使将军退位禅让后隐匿于幕后主导幕府政治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至此,德川幕府的权势和地位也到达了巅峰。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2)

德川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

所谓盛极必衰,在德川家光死后,其子德川家纲成为第四代征夷大将军。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德川幕府开始走向衰败,最为突出的就是财政正在逐渐恶化。即便德川家纲曾经尝试着想要扭转这一局面,但却无力回天,只好将将军之位传给了弟弟德川纲吉,随后自己撒手人寰。

德川纲吉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怀着满腔抱负准备扭转幕府当前面临的颓势和危机。但可惜的是,他所面临的局势实在太过糟糕。在德川纲吉的改革下,幕府的现状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好转,反而变得更加险峻。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3)

德川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


施政过于偏激,反倒激起民怨

早在德川家光统治时期,德川幕府就已经开始采取儒学治理天下。到了德川纲吉统治时期,儒学已经奠定了在日本的地位。然而德川纲吉却选择更进一步,将儒学中的孝道发挥到极致,具体体现在他主动允许生母桂昌院参政上。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4)

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

在翻阅中国古代史时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历代皇帝都非常忌讳太后或后宫干政,甚至连过问政事也是不被允许的。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曾经频繁出现太后或后宫干政影响到皇权地位和统治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靠近封建时代末期的皇帝越忌讳这一现象的发生。

然而德川纲吉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让桂昌院参政,并对母亲所提出的要求无一不准,这也为后来的外戚集团把持幕府政治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5)

德川纲吉生母桂昌院

不久,一心向佛的桂昌院向德川纲吉提出,要求其颁行禁止杀狗的法令,立刻就得到了批准。之所以选择禁止杀狗,而没有禁止杀害其他动物,是因为德川纲吉不仅属狗,且平生也最爱狗。不久,德川纲吉意识到仅仅禁止杀狗大有迎合自己喜好之嫌,而且也不符合自己一心向佛的理念,故而又推出了其他法令,比如禁止杀鱼、禁止杀猫,甚至老鼠也被包含在内,这些禁杀令被合称为《生类怜悯令》。

从表面上看,《生类怜悯令》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事情远不及这么简单。当时日本的支柱性产业为农业,主要农作物为稻谷,而老鼠则十分喜爱吃食。幕府在出台《生类怜悯令》后,农民便再也无法扑杀祸害粮食的老鼠,只能放任其啃食根茎。如此,粮食产量必然会因此下降。与此同时,稻谷也是幕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粮食产量的下降必然会带来税收的下降,幕府财政的状况自然会更加恶化。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6)

稻谷一直都是德川幕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许多国家都曾经出台过类似的政策,如中国汉朝和宋代初期都禁止宰杀和吃食牛肉,是因为当时的牛为重要的农耕工具。明朝时期曾严禁百姓吃食猪肉,是因为猪与朱同音。不管怎么看,这些禁令至少都还不会对社会产生多大影响,毕竟百姓不吃牛肉,还可以吃食鸡鸭鱼等食物;明朝百姓不吃猪肉,也可以吃食其他的食物。

但仔细看来,从未有过任何国家出台过禁止捕杀老鼠这一奇怪的政策,《生类怜悯令》遭到日本百姓的反感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此,《旺文社日本史事典》一书中曾经提到:

"江戸中期,5代将軍徳川綱吉が出した極端な動物愛護令1685年以来しばしば発令。綱吉に男子がないのは前世での殺生の報いという僧隆光の言を信じ,戌年生まれだったので特に犬を保護した。"

(译文:江户中期,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颁布的极端动物爱护令。自1685年之后频频发布。纲吉之所以没有男子,是因为他相信僧侣隆光所说的前世杀生的报应,因为他是属狗的,所以特别保护了狗。)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7)

杀狗活动自此被禁止

虽然《生类怜悯令》包含了许多禁止宰杀动物的法令,但有关狗的禁令和约束却是最多的。百姓不仅不能随意丢弃家养犬,在看到流浪狗时也必须给予吃食。即便德川纲吉想要避免让百姓察觉该法令中有着自己强烈的主观喜好,但依旧无法掩饰其真实目的。

但这些百姓们都还能够接受,最无法让人接受的便是《生类怜悯令》规定,就连跳蚤、蚊虫、苍蝇这些害虫都受到了法令的保护。一旦百姓伤害了法令中规定的生物,轻则被下狱、重则还会受到严酷的刑罚。放眼全世界,都未曾出现过如此荒诞的法令。不管从什么角度看,《生类怜悯令》都太过激进,这也是德川纲吉之所以被后世所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8)

