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1)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南宁,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治中心的名称,因为是自治区,所以不叫省会,而叫首府。也是这个原因,所以,坊间也有壮府南宁的调侃之说。

南宁这个地方是如何成为广西的中心,广西的省会的,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故事,那就翻翻地方志简略说说了。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2)

从古说起,那就比较虚了,秦汉之时,这个区域并不是历史重点,没有什么具体的行政区划,直到晋代元帝时(东晋太兴元年,公元318年),分当时鬰林郡地新置一个晋兴郡,才第一次有了具体的行政名字。

为什么分鬰林郡地新置一个晋兴郡呢?也是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在隋唐以前,要从政做官,入朝堂官府,都是很讲究士族关系的,血缘是很重要,甚至皇帝本身传位也都讲究这个。

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做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可他在皇族中的地位不高,声望不够,所以当时传统的南北士族中没几个支持司马睿,朝中还有不少人反对他做皇帝的。要稳坐皇帝宝座,那自然是得用点策略的。正好他手下有个叫王导的宰相,这人很有手段,一通操作之下,最后让南北方的士族都支持了司马睿。

说不定就是为了给在广西地界上的某家士族一点利益,就新开个郡域让这个士族管理,可以说算是封地,分封的原因,也是希望他能帮助大晋兴盛,有愿望,也就晋兴之名的来历了,晋兴郡就这样产生了,治所晋兴城,就在今天南宁市区范围内。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3)

晋代以后的乱世,使得这里的建制就复杂了。导致隋军平陈朝后,晋兴郡的历史在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说法。

反正大概意思是说:隋平陈后,改鬰林郡为尹州,废晋兴郡为晋兴县,隶简州后改为宣化县,改隶尹州。

从晋兴县到宣化县的转变过程中,也正是区域变化最不确定的一个时期,但宣化县作为地方的主要中心城,中间虽有变化,却最终沿袭下来。

隋书云:人性轻悍,宣扬教化以平其陋也!这就是时人对此地的一种认知与愿望,故名宣化。直到民国初年,宣化这个名字才渐渐远离,成为地方的历史名。

大唐立国,这片区域的重要性显现出来了,宣化县得到了重视,武德四年,重新以宣化县的区域升级为南晋州,并辖四县:武缘,晋兴,朗宁,横山(明嘉靖《南宁府志》)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4)

到太宗李世民时期,依山川地形划分十道,实行郡领县,其中岭南道的南晋州则改为邕州郡,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述为“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

“邕州”这个名字的历史开始了,“邕”则成为这片区域的千年代称。后来又历几代的变革,邕州郡辖六县:宣化,武缘,晋兴,朗宁,思龙,如禾。

不过,这时期的邕州郡也并没有成为定称,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被另外一个名字所替代,叫朗宁郡,并且朗宁郡在天宝年间被确定下来。

直到乾元初年(758年),又改制了,取消“郡”,正式全面实行州领县制度,即“州县制”,取消朗宁郡复称邕州。

随后,区域最大的变革出现了,唐代设置建武军节度使,在咸通三年(862年),把原来的岭南道实行分道管理,分为岭南东道,西道,类似于今天的“省”,这就是今日广东,广西最初的雏形。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5)

原来的岭南道有“五管”之说,即广州都督府,桂州都督府,容州都督府,邕州都督府,安南都督府,每个都督府管着十几个州县。分岭南东西后,基本上广州都督府在岭南东道,桂州都督府,容州都督府,邕州都督府,安南都督府在岭南西道。

东道西道都要有一个相应的行政单位来管理,于是升邕管经略使为岭南西道节度使,总管岭南西道,治所就在邕州的宣化城,也就是今天的南宁范围内。可以说,这也是南宁区域第一次成为“省”一级行政建制,相当于今天的首府地位了。

当然,由于当时的地方地情复杂不同,两级官员都集中在一个城内办公,却各有职责,岭南西道(相当于今天省府)的官员在这里办公,管治着整个岭南西道,也就今天广西大部分,还有安南;邕州都督府(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的官员也在这里办公,管治的地方基本上就是今天广西西部大部分地区。

不过,岭南西道节度使的历史并不长,随着大唐政权的分崩离析,邕州宣化城第一次作为“省治”,“省会”的历史也到此终结,仅四十五年时间。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6)

此后又是N年乱局,直到宋定天下,广南西路设置,这个邕州的历史就复杂了,行政范围变化,大大小小的故事不说,单是一个区域总称都有得解释了:邕州下都督府永安郡建武军节度使。(当中的历史几段话也说不完,略去N万字)。

到宋宝祐元年,邕州都督府的管治范围就明确了,二县,一砦,一镇,四十四羁縻州,五羁縻县,十一峒(《宋史》载)。

二县:宣化(景祐年如化县并入),武缘(景祐年乐昌县并入)。

一砦:太平(原领四砦:永平,太平,古万,横山)

一镇:金场(熙宁六年置)

