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回顾(夜观阴谋)

花了一整个夜晚的时间,把这部电影,《阴谋Conspiracy》,一个人看完了,然后默默地坐在书房里很久。找出来那些相应历史片段的资料,虽然只是翻了又翻,根本看不进去。提起笔来想要写点什么,却觉得无从下笔,乱糟糟的感觉就像一锅刚刚烧开的沸水,可是为啥坐在旁边的我去总是感到一阵阵浑身发冷呢?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1)

看着窗外的天空一点点变得亮起来,过不了多久大概太阳就会从远处的那栋楼后面冒出来了,阳光和昨天一样洒满视线所及之处,不过那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呢?会不会和几十年前一样的黑暗呢?

这是我看过的第三部与莱茵哈德·海德里希有关的电影。第一部是《类人猿行动 Anthropoid》,第二部是《利迪策大屠杀 Lidice》,第三部就是这部《阴谋Conspiracy》。此君何德何能,为何值得几十年后人们依然不断把他搬上银幕?

就是下面图片中的这位人物。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2)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德语:Reinhard Tristan Eugen Heydrich,1904年3月7日-1942年6月4日),德国纳粹党党卫队的重要成员之一,地位仅次于希姆莱,希特勒曾一度有意培养海德里希为自己的接班人。

海德里希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哈雷,祖先据说有犹太血统,这对于他后来的命运简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本人是一个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美男子,游泳、马术、田径、击剑等各项运动都擅长,少年海德里希读书努力,他有着超强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惊人的记忆力。他不仅门门科目都是最优秀,而且海德里希的音乐天赋更是突出,特别是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细腻的演奏竟能催人泪下,在钢琴、大提琴、作曲等方面也很出色。

如果不是后来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也许这个世界会多一个优秀的音乐家,而不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金发野兽”、“铁石心肠的人”、“纳粹的斩首官”、“死亡的追随者”、“纳粹魔王”,“第三帝国的黑王子”。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3)

海德里希于1931年6月加入纳粹党与党卫军,1932年7月接掌党卫军安全部门,成为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得力助手。1936年起领导“安全警察”,1939年安全部门、安全警察与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组织整并成为新设立的国家安全总局,由海德里希出任局长。海德里希本人工作态度积极,且能力超强,但并没有其他纳粹高官般的权力欲,因此深得希特勒信任。1941年他便成为党卫队的全国总指挥,1941年7月受赫尔曼·戈林委托,执行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期间由他主持的“万湖会议”(1942年1月20日),一场确立如何高效,合法,快速消灭犹太人的会议便是《阴谋Conspiracy》的背景。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4)

1942年5月27日晚间的类猿人行动中,海德里希在布拉格郊外遭遇两名英国派遣的捷克伞兵持手榴弹与冲锋枪攻击而身负重伤,延至6月4日不治。希特勒亲自主持海德里希的丧礼,称呼他为“拥有钢铁之心的男人”,并追授“德意志勋章”,其遗体归葬于柏林后,希特勒为了替其报仇,下令对捷克的相关地区展开毁灭性的破坏与杀戮,其中利迪策村就是最有名的案例。党卫军第七武装山地师“欧根亲王”师借口利迪策村包庇刺客,将利迪策村所有十六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全部枪决、172名妇女和难以统计的儿童则被送进集中营作为惩罚,总计整个报复行动造成两千至五千人死亡,纳粹一度企图把利迪策村从地图上抹去。战后,捷克政府在利迪策村修建了墓碑以纪念那些无辜的死难者,利迪策惨案也成为后来国际儿童节的渊源,因为惨案中有88名儿童被杀,而刚出生的婴儿就被强行送到德国家庭收养。

这就是另外两部电影《类人猿行动 Anthropoid》和《利迪策大屠杀 Lidice》的来源。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5)

回到本片。

作为执行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前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万湖会议的会议室就是本片的唯一场景,与会人物除了前面提及的海德里希,还有来自德国陆军,党卫军,外交部,波兰总督府的各方头头脑脑,汇聚一堂。那么对于导演来说,狭小空间内的群戏其实非常非常难拍的,不信你去问问《十二公民》,《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导演。

既要保证面面俱到,又要保证重点突出,如何调度,如何取舍,彼此之间如何联系,铺垫,相互策应,更不要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发生在狭小空间之内,端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一番好手艺。

不得不说,导演这活儿干得真不赖,有血有肉,有轻有重,加上一众演员的精彩演出,使得今日的我们能够得窥当年在这间屋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一面喝着红酒,吃着牛排,听着音乐,谈笑之间就决定了另外几百万人的生命,以所谓的正义之名,当然这个正义是法西斯纳粹的正义。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6)

