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贫困问题(菏泽郓城民有所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千清 通讯员 张淑哲

“民有所需,党员干部就得有所为”。这是菏泽市郓城县郭屯镇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出来的党员干部的声音。学党史、办实事在该镇已形成了一股强劲的风气。

山东菏泽贫困问题(菏泽郓城民有所需)(1)

东张楼村党支部书记张仰栋指着正在修建的扬水站说:“为了鲁南高铁安全通行,沿线机井不能浇地了,村民犯愁了,村里党员干部压力很大。通过党员学习教育,俺们村干部树起了解决困难的信心,说啥也不能让村民为浇地发愁...”东张楼是个有2300多人,5000多亩耕地的村子,村前有鲁南高铁横穿东西,村后有日东高速公路跨越。鲁南高铁沿线的机井不能抽水浇地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坚定信念要破解压在村民心头的浇地难题,为建党100周年献一份厚礼。

村里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请党员、群众代表、乡贤代表们聚在一起商量,大家群策群力,确定了在村南1.5公里处的赵王河上兴建扬水站的方案。为了搞设计,筹资金,村干部忙得团团转,跑镇里,到县里,联系专家搞设计,请镇水利技术人员来勘察测量,到省城县城购选设备,找来挖掘机开挖排水沟。一个多月的忙活,3000米长、10米宽、4米深的灌溉沟渠挖好了,60个流量的扬水站修建完成了,东张楼高铁沿线的2000亩小麦地一星期就浇完了,比用机井浇地还省工、省时、省人力。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郭屯镇各村都详细列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清单,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唐官屯村村东的两座石桥年久失修,水泥桥栏出现破裂和倒歪,给村民出行带来安全隐患。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校带领村党员义务维修,通过两天的修补,使桥栏杆焕然一新;近期在农田里发现“小麦条锈病”有所发生,为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保障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夏季粮食的生产安全,镇村工作人员每天到田间排查,做到“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控制全田”。为了加快预防速度,镇里请来了无人机,不让百姓掏钱就来防治小麦病虫害。郭屯镇抓住提升“宜居环境”这一群众关心的问题,购买了1200斤花草种子,对各村新建的花池、路肩的杂草进行了清除后,播撒了花草种子,使多个村胡同街道绿化全覆盖,真真正正把村民关心的头等事办好。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