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

女书的诞生不仅仅是当地女性的沟通方式,更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女书的创作多是七言诗,自己编写诗文词句、书信祭文等等,作品都是一些口头传唱的东西,还会翻译一些民间流传的唱本,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写的最多的还是姊妹间往来的书信和编著的自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书只能在妇女老少之间相互传承学习,因而没有专门的教学机构,仅凭着家传亲授,姊妹们围在一起读唱学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男女平等,女子也可以进入学校学习汉语文化,女书从此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在青年文化中逐渐消失。

上一篇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女书,女书的字体构造,这篇就来谈谈女书的“根”,女字的起源扑朔迷离,极具神话色彩。

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1)

扑朔迷离的起源

至今为止在相关文献中所能见到的确切文字记载,最早出现的仅仅是民国时期出版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此书是湖南各县调查员收集当地情况编写而成。从现存女书中记载的内容来看,最早的事件有黄巢起义、宋朝的《胡玉秀探亲书》、明清时期的《永历皇帝过永明》等乾隆、道光、咸丰年间的事件。

不少专家来到江永一带进行考察、研究,对于女书的起源也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又因为女书“人死书焚”的传统习俗制约,现存的原件、可以调查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研究起来困难重重。而在当地居民的讲述的民间传说中,富有神话色彩且流传较广的女书起源大致分为四种。

九斤姑娘造字说

只听前人传古话,九斤姑娘最聪明,女书本是姑娘做,做起女书传世间。 ——义年华

上江圩有一聪慧过人、才华出众的姑娘,出生时有九斤重,被村妇们取名“九斤姑娘”。据说九斤姑娘织布绣花、绩麻纺线,样样精通。村里的女子都喜欢与她结交,甚至还有人慕名而来跟她学习女红。姊妹之间感情深厚,苦于女子不识字,九斤姑娘便用女红图案创造出一种女性专用字体,即“女书”。

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2)

女红饰品

盘巧造字说

男儿有志在千里,娇娘岂可让须眉? ——女书传承人义年华

桐口村一个叫盘巧的姑娘,从小天资聪颖,三岁唱歌七岁绣花,绣品据说能够以假乱真,女红手艺精妙绝伦。有一年在山上砍柴时,官府猎队见她生得俊俏就将她抓去道州府。耗时数年,盘巧用编织图案创造了一种只有姊妹间才能看懂的绣花文字,将写好的求救信件藏于爱犬身上带回家乡,就是这些土话图案,亲人们才赶去道州城关救回了盘巧姑娘。从此,这种新式文字在女性之间流传开来。

皇妃造字说

宋朝时期在荆田村有一名叫胡玉秀的女子,因才貌双全被选入皇宫为妃,进宫后不习惯宫里的尔虞我诈,不久后遇冷,心生苦怨又无处倾诉加上日夜思念家人,心情郁闷。便用女红创造出一些文字图案绣在手帕上,让人带回家中并嘱咐要斜着看。据说人们为了纪念她,还建造了一座鸣凤阁。

根据《江永县文物志》记载,文中只是提到这名女子的姓名,其他内容则是由她的亲人表述。由此看来,这一说法只是传言,并无根据。

瑶姬造字说

幺姬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活泼任性,因下凡留恋江圩美景,便化名瑶姬留在此地。瑶姬发现这里的姑娘们绣的花鞋花被、头巾帕子等等各种绣品简直比天上的彩霞还要绚丽,身上穿的五彩衣裳更是漂亮的挪不开眼,只可惜这里的女子不识字,文化浅。瑶姬回到天庭带回一套天书,并结合此地的绣品图案进行简化再造,让那些复杂难懂的文字像绣品上的花纹一样,再用当地的土话歌咏赞颂,大家伙围坐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学唱,就这样教会了大家女书。

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3)

江永风光

学术界专家的三种不同意见

关于女书的起源,在学术界则有三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比甲骨文出现的还早。第二种认为是唐代以后出现的,应该是明清时期,还有一种则认为可能是中古时期,男尊女卑文化下诞生的产物。

女书的来历起源,这终究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谜,不可否认的是,江永女书是女子创造的,它的存在是我们祖先们智慧。

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4)

传承之路

为了抢救、保护女书文化,也为了更好的宣传,使更多人了解认识女字,江永县的领导人员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措施,座落于江永县江圩普美文化村的女书园成了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播窗口。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规划,还专门成立了女书文化保护发展的工作小组,为了更深入的学习到女书文化,还设立了女书学堂。

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5)

女书文化村里的女书世家

桐口村是江永文化村之一,也是女书传人义年华的故居,上述盘巧姑娘的传说则是出自此地。普美文化村则是令瑶姬留恋不已的人间仙境,是自然形成的女书文化村,也是女书传人高银仙、唐宝珍的故居。

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瑶族妇女之间通行的神秘文字)(6)

女书传人何艳新

除了文化旅游之外,女书文化音乐走出湖南,开始世界巡演。2014年,交响乐史诗《女书》跟着音乐大师谭盾在34个国家演出,自此女书文化走向世界。

女书的书法创作也是百花齐放,为了更好的发扬和学习,还成立了专门的女书书法课堂。

关于女书的影视文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雪花秘扇》,讲述的是清末时期,两个女人之间凄美的姊妹情谊,当时电影里的神秘女字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只可惜当时国内的关注度并不高。

现在也会举办一些和女书相关的公益活动,展示一些女书书法作品,写在扇子或者是油纸伞上诸多工艺品上的女字,绣在旗袍上的女字花纹图案等。

女书文化能留存至今,源自于老一辈人对自由的追求,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所记载的内容真实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对文化知识的热爱。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女书作为一个女性专用文字,终有一天会消失,这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都要遵循的规律。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它消失的慢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