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学习法最通俗解释(维果斯基教你如何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的机制)

维果斯基(外文名Lev Vygotsky,1896-1934)亦有翻译为维果茨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还写有多篇论文阐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 "、"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等观点。

西蒙学习法最通俗解释(维果斯基教你如何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的机制)(1)

图片来自网络

《思维与语言》一书是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代表作,书中以儿童概念形成的过程来阐述思维和语言互相交织发展的过程。并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教师理解学生的概念学习机制有很大帮助。书中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西蒙学习法最通俗解释(维果斯基教你如何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的机制)(2)

图片来自网络

01 维果斯基研究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方法。

在书的一开始,维果斯基先提出了两种对思维和语言关系的错误认识:单纯的统一或绝对的隔离。前者因承认二者的同一性而使其丧失了所有关系,从而关上了研究二者关系的大门。而后者则因将其完全隔断而各自独立研究使二者失去本来面貌,从而只是研究其外在的一些机械的联系。而这些错误的研究其实在维果斯基看来是建基于一种元素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将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元素分解,就如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两种元素,结果水的本来面貌完全失去不说,甚至还出现了从本质上不同的性质。如水火本来是不相容的,可氢和氧却是助燃的。

而维果斯基所采用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单位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最小单位,但这个单位还具备研究对象的一切性质。如同生物学上最小的单位细胞一样。这种研究方法不会改变原来研究对象的本来面貌。联接思维和语言的最小单位便是词义。在语言中词义本身就是一个概括,比如“花”这个词,它本身是对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的概括,而并非单纯的声音hua或flower。如鹦鹉也能发出声音,但那不是真正的语言。而作为高级心理机能的思维,它的本质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特性是与感觉和知觉的本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所以词义既是一种思维活动,又是词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基于以上的分析,维果斯基于是把词义作为他单位分析法的最小单位来研究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西蒙学习法最通俗解释(维果斯基教你如何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的机制)(3)

02 维果斯基对皮亚杰儿童思维和语言的理论和斯特恩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研究。

“心理学应该大大感激皮亚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皮亚杰对儿童语言和思维的研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从这些话中便可以看出维果斯基对皮亚杰理论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的。当然他首先推崇的便是皮亚杰的临床实验法。也即不是站在成人的观点上去分析儿童,儿童通过观察以及对话来从儿童的角度来解释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特点。

但因两人所处的哲学背景不同,所以观点上存在了一些分歧。皮亚杰因身处西方世界,又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研究更倾向于个人主义一些。而维果斯基是受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哲学思想影响,从而更注重历史及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这其实也是其历史文化发展观的出发点所在。书中维果斯基首先对皮亚杰的研究受二元论的思想的影响进行了简单描述。尽管皮亚杰想摆脱理论,大量的阐述他对儿童所做的实验,但实验所产生的问题最终还是需要理论来阐述。而这种理论便是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介于我向思考和定向思考之间的。也即儿童最开始的思维是毫无逻辑关系的,出于本能或低级心理机能的我想思考,然后逐渐转向自我中心主义,然后自我中心主义慢慢消退从而成为具有社会性语言的定向思考。而维果斯基与皮亚杰的分歧也就在此,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最初的语言其实是社会性的外部语言,然后是介于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的自我中心语言,而自我中心语言并不是想皮亚杰所说的消退,而是改装后转入地下变成了内部语言。

从这两种观点也可以看出,皮亚杰的思想更具有个人自身的发展,而维果斯基则是将人的发展放在社会环境中考虑。

维果斯基对斯特恩的批判性研究主要是有关语言根源上开始的,斯特恩认为言语的根源有三个倾向:表达的倾向、社交的倾向和有意的的倾向。对于最后一个倾向来说,维果斯基认为这是一种用需要解释的事物来解释这一事物的思路。也就是说有意的倾向本身是语言的特征,而研究语言的根源正是研究这一特征的根源,可现在斯特恩却把这一特征用来解释语言的发生自然是行不通的。而另一方面斯特恩对儿童在1.5到2岁之间的语言发展特点也做出了一种类似“顿悟”解释也是不合发生学规律的。而这一阶段对维果斯基的理论来说只是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交汇点而已。在这以前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是各自独立发展的,而在此处两者交会在一起从而互相影响互相编织。

西蒙学习法最通俗解释(维果斯基教你如何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的机制)(4)

03 在谈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两种不同的语言发展理论之后,维果斯基接着阐述了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的发生之源理论。

通过对苛勒和耶基斯这些动物学家对黑猩猩和类人猿的研究结论的描述,维果斯基得出了如下结论:

1、思维和语言具有不同的发生学根源。

2、这两个机能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彼此独立。

3、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明确的和不变的。

4、类人猿在某些方面(萌芽状态的使用工具)表现出像人类智力那样的东西,而在完全不同的其他方面(言语的语音方面,释放机能,社交机能的开始)则表现出像人类语言那样的东西。

