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

系列作品创作进行到第四篇,上篇介绍了古希腊的建筑史和波希战争对古希腊崛起的影响,如果说一个帝国的崛起离不开战争,那么有战争就会迫使双方在各文化领域相互交流与融合、继承与发展,就会推动建筑技术向前发展,不断将建筑史的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

古罗马角斗场遗址

古罗马人大量继承了古希腊的建筑遗产,这些遗产经过拱券技术的改造,使其形成新的建筑形制,形式和风格。公元1~3世纪是古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时期,也是建筑最繁荣的时期,重大的建筑活动遍布帝国各地,高卢、巴尔干、小亚细亚、西亚、西班牙、北非,有着水平很高的大量城市建设和大型建筑,最重要的建筑成就集中在古罗马城中,在规模,质量,数量,分布,类型,形制以及艺术形式和手法多样是旷古未有。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

古罗马城复原图

罗马原本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岸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5世纪起实行自由民主共和政体,随着罗马的发展、壮大,奴隶主贵族为了占有更多的土地、奴隶和财富,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经过三次维爱战争终于在公元前396年攻克了维爱,征服了北方的伊达拉里亚人,并控制了台伯河流域和它右岸的广大地区。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维爱战争在罗马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罗马军事扩张时代的来临,是罗马迈向世界顶尖强国道路上的第一个脚印。从此以后,罗马成长为地跨欧亚非、统治众多民族、囊括地中海使其成为内湖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3)

罗马帝国版图

统治了北方之后,野心勃勃的罗马人又把扩张的矛头指向意大利中部坎佩尼亚地区。然而,罗马向中部地区的扩张,首先遇到了强大的山地民族萨谟奈人的抵抗。经过三次萨莫奈战争(公元前343年~前290年)历时50多年终于击败了强大的萨莫奈人,控制了北至波河流域,南至路卡尼亚北境的大片领土,取得了对意大利中部的统治权,为日后统一全意大利打下基础。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4)

当罗马统一了意大利中北部后,开始计划占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希腊城邦,在公元前282年,罗马打算从海路救援在南部地区的盟友,却意外的闯入他林敦的领土范围,遭到了他林敦的攻击,于是两国开战,他林敦向希腊的皮洛士大王求援,古希腊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率步兵2万、骑兵3000及20头战象渡海进入意大利与罗马作战。皮洛士战争(公元前280~前275年)拉开了序幕。公元前275年,在内温图战役中,罗马人大胜。皮洛士只能退回伊庇鲁斯,意大利的希腊城邦只能自己抵抗罗马大军,经过三年,罗马完全占领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邦,最终完成意大利的统一。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5)

公元前264~前146年,地中海世界两大豪强的罗马共和国和汉尼拔领导的迦太基共和国,两国为争夺地中海沿岸霸权发生了三次战争,历史上称为布匿战争。公元前146年春,罗马进攻迦太基郊外摧毁迦太基野战军后发起总攻,罗马血洗迦太基,迦太基市民经过六天六夜的浴血奋战后投降,二十五万公民仅约五万人幸存并被卖为奴隶,迦太基被西庇阿奉命摧毁,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罗马在此后建立阿非利加行省,从此迦太基成为历史中燃烧的森林灰飞烟灭。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6)

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为关键的战争,是罗马由弱转强的重大转折,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一方面,布匿战争以及布匿战争期间罗马的胜利使罗马占领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掠夺了大量奴隶和战利品,罗马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另一方面,引起了罗马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道德风尚等领域的重大变化。这对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7)

汉尼拔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人统治了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面包括高卢(现在的法国、瑞士的大部分,德国、比利时的一部分),南边包括埃及和北非。公元前30年起,罗马建立了军事强权专政,成立了帝国,国力空前强大,在文化上成了这个地区所有古代文明成就的继承者。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8)

电影角斗士场景

古罗马人创造的拱券技术,尤其是混凝土的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影响之大无与伦比。罗马建筑典型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和风格以及部分建筑的功能和规模都同拱券结构有关。古罗马人大量继承了希腊的建筑遗产,但是这些遗产都经过拱券技术的改造,创造了新的建筑形制、形式和风格。希腊的柱式也在和拱券技术相结合之后扩充了艺术手法,拓宽了适用性,增强了生命力。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9)

玛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室内透视图

由于罗马距离火山比较近,拥有大量的活性火山灰材料,加上石灰和碎石,罗马人创造了至今都广泛应用的混凝土技术。到公元前2世纪,混凝土开始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再到公元前1世纪,天然混凝土在拱券技术中完全代替了石块,从基础到拱顶是天然混凝土的整体。

公元2~3世纪,混凝土的拱券和穹顶的跨度有了很大的发展,混凝土拱券结构发展到新的水平,罗马城的万神庙的穹顶,直径达到43.3m,它不仅都是整个古代世界里最大的,而且一直保持着最高的世界纪录。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0)