四十四羁縻州:忠州,冻州,江州,万承州,思陵州,左州,思诚州,谭州,渡州,龙州,七源州,思明州,西平州,上思州,禄州,石西州,思浪州,思同州,安平州,员州,广源州,勤州,南源州,西农州,万崖州,覆利州,温弄州,思恩州,鹣州,思城州,勘州,归乐州,武峨州,伦州,万德州,蕃州,昆明州,婪凤州,侯唐州,归恩州,田州,功铙州,归城州,武笼州,

五羁縻县:武黎,罗阳,陀陵,永康,龙川

十一峒:武盈,古甑,凭祥,鐏,卓,龙英,龙耸,徊,武德,古佛,八[身比]。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7)

元代历史短暂,邕州都督府改为邕州路总管府,兼管左右两江溪峒镇抚,所管辖区域也基本就是现在的南宁,崇左两地区了。

但也就是元朝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影响地方历史的事情发生了。元朝大军南下,欲平地方,左右江的两个地方首领黄胜许,岑世兴就不服了,起兵抗元三十三年。直到元至治年,年轻的元英宗上台,他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也很年轻,但就在他上位第二年(1322年),他就施行推广新政,派特使招谕,最后黄胜许,岑世兴等归顺。

地方已平,又逢换了个新帝,元泰定帝登基(1324年),黄,岑就遣子弟朝贡,皇帝肯定十分高兴了,为了庆南疆绥服,当年九月,取“南疆安宁”之意,将邕州路改为南宁路,于是,“南宁”作为地名,在区域内的历史开始了,治所宣化县。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8)

明太祖朱元璋上台,平定广西后,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行政区划实行布政司,府,州,县制度,简单说就是“府县制”,南宁路改制成为广西布政司下的南宁府。

明代的南宁府管治范围,变化也很多,随着地方发展,地方事务,或并,或拆,如府治宣化县,就拆得很多,很是复杂,嘉靖十二年(1533年),拆西北部新置了个隆安县。隆庆六年(1572年),又拆西部建了个新宁州(今扶绥县东部),等等

总之,到明万历年时,南宁府辖三州,三县,四土州,一峒,一砦,

三州:横州,上思州,新宁州,

三县:宣化,武缘,永淳,

四土州:归德,果化,忠,下雷,

一峒:迁隆,

一砦:湖润(胡润)

不过到清雍正十年,因为湖润砦,下雷土州离府城实在太远,不便于行政管治,就划给太平府了,所以,最后南宁府就只有三州三县三土州一峒。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9)

清代结束,民国建立,南宁的历史也就更加复杂了。

1912年,广西实行行政“省县”二级制,要求“撤府并县”,“撤府留县”等等,所以那些府,州的地名名称就要改了,南宁府这个建制撤消了,原来的府治宣化县可以保留。

但是当时有一种说法,原来的府城,即附郭县在名字上可以选择,用原名或是用府名,如南宁府宣化县,可以在“南宁”,“宣化”之间选,柳州府马平县可以在“柳州”,“马平”之间选,浔州府桂平县可以在“浔州”,“桂平”之间选,等等。

于是,综合考虑之下,显然“宣化”不如“南宁”影响大,于是,“宣化”这个名字被淘汰,“南宁”这个名字得保留,原来宣化县的行政区域,整体改叫南宁县。

但是,1913年,全国范围查地方重名时,发现云南也有一个“南宁县”,于是,广西南宁县也就改名为邕宁县了,区域的“南宁”这个名字历史中断了。

文章链接: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图说广西之此广西非彼广西,此南宁非彼南宁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10)

如果历史就是这么平淡,这个地方以“邕宁”为名字的历史就会这么发展下去,也就没有“南宁”什么事了,但就是这个时期,武缘人陆荣廷出现了!

在清宣统三年(1911),六月四日左江镇总兵陆荣廷任广西提督,驻南宁,这可以说是广西当时最大的,最有实力的官了。在当时的形势下,各方决议推举他为广西都督,首先实行南宁府独立。

到1912年4月9日,广西省14府(除桂林府)的议员共78人会集南宁,主张省会迁南宁,这就是坊间话题广西南宁与桂林的“省会之争”的开始了。

前面说到,广西南宁县避重名云南南宁县,改名邕宁,按理“南宁”这个名字在此地不可能再用了,但后来,又如何再次在这里出现呢?