5、在类人猿身上,没有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和语言之间非常接近的一致性。

6、在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思维发展有前语言阶段,言语发展有前智力阶段,两者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上面这些研究动物得出的结论来说,很快被维果斯基过渡到儿童身上,因为类人猿和人类的相似性性,那么其实大约两岁以前的儿童和类人猿有着相似的思维发展结构。只是在大约两岁的时候儿童的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路线开始交汇,言语开始为智力服务,思维开始用言语表达。而这一特征也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他得出了如下有关人的思维和语言发生之源的结论:

1、思维和语言在个体发生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根源。

2、在儿童的言语发展中,我们能够确证有一个前智力阶段,而在思维发展中,有一个前语言阶段。

3、在某个时刻之前,两者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彼此之间是独立的。

4、在某个时刻,这两根曲线会合,因此思维变成了言语的东西,而言语则成了理性的东西。

基于以上结论,维果斯基分析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方向:外部言语→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而这个发展方向遵循着和其他心理运算同样的发展阶段:原始或自然的阶段,幼稚的心理阶段,自我中心言语阶段,内部生长阶段。我觉得这个阶段的划分跟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是非常相近的。第一阶段对应的是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一阶段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处于前智力和前言语阶段,也即2岁以前智力和思维的发展还没有会合的阶段。第二阶段对应儿童的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虽能理解语法形式和结构但却不能理解逻辑运算。而第三阶段对应的是具体运算阶段,这是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阶段。而第四阶段对应的是形式运算阶段,维果斯基认为此时儿童开始用脑子计数,开始运用逻辑记忆,此时的语言从外部完全转向了内部。

西蒙学习法最通俗解释(维果斯基教你如何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的机制)(5)

04 在充分论述了思维和语言的发生之源后,维果斯基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阐述了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研究方法上维果斯基驳斥了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定义法、一种是抽象概念研究法。这两种方法都忽略了词语和感觉材料的联系。前者重视了词语而忽略了感知觉,而后者则是忽略了感觉。维果斯基认为“在概念形成中,符号便是词,词在形成一个概念时,一开始便起着一种工具作用,后来又成为概念的象征。”这一叙述方式其实就是他的单位分析法的核心。也就是说再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连接思维和语言的就是词义,而词义需要通过词来体现。所以维果斯基对概念形成的过程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研究。

维果斯基采用了一种他称为“双重刺激法”的方法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对三百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的实验研究。维果斯基认为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混合思维阶段,复合思维阶段,抽象思维阶段。而第一阶段应该类似于儿童的前运算阶段吧,在这一阶段儿童只是随意的凭借自己的感知觉去形成概念。维果斯基将这一阶段又细分为尝试-试误的混合、依据空间位置的混合、复杂混合三个阶段。在混合思维阶段,儿童完全凭借的感知觉的随意性而缺少条理性和顺序性。复合思维阶段的儿童应该对应的是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这一阶段维果斯基又将复合思维分为五种类型:联想型、互补性、连锁型、扩散型、假概念型。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词的理解已不再是简单感知觉的体现了,在心理上这个词已经成了他所对应的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不过这种属性是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复合起来的。特别是假概念型的复合思维,它是最接近概念思维的复合思维。因为假概念思维已具备概念思维的相似外表,只不过他还没有完全脱离自己的思维局限而完全成为真概念。比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定义的死记硬背可能让学生形成的就是假概念。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主动构造才能就形成了真正的概念。当然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抽象思维阶段了,这一阶段应该对应的是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就能将一个词和这个概念通过词义的连接而完全掌握。当然了对于上述各阶段的对应不应以皮亚杰的年龄划分为标志。其实我们成人对一个陌生的概念的生成也会经历上述各个阶段。正如我在文章前面所说的,我对维果斯基的概念就处于混合思维阶段。

西蒙学习法最通俗解释(维果斯基教你如何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的机制)(6)

05在最后维果斯基对童年期科学概念的发展做了阐述。而这一章也正是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的提出依据。

通过儿童对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掌握的考察,维果斯基提出了教学促进发展的观点。这一点维果斯基和皮亚杰有一定的分歧。皮亚杰认为教学必须建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之上,也即儿童的心理发展达到某一阶段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而维果斯基则认为,教师的适当引领是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当然这种引领必须建立在最近发展区内。当然这一最近发展区不是儿童自己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最高点,而是教师开辟出的适合儿童发展的最高点。正如干老师在《被误读和浅读的“最近发展区”》一文中所说的“教学促进发展,被教学所开辟的最近发展区,在更积极的意义上,就是通过核心知识的教学、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全新地开辟一个新的认知领域,使得一个仿佛原本不存在的领域,全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综上所述,维果斯基最后总结道: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原始的联系联结起来的,而是在他们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和成长起来的。当然这一种联结不是一种机械联结,而是通过词义这一最小单位联结起来的。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思维是通过词而产生的。一个词一旦没有了思维便成了死的东西,而一种思维如果不通过词来体现也不过是一个影子。

西蒙学习法最通俗解释(维果斯基教你如何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的机制)(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