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见习记者 柳依然 通讯员 沙姝慧

杭州湖滨一公园,是西湖边的一景。这里是热爱唱歌、跳舞、唱戏的市民表演的民间舞台,聚集着40来个大大小小的民间表演团体,每天早上九十点钟开始,这里的乐声便此起彼伏。

有一个开放的空间表演是好事,但各种音响也确实给周边带来了困扰。

今天(1月18日)开始,新制定的《湖滨一公园自发活动文明守则》(以下简称“守则”)正式发布,守则规定:西湖边的音响器材控制在合理音量,唱歌、乐器演奏不外接扩音设备(包括麦克风、功放、音响等),活动时间不超过21:00。也就是说以后的一公园,除了伴奏曲,演唱者与乐器演奏都不能用音响了。

此外,一公园新安装的三块分贝实测显示屏今天也正式上岗投入使用。

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1)

1】唱歌唱戏跳舞,西湖边活跃的团体有40来个

一公园一带,平日跳舞唱歌的团体,集中在靠近集贤亭的木板平台,就在南山路和解放路交叉口靠西湖一角。最主要的两块木板平台区域,熟悉这里的人,称为一平台和二平台。

早上9点多,西湖一公园二平台活跃的团体并不多,零散的舞蹈团体和太极团体,带着外放的音响正在锻炼。

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2)

木板平台上跳舞的人群

小时新闻记者在南山路的对面,远远就听到了舞团的伴奏声。走近一看,音响旁边就有一块分贝监测牌,上面的数字一直在跳动,基本上都在70分贝以下。

这时候,上来两位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个监测仪,站到离音响3米远的地方开始监测。

“减轻下音量,高音的时候稍微有点超过了。”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湖滨中队的徐志军提醒舞团管控音响的大姐。

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3)

“今天开始,唱歌、唱戏的团提不能再使用‘小蜜蜂’(迷你话筒的简称)、话筒、扩音器之类的扩音设备,所有音响的音量得控制在70分贝以下。”

徐志军告诉小时新闻记者,一公园范围,中午到傍晚是最热闹的时候,这里集中的团体,主要以唱歌、唱戏、跳舞为主,大的16个左右,小的有20多个,大大小小加起来有40来个,除了临时来的,基本上都备案过,团体负责人彼此也都比较熟悉,所以在这份新守则正式推出之前,大部分团队都已经在内部提前通知过了,“今天第一天实施,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大多都是愿意配合的。”

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4)

市民们阅读倡议书

2】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反对的人:会让西湖变冷清

上午9点半不到,一块关于控制音量的倡议书牌子架在了一公园的二平台,不少前来锻炼的大伯大妈都围拢前来阅读。

吴阿姨是西湖边的常客,看到倡议书,便驻足认真看了一遍。

“这个守则出得好,真的很有必要。”吴阿姨在西湖唱歌跳舞的习惯已经保持了20年,曾经唱过越剧,现在则以广场舞为主。“以前的声音真的太吵了,这里一群人那里一群人,所有人都带着音响,简直就是比谁更响,有时候因为音量问题还会吵架。”

吴阿姨说,和自己一起过来的姐妹们都知道这个新规定:“希望好好管理起来,音量太大该罚就罚。”

同样每天来西湖边带孙子溜达的刘师傅也赞成。“以前来这里,各种扩音器里的声音实在是太杂,味道不是很好,如果能把音量降低,肯定会让市民游客听觉上舒服很多,我觉得这里就是杭州一个窗口,马上要亚运会了,确实需要给全世界的人展示良好的杭州形象。”

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5)

但也有人觉得不妥。

余大伯是西湖越剧团队负责音响的人员,看到告示以后马上拍了一张照片发到群里,告诉大家以后来西湖唱越剧不能带话筒和扩音设备了。

“我们唱越剧的团队都有在派出所备案过的,西湖越剧团还是远近闻名的,每天都有观众来听。如果没有话筒怎么唱呢,都没人听了。”

关于西湖音量控制的倡议书,余大伯作为越剧团的一位代表也参加过讨论会议。他认为,西湖噪音大还是因为不规范的小团体比较多:“他们那些小团体,来几个人就带几个音响,声音还开得很大,我们反而被他们影响了。我觉得音量是要控制,但不能不让带话筒,只要总音量控制在70分贝以下就行了。”

一旁的几位阿姨也表示赞同:“没有话筒,真的听不到声音。越剧是西湖边的传统项目,如果没有音响,可能观众都没了。”

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6)

看到倡议书后,黄大伯和一旁的大妈也讨论了起来,对于这个举措,他觉得可能会让西湖变得冷清。

“我也在杭州住了十年了,这边热闹,每天都会来这里逛一下,跳下舞,有时候唱个歌。”

黄大伯交了月费,平时会“蹭”舞团的音响跳舞。遇到没有团队音响的时候也会自己带个小音箱跳,也会听听别人唱戏。

“他们唱戏的的确声音比较大,但我也觉得还好吧,可以稍微控制一下,让音量降低一点。”黄大伯说,“如果完全不让用话筒,可能就冷冷清清了。”

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7)

3】已有人被现场阻止,15人执法队伍今后将不定期管理

现场,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管控音量。半小时前,工作人员管控了第一个自带话筒和扩音器的小团体。一两个大伯带着有扩音器的笛子和话筒,外接一个音响,正准备唱,就被阻止了。

“今天开始,这些唱歌的都不能带麦克风了,音响也不能外接设备,也不能带‘小蜜蜂’了,不过音响还是可以用来播放伴奏的。”拿着守则宣传单的徐志军提醒大伯。

西湖美景你打卡了吗(西湖边升级文明守则)(8)

针对大伯们说的“没有话筒就听不清”的问题,徐志军说,曾经也尝试过降低话筒和扩音器音量的方式减少噪音,但成效不明显:“小团体太多,音量降不下来。他们如果用了话筒,那势必也会在乐器上连上麦克风,声音就太响了。不能用话筒以后,伴奏和配乐的音量也会降下来。”

徐志军介绍,2015年西湖景区就曾经发布过《湖滨景区文明娱乐公约》,那时候的公约就是为了降低噪音提出来:娱乐活动不占用通道和争抢场地;娱乐活动的音量要自觉控制在70分贝以下;娱乐活动要避开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如果遇到三次降噪警告或投诉,娱乐团体愿意主动撤离。

“而今天开始执行的这份守则,可以说是公约的升级版,因为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唱歌、唱戏的团体用了话筒后,声音也比舞蹈伴奏的尖锐,噪音也更大,所以这次针对一些唱歌、唱戏团体,明确不能用音响外放。跳舞团队的音响可以用,但是声音响度也要控制。”

今天开始,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水域管理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安分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行政执法队组成的一支15人队伍,将常驻在一公园一带进行现场管理。“现场的三块噪音监测屏,监测的是整个平台的噪音,我们目前已经配备手持式噪音检测仪,专门对现场的音响进行监测管理。”徐志军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