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乳菌人工种植(人造34)

云南松乳菌人工种植(人造34)(1)

云南松乳菌人工种植(人造34)(2)

云南松乳菌人工种植(人造34)(3)

与其他木耳产地的大朵木耳不同,青西新区大村镇种出的单耳小木耳色泽发亮、肉质更厚、营养物质积累的也更多。每年11月底到春节,在大村镇的木耳生产企业里,当地妇女们每天8个小时铆足劲赶制木耳菌棒。她们三人一组分工合作,每5秒左右就能制作出一个菌棒。年产1.6亿个菌棒的大村镇,是名副其实的木耳之乡,一般农户靠春秋两茬收获即可收入七八万元。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晓婷

三人一组每天制棒5000个

记者走进大村镇田庄村的木耳生产企业,一进门就能闻到木粉发酵的味道,车间里的菌棒生产正热火朝天。 “菌棒制作的第一步,是把木粉、豆粕、大豆粉、玉米粉、糖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大村镇特色农业办公室主任丁建磊介绍说。

一进加工车间的门,记者看到,40多名妇女完成一个动作的时间足以用秒计算:混合后的菌棒原材料从两米高的空中散落后,被迅速铲进装袋机中。每台装袋机旁,一般坐着三名女工,一名女工负责装袋,旁边的女工则迅速将装有原料的袋子封口,由此一个菌棒便制作完成。三人一组,制作一个菌棒需5秒左右,一天约能制作5000多个菌棒。

随后菌棒被覆上厚厚的毛毡,通过燃煤产生的热蒸汽熏蒸灭菌。接着就是在菌棒内的原料上植入木耳菌丝。 “为了让菌丝吃透料,储存车间的温度一般在17℃-18℃,木耳生长的时间为45天。为了控制温度,我和工友必须轮班,保证24小时有人守着。 ”工人白富全告诉记者。

“人造雨林”里木耳吊着长

与其他地方种出的木耳不同的是,大村镇的木耳都是单耳黑木耳。 “以前的木耳都是大朵的,根部也大,现在我们改为生产小木耳,口感提升了,营养价值也更高了。 ”丁建磊说。

据了解,大村镇引进木耳种植,就是为了能将冬季的农闲时间利用起来。去年开始,他们通过引入立体栽培,还实现了一年四季木耳种植。在王玉永的公司基地,记者推开一个大棚的毡布门,见里面突然溅出水花,像下雨一般。大棚内近3万个菌棒被成串吊在空中,微喷装置像下雨一般,对菌棒进行喷淋。吊着的菌棒上,已经长出了小小的木耳。据介绍,在没有实现立体栽培时,生产好的菌棒要等到来年的3月天气暖和,才可以埋入大田种植木耳。王玉永说:“大棚里每天要喷水半个小时左右,保持湿度。木耳一般生长42天就可以采摘了。 ”据了解,大村干木耳每公斤的价格在60元到80元左右,品质好的能达到160元,销往国内几十个城市。

种两茬木耳收入七八万

王玉永经营的木耳企业是由镇政府扶持发展起来的代表性企业。丁建磊介绍,如今在大村,这样的公司共有8家。为了能带动农民增收,大村镇从2002年就开始发展木耳种植,采用公司 生产基地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十多年后的今天,“大村木耳”不仅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更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43岁的陈召香就是生产菌棒的女工中的一位。 “离着家近什么也不耽误,我在这干了很长时间了。”陈召香在和记者交谈中,手中的活儿也没有减速。据王玉永介绍,冬季并不是最忙的时候,现在他只雇佣了40多名女工,她们的工资多在一天75元到100元左右,掌握菌棒接种技术的工人,每月的工资能达到四五千元。到春天木耳收获时,企业里每天要雇佣四五百名工人。除了在公司打工,在地里用菌棒培植木耳是村民们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般农户家都有3到5亩地,培植春秋两茬木耳全年可收入七八万元。 ”丁建磊告诉记者。

云南松乳菌人工种植(人造34)(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