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

其实周冬雨是一个演员,初入影坛,被冠以最“丑”谋女郎的称谓。

张艺谋是这样评价这位“丑”女孩,她干净得像一张白纸。不仅长得干净、清纯,甚至表情、性格,都像山泉一样,清澈、透明,几乎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原版“静秋”。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1)

周冬雨一个和青春有关的名字,从青涩的《山楂树之恋》的静秋、再到《同桌的你》的周小栀、直至《少年的你》的陈念。这个独特的青春发光体,让我们从不同时代,不同人设,了解那段直射心底的青春故事。在光影之中,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周冬雨”。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2)

《七月与安生》中的周冬雨和马思纯成就金马双后

新锐导演曾国祥选择周冬雨,全因《七月与安生》的一炮而红,两人都在第53界金马奖折桂,《少年的你》就变得更加的水到渠成。周冬雨饰演李安生,如同放飞的形骸,和马思纯饰演的七月展开了相识相知,相爱相杀的成长故事。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3)

《心花路放》周冬雨的突破式造型--杀马特·周

曾国祥不是“空寻来风”寻找周冬雨合作《七月与安生》,全因周冬雨在《心花路放》中突破戏路,从清纯甜美形象挑战混混式杀马特,出演内心纯真善良的发廊小妹周丽娟。然周冬雨在《心花路放》的成长,映射到《少年班》、《奔爱》、《冰河追凶》的成功。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4)

《少年的你》精彩的不是周冬雨哭泣,而是导演没有挽回。

《少年的你》中饰演陈念的周冬雨就像是雨中的野菊花,看似柔弱不堪,确是个茬子。好朋友的坠楼,让她的内心无以复加,像是濒临崩溃的野兽,为好朋友盖上了“惨状”。陈念是很喜欢“胡小蝶”这位不肯承认的好朋友。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5)

《少年的你》陈念和小北此时的相遇,竟是彼时的相拥。

《少年的你》胡小蝶的轻生,校园的铁窗,折皱的塑料管,同学的冷漠。这种剧情负压,反复冲击着陈念,并将陈念一步步的推向镜子的另一面—小北(易烊千玺饰)。小北和陈念这两个角色,构造了《少年的你》的青春,而小北负责爆发,陈念负责忍受。这才有了陈念的孤独和霸凌,众人将她的世界关了灯。而小北的守候,像是饮鸩止渴,将两个人的青春裹挟着最悲伤的悲伤,随着时光灰飞烟灭。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6)

《少年的你》陈念的境遇,只有靠班主任的臆想了。

“你做得对,你要相信你自己做得对,路上总会有阴影,但抬头总能看见阳光。”是班主任离职前语重心长和陈念告别,和之前的训话成了截然不同的反差。而陈念冷漠面容到热泪盈眶,父母没告诉过陈念,既然你选择做了,要承担所有后果。此后,接二连三的霸凌,从警告到精神伤害,让我们看到个人的无奈,世间的无情。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7)

悲伤就像一条大河,或许会吞没你,但也能,带你去梦想的远方!

在陈念的拒绝向“警察”求助执念中有点《老炮儿》的意思,六爷为了捞晓波,即便知道事态严峻,也坚决不找警察。按“规矩”来,话外音“这帮孩子都怎么了!下手怎么这么黑!没个轻重!”在《少年的你》,老杨和郑易在街边吃火锅,也有类似的对话。而《少年的你》结局更有疼痛感,看着短发的陈念,这种释怀是无法挽回的惋惜。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8)

魏莱、徐莎、罗婷如同青春的另一面,爱的另一边。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魏莱(周也饰),用自己青春年华,为自己霸凌交上一份“生命”的答卷。

魏莱对陈念和胡小蝶变本加厉的霸凌,全因家庭光环,让她可以轻蔑的笑看这一切。老师的“鼓励”,同学的“沉默”,自己的“伪装”,成了魏莱有恃无恐的温床,而“报警”又成了魏莱的人格分裂,一面害怕,一面喜欢。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9)

而魏莱后续的出场都伴随阴暗灰色的场景,将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拉近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导演在深度刻画人物冲突,增加影片剧情压力,而魏莱三人的病态心理在警察询问中,得到了第一次爆发。对陈念的霸凌彰显了魏莱的病态心理,又一次爆发。而最后魏莱的嘲讽式的和解,将霸凌形式从肉体延伸到精神。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10)

“如果世界是这样子的,你会忍心让孩子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吗?”

陈念的质问,仿佛让我看到了DC对峙场景,而周冬雨饰演陈念和周也饰演魏莱就像哥谭双雄,蝙蝠侠和小丑。一个隐忍、冷漠、却富有正义感,另一个疯狂、有恃无恐、诡变。但这不是DC世界,这是真实的青春。陈念的惩恶是一种意外,而魏莱的幻灭更像是青春的无常。

周冬雨电影后来的我们语录(催泪煽情的少年的你)(11)

《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用一种略带阴沉的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入青春的反面,如同《我不是药神》的程勇对吕受益的病史心存愧疚,展开一系列买药救人,为此搭上黄毛的一条命。通过微观世界,导演从人物本身寻找切口,以小见大。将你的少年,你的世界,呈现给观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