现存的罗马万神庙

筒形拱和穹顶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们很重,是整体的、连续的,需要连续的承重墙支撑,这就使建筑空间封闭单一。罗马人为了突破承重墙的限制,提出了几个新方案,公元1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十字拱,十字拱位于方形房间上部,只需要四角有柱子支撑,不需要连续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这是拱券技术极有意义的进步。

公元2~3世纪,创造了连续十字拱相互平衡的的侧推力,横向由两侧的筒形拱抵住,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拱顶组合成系统,这是古罗马又一个极有意义的创造。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柱式,根据新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造。解决了柱式同拱券结构的矛盾,创造出券柱式,后续又发展成连续券。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1)

古罗马柱式

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的矛盾,他们把希腊晚期出现的叠柱式向前更进一步推进,底层采用塔司干柱式或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采用爱奥尼柱式,三层采用科林斯柱式,四层用科林斯壁柱。采用多种券柱式叠加构图。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2)

叠柱式

古罗马建筑学著作流传下来的并不多,最著名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筑写的《建筑十书》,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包含建筑师的修养与教育,建筑构图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做法,施工等内容十分完备。1482年印刷出版之后成为欧洲建筑师的基本教材,他在全世界的建筑学术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3)

古罗马建筑类型很多,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为军事帝国侵略服务,另一个是为奴隶主生活服务。公元81年为庆祝帝国攻占耶路撒冷在罗马城建的提督斯凯旋门,只有一个券洞,双侧用间距比较宽的双柱。君士坦丁凯旋门(公元312年)采用三开间券柱式。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4)

君士坦丁凯旋门

罗马城一般都设有中心广场。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前30年)的广场继承了古希腊晚期传统,是城市、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如罗马城中心罗曼努姆广场。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5)

古罗马广场布置图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6)

罗曼努姆广场遗址

帝国时期的广场如凯撒广场(公元前54~前46年),广场中间立着凯撒的骑马青铜像,镀金。奥古斯都广场(公元前42~2年),凯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击败了共和派的反抗,建立了个人独裁,成为了古罗马第一个皇帝。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7)

奥古斯都广场遗址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8)

奥古斯都广场复原图

图拉真广场(109~113年)帝制建成以后,最强有力的皇帝之一,真正统一了罗马全境的图拉真,把皇帝崇拜宗教化,在奥古斯都旁边建造了罗马最宏大的图拉真广场。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19)

图拉真广场想象图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0)

图拉真广场遗址图拉真纪功柱

罗马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遍布各城市。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方面来看,罗马城的大角斗场(72年~80年)是古罗马代表作之一。大角斗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足够容纳5~8万人。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1)

角斗场复原图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2)

角斗场遗址内景

大角斗场的立面高48.5m,分为4层,下3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为实墙。由于券柱式的虚实、明暗、方圆对比很丰富,更显得宏伟、完整、其大无比。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3)

角斗场复原图

古罗马人曾经说“只要角斗场在,罗马就在”。它是当之无愧的。

古罗马继承了希腊的宗教,也继承了古希腊的庙宇形制。东方最大的矩形庙宇是巴尔贝克的神庙,这个建筑群建于公元1~3世纪间。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4)

巴尔贝克神庙遗址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5)

巴尔贝克神庙遗址

公元前27年为纪念奥古斯都打败了安东尼和克里奥帕特拉,在罗马城中建造了罗马万神庙(公寓区27~25年),但是公元80年被毁。后来阿德良皇帝于120~124年重建,采用了穹顶的集中形制,穹顶直径达43.3m,顶端高度同样43.3m,中央有直径8.9m的圆洞。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6)

罗马万神庙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7)

罗马万神庙

万神庙是献给所有的天神,他也供奉过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个英雄的铜像,凯撒和奥古斯都,皇帝们也曾经在庙里举办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动。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8)

罗马万神庙内部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29)

罗马万神庙立面

3世纪,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把罗马建筑又推进了一步,注明的罗马城的卡拉卡拉浴场(211年~217年),戴克利提乌姆浴场(305年~306年)。大型公共浴场是古罗马建筑的空前成就,对18世纪以后欧洲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有很大影响。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30)

卡拉卡拉浴场复原图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31)

卡拉卡拉浴场平面图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32)

卡拉卡拉浴场遗址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33)

卡拉卡拉浴场遗址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经历了漫长的混战时期,形成了封建制度,分裂为许多小国。

古罗马建筑概述(一部建筑史半部世界史-4)(34)

东罗马自4世纪进去封建社会,5~6世纪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极盛时期,带动了东欧,小亚细亚和西亚的发展,7世纪陷入衰退,直到公元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

注:参考文献资料建筑史书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