人们在面对流浪狗的攻击时根本不能够还手

为打压功臣集团过度扶持外戚集团,使政治均衡被打破

公元1680年,德川纲吉成为德川幕府第五代征夷大将军。在他继位之时,江户幕府已经持续对日本统治了长达近80年。早在德川家康建立起江户幕府之时,就曾经大量封赏有功之臣,给予了那些伴随他夺取天下的家臣丰厚的待遇和较高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功臣的后裔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功臣集团,并借助自己先祖的功勋不断与幕府将军争权。

不仅如此,当时幕府内部重要的官职也都把持在这些功臣集团手中。这种现象并非是江户时代所独有,中国古代也常常出现世家大族垄断官员任免权的现象。这种现象会直接导致功臣集团的家族势力日益庞大,并垄断许多幕府内部的重要官职。久而久之,幕府将军将会被架空,德川家光所完成的中央集权也会因此彻底崩解。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9)

黄色区域为江户时代谱代大名的领地

为此,德川纲吉采取的改革方案是扶持大奥的势力,并利用大奥打击功臣集团的势力。所谓大奥,本意上是指与幕府将军有着血缘关系的女性家族成员,如母亲、正室、侧室、女儿或女官所居住的地区。但实际上真正能够被幕府将军所利用的力量还是出自于将军生母和正室,基本上与中国古代的外戚集团没有太大区别。对此,《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小項目事典》(布里塔尼卡国际大百科全书·小项目百科辞典)一书中曾经提到:

"江戸時代,江戸城中で将軍の妻および側室のいる居室を呼びならわしたもの···大奥は女性だけの世界であることから,保守的で権勢争いなどが絶えず ,また幕府の政治に与える影響も少くなかった。"

(译文:江户时代,江户城中有将军的妻子和侧室的起居室···大奥是一个只有女性的世界,所以既保守又权力争夺不断,而且对幕府政治的影响也不小。)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0)

居住在大奥的女性们

通常来说,幕府将军及其子女的婚姻大多是政治联姻,为的就是巩固幕府的统治,所以幕府将军的正室的背后通常都是具有庞大势力的勋贵家族。德川纲吉先是明确规定禁止功臣集团左右官员的任免,同时寻找各种借口将那些已经被安置在幕府核心的功臣集团势力清除出去。为了保障行政机构的正常运作,德川纲吉又将外戚集团安置在了这些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的政治核心逐渐被外戚集团所控制。

与此同时,第三方势力也加入到了幕府的政治核心中,这些人原本是德川纲吉还并未继任将军时的家臣。在德川纲吉坐上幕府将军位子后不久,这些家臣也都被重用,纷纷进入幕府之中担任官职,而拥有这一身份的家臣也被当时的世人称之为"御侧用人"。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1)

御侧用人之一的牧野成贞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德川幕府在经历过德川纲吉的政治改革后,政治核心中只剩下了外戚集团和幕府将军的嫡系家臣。但实际上,幕府大多的核心官职和权力还是掌控在外戚集团手中。虽然幕府政治核心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御侧用人,但这些人的身份大多还是幕府将军的幕僚团,主要负责解答将军的疑问或给将军出谋划策。

单纯从这一点上来看,德川纲吉让御侧用人加入到幕府核心中,并非是为了平均在功臣集权被清除之后的政治局势,而只是因个人情感和个人喜好才命其伴随在自己的左右。所以说,在经历了政治改革后,幕府政治依然处于"一家独大"的状况,只不过这"一家"的身份由功臣集团转变成了外戚集团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动。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2)

大阪城

尝试改善财政赤字,却使财政更加恶化

前言已经提到,早在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执政时期,德川幕府的财政情况就开始出现了恶化的趋势,标志性事件为一次浪人所掀起的暴乱,即庆安事件。幕府不仅因平叛消耗了大量的财政储备,幕府将军的权威也因此遭到了削弱。德川家纲本想改善这一现状,但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足以支撑他长时间的理政活动,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德川纲吉继位后不久,本想着改善当前经济的颓势,但却不料财政支出逐年递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大奥,也就是外戚集团对于幕府的影响力已经较先前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