还是因为历史选择,当时“撤府留县”,“撤府并县”这些政策是全国都实行的,云南南宁县是曲靖府附郭,府城,他也面临名字选择,是用“曲靖”还是用“南宁”呢?最后他选择用“曲靖”为名,由此,“南宁”这个名字在1913年以后,就都没有地方在用的,在云南,广西都中断历史了。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11)

随着时代发展,民国中期,“市”这个行政建制开始兴起了,全国慢慢的有了“市”级建制,广西也计划建立几个市。并于1927年先后建了两个市政工程处,筹划市级建制。一个是梧州,一个就是南宁。

建南宁市政处时,因为当时“南宁”这个名字有近十四年没地方在用了,不存在重名之说,而“南宁”是这里的历史曾用名,有渊源,符合地方起名原则,故新建市也就不用费脑起名了,直接再次启用“南宁”之名。

于是,“南宁”作为地名,再次回到历史发展轨道。但是,南宁建市过程,并不是一鞠而蹴的,民国时期,先后五次计划建市,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暂缓设市”,始终没有成为市级行政建制,只知道这个地方叫南宁城,却没有正式的建制,没办法叫他县,也没法定义他为市。

广西十大千年历史古县(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九)(12)

直到1949年12月4日, 南宁回归人民怀抱,接着筹备成立南宁市,先后将城区和郊区的津头村、凌铁村、埌边村、麻村(大麻、小麻)、新兴村(竹排冲、沙牛岭)、三兴村(滕屋、蔡屋、那坝)、 东南村(葛麻岭)、长堽村、茅桥农场、永和村(中尧)、中兴村(下尧)、新屋、亭子街、 平南一村和二村(白沙、 水塘)、平西村,淡村,明秀、横塘、万秀、虎邱和皂角等村,从邕宁县划出,组成了最初的南宁市。

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决定省会设在南宁市。再后来,因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省会也就改叫首府了。

这时候的南宁,也就慢慢定型下来,发展成为今日之南宁了,辖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区7个城区和横州市、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5个(市)县。

至于这些县市区之间的撤撤并并,则是别样精彩,另篇再说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广西抗战史料:各县市抗战时期资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县抗日阵亡官兵名单)

广西历史:差点一分为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地区行政划区域分之历史图说

民国“废府置县”的行政区域历史与广西“市”级行政区的诞生

广西历史:民国时期“废府留县”政策影响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变革

广西历史:清末民初广西省、县之间的道级行政区划范围历史

广西历史:一次鲜为人知的区域行政改革备选方案——重启郡县制

广西历史:1947年广西颁布却未能实施的一次县并县行政区划改革

广西历史:民国时期废府留县政策影响下名字带“州”的地方哪去了

广西历史:清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一府二州二厅的区划历史

广西历史:元朝时期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十四路五州一司一府的区划

广西历史:明朝时期广西布政司辖下十二府的区域历史

广西历史:宋朝时期广南西路的二府二十州三军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

广西人文:民国时期广西的县等级划分,哪个县第一,哪个县最末

广西人文:民国时期同名县改名,你知道广西有几个被改有几个得留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一,桂林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二,柳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三,庆远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四,思恩府行政区划范围,思恩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五,泗城府行政区划范围,泗城府故事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六,平乐府行政区划范围,平乐的沉浮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七,梧州府行政区划范围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八,浔州府行政区划范围,天道有轮回

藤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

广西印在人民币上的县——阳朔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广西侗族之乡——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贵港历史中的“乡都里图”行政区地理划分

广西陆川县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广西蒙山县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

广西地势最高的县——资源县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广西最大的县——田林县行政区历史沿革

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平南本地乡镇的历史沿革

广西最新设立的县级市——平果市的乡镇行政区域历史沿革

广西人文:八桂中心,来人做宾,史说来宾县的千年沿革

广西人文:鱼生之城,茉莉之乡,一根乌木定横州·南宁横州沿革

广西历史人文记录与阅读:广西的山水,探索的历史,精彩的地方志

武宣历史中的行政区地理划分

只知石南云吞美味,不知兴业历史辉煌!广西玉林兴业的前世与今生

桂平的“乡里乡亲”,你知道你是那个“乡”,那个“里”的人吗?

广西人文:“广西省尾”,地于极西——寻访西林县的历史脉络

广西人文:再说三融故事——一拆为二话融县之融安县长安镇

广西解放后被拆划给广东的县——怀集县的行政沿革演变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一)——宜北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田西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三)——迁江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四)——永淳县一分为三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崇左·大新)改土归流话雷平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五)——雷平县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七)——柳州·榴江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广西最民族的地区之一——(崇左)崇善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九)——(崇左)同正县的“改土归流”史

广西第一个解放的县——少为人知的平治县,现百色·平果境内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一)——天河县(河池·罗城县境)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二——一拆为二话融县(柳州·融水融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三——三黄鸡之都的沿革历史(贺州信都)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四——雒容说史之千年洛容一朝改(柳州)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五——与荔浦千年分合的修仁县(桂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六——思恩县:兜兜转转终归环江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七——新圉宁谧·扶南县史话(崇左扶绥)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八——百寿岩下百寿县史话,桂林永福百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十九——岑瑛围鹿话那马(南宁·马山周鹿)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十——隆山县土司记忆(南宁·马山白山)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一——状元爹宰相爸建的养利城·崇左大新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二——你不知道的中渡古镇故事·柳州鹿寨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三——万世传承入大新,广西万承县·崇左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四——最后一个被解放的西隆县·百色隆林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二五——崇左的左,左江左边的左州镇老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