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没有看到兔子它怎么想的(兔子触株的时候)

守株待兔没有看到兔子它怎么想的(兔子触株的时候)(1)

文 | 柳雪敏(思想碎碎念)

总有一些时候,你对自己一直喜欢做的事,突然间就丧失了兴趣。

不是被什么外力打击了,不是自己遭遇了瓶颈,也不是那些事慢慢变质了,好像并不为什么,就是单纯地不喜欢了。

这种莫名其妙的“不喜欢”,让人惶恐不安,就像你身体某个地方突然毫无征兆地疼了一下,但你又不知道为什么疼,搞不清是哪里出了问题。

你不知道这个“疼”是暂时的,还是以后会经常疼。

总之,你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些不好的事。

隐隐约约地,你发现自己背叛了曾经那些喜欢。

背叛自己喜欢的事,跟背叛自己喜欢的人一样,会愧疚,会心痛,会不忍。

但,不喜欢是如此难以掩饰。

守株待兔没有看到兔子它怎么想的(兔子触株的时候)(2)

人有时真是一种很糟糕的动物,喜欢就狂热,不喜欢就冷酷,他们还给这种“糟糕”取了一个美妙的名字,叫“爱憎分明”。

分明,这个词一看就丁是丁卯是卯,把一切都算得清清楚楚,一副刻薄寡恩的相。

正如此刻的我。

甚至,我都能清晰地感觉到,喜欢与不喜欢真的就在一念之间,短得来不及思考和追问,结果已然产生。

所谓始乱终弃,“始终”也不过一瞬。

心里那些原本挺立不可或缺的东西,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现在发现,都能摧,而且被摧得相当利索。

更糟糕的是,摧了之后,天没有塌,地没有裂,你也没有如期而至的疯掉。

人生真是残酷啊,永垂不朽就像个笑话!

守株待兔没有看到兔子它怎么想的(兔子触株的时候)(3)

你开始怀疑很多东西,怀疑永恒,怀疑是否真的喜欢过,怀疑那些事的意义,怀疑你的付出是不是值得。

所有这些,都让你觉得“意义”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词。

多少事,成也意义,败也意义。

当初你喜欢,是因为你在那些事中找到了意义。后来,你不喜欢了,事还是那些事,只是意义丢了。

人总是习惯给很多东西赋予意义,但意义本身又是极不牢靠的。

正如,鸟儿一度认为飞上蓝天,一生才有意义,后来发现,飞上树梢,飞上屋顶,飞过溪流,飞到山的那一边,似乎更有意义。

有些高度,抵达就是成功,不一定非要停留在那里。

生活,毕竟在低处。

高处,让渡给了各种灵魂。

守株待兔没有看到兔子它怎么想的(兔子触株的时候)(4)

开始对虫子感兴趣的鸟,天空在它那里,是没有意义的。

天空没有错,虫子没有错,鸟儿也没有错,如果非要归罪于什么的话,那就是意义变了。

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说“我捧你时,你是杯子;我一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

是杯子,还是玻璃渣子,取决于那双手会赋予它什么意义。

意义这种东西,就是如此飘忽不定,时有时无,而喜欢正是源于此种意义。

一直喜欢读书的人,有一天突然不喜欢读书了,不是他变懒了,堕落了,可能是书里的某些东西骗了他,伤了他,让他绝望。

后来有一天,他又喜欢读书了,不是书里的内容变坦诚,变温暖了,而是书在他心里的意义,已经根深蒂固成了习惯。而习惯,是极具迷惑性的,它会隐藏很多意义,也能彰显很多意义。

守株待兔没有看到兔子它怎么想的(兔子触株的时候)(5)

当习惯强大到某种程度,便不再追问意义。

同样的,当意义强大到某种程度,也无所谓习不习惯。

就像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人活着,习惯和意义,你也总得占一个。

一直喜欢也好,突然不喜欢也罢,我们活得其实没那么讲究,也没那么坚定,能让心安才是本事

蒙田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

我想说: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喜欢,纯粹的喜欢在意义之前,功利的喜欢在意义之后

不因喜欢而喜,不因不喜欢而忧。

喜不喜欢,其实都是你自己的事,不要甩锅于意义。

守株待兔没有看到兔子它怎么想的(兔子触株的时候)(6)

当青蛙不再喜欢坐井观天,而是直奔天而去,你猜,它会不会留恋呆过的井?会不会发现,天有多大,原来和自己无关。

蚂蚁至今都不承认当年啃噬千里之堤使之毁溃,就是自己一生的巅峰时刻,但人却固执地认为,它们的行为大有深意。

兔子株的时候,守株人不会想到这是运气,他只会觉得,等待另有意义。

你看,人就这德性,很容易被自己臆想出来的意义牵着鼻子走,反过来又吐槽意义捉弄了自己。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