这间屋子里面的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都是罪该万死,没有一个是无辜的。不过就算是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汇聚在一起,彼此之间也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演员和角色是两码事,一个演员演的越好,说明他把角色刻画的越生动,然后会激起观众对于角色本身的更加痛恨,而当这种痛恨和对于演员本身精湛演技的敬佩组合在一起之后,会让观众恍惚之间有那么一点点略带错乱的别扭。

其中有三场戏印象特别深刻。

科林·菲斯饰演的律师,尤其是那一大段引经据典,气势磅礴的演讲,有那么一瞬间,让人想起了《国王的演讲》。大神出众的台词功力,结合剧情调动情绪的能力,以及属于他个人招牌式的表演,一时间气场全开。从角色上讲,他是全场唯一一个敢于并且能够当面硬撼海德里希的人物,从演员上讲,科林·菲斯就是科林·菲斯,无话可说。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7)

肯尼思·布拉纳 Kenneth Branagh扮演的莱因哈特·海德里希无疑是全片最核心的人物,从他的姗姗来迟以便彰显自己的威压,到在会议室里舌战群雄,或以势凌人,正面硬刚,或合纵连横,借力打力,或循循善诱,分化瓦解,思路之清爽,反应之敏捷,言辞之犀利,气势之逼人,确实当得起“完美”二字。这种带给观众的震撼到了什么程度呢?几乎要忘记了他的政治立场以及这场会议的目的,这是其一;难怪希特勒会挑选他作为第三帝国的接班人,这是其二;如果把他在这场会议中的表演重新剪辑一下,作为企业培训教材,比如“教你怎么开会”,“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如何说服对方”,“怎么做一个霸道总裁?”,绝对是形象生动,包教包会啊。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8)

这么一次意义重大,关系复杂,党派林立的会议,想必组织起来不那么容易吧?那么就看看艾希曼的会议组织能力吧。对,就是那个艾希曼。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1906年3月19日—1962年6月1日),纳粹党卫军高官,万湖会议的组织者,会议之后被任命为中校,负责协助海德里希执行针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在海德里希遇刺之后,更是成为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承担”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被称为“死刑执行者”。在电影中的万湖会议上,艾希曼低调,内敛,沉着,稳定,事无巨细,思维之缜密,行动之果断,该出现的地方一定会出现,不该出现的时候必然悄然隐去,堪称既敬业又职业的楷模。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9)

除此之外,诸多配角亦然各有精彩之处,令人影响深刻。

作为一个观众,观看这么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可以纯粹的享受表演的乐趣,无疑是非常过瘾的,以至于看完之后,久久回味,欲罢不能。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在了解此次会议的前因后果之后,尤其是联想到短短几个小时的会议,就决定了随后数年内上百万犹太人的命运,包括如何定义犹太人,如何进行权力分配和工作安排,什么样的屠杀方式才是最经济有效且高效快速的,具体的时间表又将如何制定,彼此之间既要分工合作又要争权夺利,一边是血淋林的人类命运,一方面是如同钟表般精确,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执行工作,彼此交织之下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双重的。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10)

而且,虽然片中各方都是暗怀鬼胎,但是这种分歧只是存在于执行层面以及如何在这一场世纪大屠杀中如何为自己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他们对于最终解决犹太人方案的初衷并没有任何疑问,反而在会议之初就达成了高度统一的认知。为了谋求所谓的最大生存空间,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举起屠刀,如果从单独的个体来看,这无疑是一种犯罪,但是如果从一个政府的统治来看呢,似乎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如果我们再向更深处推进一步呢?假如看看身边的这个世界,在距离万湖会议七十七年之后,看看那些冰层之下暗流涌动的危机,是不是该多那么一点点警惕呢?

夜观回顾(夜观阴谋)(11)

说不定,恶魔并没有走远。说不定,昨日就是会重现。要知道,世间多少罪恶,都是假借正义之名而行!这样的电影看着才过瘾啊!《至暗时刻Darkest Hour》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到烟:《至爱梵高》一个老混蛋是如何炼成的?《老兽》爱如潮水,永不停歇:《相爱相亲》《一念无明》,到底有多好?爱,尊严,以及最后的死亡:《爱在记忆消逝前》所谓读书,不过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无问西东》世界上每多一个人看过这部电影,这个世界的未来就多一分希望:《V字仇杀队》从《E.T.》到《头号玩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今天,我又看了一遍《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哀莫大于心死:《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才过了十年,难道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嘛?《监守自盗Inside Job》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