自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后,崇佛尊佛的风气就日益弥漫起来,即便是进入了江户时代,这种风气依旧没有衰减,反而愈演愈烈。在大奥获得了幕府核心控制权后,每年不断消耗大量的财政储备来建造各式各样的佛教寺院。对此,德川纲吉反而持积极态度,甚至自己也加入到了这场崇佛活动中来。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3)

信仰佛教的战国武将上杉谦信

在许多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在日本的土地建立起来的同时,德川纲吉还花费许多财政预算翻新和重建古老且破败的寺庙。在德川纲吉统治时期内,日本共建立起一百余座新的寺庙。不过这些寺庙中也不完全都是佛教寺院,也有一些儒学学院,如今屹立在东京文京区的东京孔子庙,也被称作汤岛圣堂,就是在德川纲吉统治时期内建立起来的。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4)

汤岛圣堂,也称东京孔子庙

与此同时,幕府官员的俸禄支出也使幕府财政雪上加霜。在功臣集团被踢出幕府核心后,外戚集团和御侧用人集团便填补了前者的空缺。但后者两大集团的人数却远远多于前者,这必然会增加幕府每年的俸禄支出。再加上德川纲吉常常以个人喜好增加御侧用人的俸禄,这就使幕府财政的处境更为艰难了。

在幕府财政长时间处于高支出、低收入的情况下,幕府财政已经濒临崩溃,日本的通货膨胀现象也已经非常严重,德川纲吉者这才意识到经济改革迫在眉睫。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5)

日本古代钱币

对此,德川纲吉的做法是进行货币改革。货币改革固然是解决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办法,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经济产生极为严重的反噬效果。德川纲吉的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发行的货币成色不足,反而使刚刚铸造的货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遭遇了贬值。

百姓手中掌握的财富面额虽然有所增大,但货币购买力却因此降低了。所以德川纲吉的经济改革从表面上看是成功了,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失败了。对此,《百科事典》一书中曾经提到:

"1684年堀田正俊が殺されて後は,牧野成貞,柳沢吉保ら寵臣の権勢が増大,貸幣悪鋳など新たな経済動向への根本的な対応を欠いた経済政策は,経済界を混乱させた。これらはのち綱吉治世の悪評の要因をなした。"

(译文:1684年堀田正俊被杀后,牧野成贞、柳泽吉保等宠臣的权势增大,缺乏对贷币恶铸等新经济动向的根本对应的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陷入混乱。也正是如此,纲吉治世才会背上恶评。)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6)

德川纲吉画像

经济改革的失败再一次冲击了幕府的统治根基,虽然经济改革带来了繁荣,但这繁荣仅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就消失不见了。随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再次向下倾斜,状况比改革之前更为糟糕了。

其次,即便经济一时的繁荣给幕府带来了希望,也激活了当时的社会经济,但财政支出超额的现象并没有得以缓解。只要幕府继续在修建寺庙和官员俸禄上维持高额支出,那么很快就又会再次陷入财政斥资的境地中去。

再者,德川纲吉的经济改革手段太过单一,认为仅仅依靠进行货币改革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如果社会财富的总产出没有得到提高,那么即便进行多少次的货币改革也都不是长久之计,也无法从根源解除幕府的财政危机。

历史上的德川纲吉(34好心办坏事)(17)

德川幕府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


结语

从德川纲吉具体的施政方案来看,他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他也意识到了幕府进入困境中的根本原因出在哪里,但是德川纲吉所制定的改革方案却是不完善的。德川纲吉只看到了面前的危机,却没有看到在以第三方力量解除当前危机后,会产生新的不安定因素。或者说,德川纲吉只将那些能够对自己产生直观威胁的因素比较敏感,而对那些会对幕府造成不利的潜在威胁视而不见,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改革应该算得上是失败了。

在德川纲吉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之后,幕府政治核心的贵族集团和百姓常常怨声载道,皆认为德川纲吉太过偏激和激进。不过好在德川纲吉的先祖们已经为他打好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社会环境,这才避免了在其统治时期内发生叛乱的情况。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德川纲吉一人的身上,毕竟当时幕府面临的现状确实是非常棘手。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德川纲吉都已经竭尽所能去改善当时的现状了,至少他对得起自己的氏族,也对得起幕府大将军这一职位。


参考文献:

1.《旺文社日本史事典》

2.《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小項目事典》

3.《百科事典》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清论历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