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地农业精准扶贫(星空地一体化田间地头显身手)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飞地农业精准扶贫(星空地一体化田间地头显身手)(1)

为农作物估产、长势监测提供数据的传感器。

飞地农业精准扶贫(星空地一体化田间地头显身手)(2)

无人机在工作。

飞地农业精准扶贫(星空地一体化田间地头显身手)(3)

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业产量监测的地面验证工作。

飞地农业精准扶贫(星空地一体化田间地头显身手)(4)

玉米叶面积指数实时测量。 (本组图片由吉林高分遥感应用研究院提供)

眼下,正是东北黑土地上的秋收时节,也是吉林高分遥感应用研究院技术人员格外忙碌的时候。他们每天扎根田间地头,进行农业产量监测的地面验证工作,为今年我省收割的粮食计算精确产量,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分析,今年我省的丰收答卷即将跃然而出。

通过卫星监测农业产量、卫星定位种地、卫星监测灌溉、卫星勘测灾害……吉林高分遥感应用研究院科研团队为黑土地装上“智慧之眼”,让“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让传统农业变得更智能。

吉林高分遥感应用研究院由吉林大学发起成立,是遥感应用技术研发及转化平台,让科研成果惠及地方经济发展。

“我们学校的遥感技术非常成熟,学校希望能够将科技成果进行应用转化,把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尤其是运用到服务我们省的农业生产中。”刚刚从试验田做完实验的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图像处理与虚拟现实实验室主任、吉林高分遥感应用研究院副院长李慧盈告诉记者,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研究院把技术转化的重点方向放在农业领域。

“太空有卫星,天上有有人机、无人机,地面上有多种传感器,我们研发了‘星空地’一体化技术。”李慧盈介绍,“星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集遥感卫星、北斗卫星、通信卫星、有人机、无人机、地面监测设备为一体,基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应用场景对农作物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农作物分类分布监测、出苗监测、长势监测、灾前预警、灾后监测、产量评估,农资调度、电商专享等目标,为政府、农业保险公司以及种植户提供了全维度、精准化、数字化服务。

传统的灾害监测方法只能获取“点”上的灾害发生信息,远远不能满足“面”上对灾害的大面积及时防控需求,研究院与相关农业保险公司合作,为其推出不同产品实现了农业保险理赔的定量化、科学化。

“过去出险只能靠人,天没亮就出门,天黑了才能回家,农田面积大,还只能抽查勘测,如今有卫星遥感技术,使农业保险查勘定损工作变得非常高效。”农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说。

在智慧农业方面,传统方法只能网格采样,耗时耗力成本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得田块尺度的土壤养分、健康程度、不同时期作物的长势和产量等,构建了快速、低成本的精准管理分区技术体系,为高精度、定量化的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资源环境要素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支撑手段。

不用脚踩泥土监测田间农情了;田里缺水了,系统会自动预警;提供非常详细的施肥方案;自动预警病虫害等灾害……“太好了,还能这样种田!”不少农民惊叹,没想到卫星的加入让种地模式发生了巨变。

不同的土地类型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不同土地,雨后的土壤含水量就有高有低。针对我省不同地块的特点,研究院因地制宜出实招,对每一片地都构建了不同的模型。“科研没有顶峰,我们永远在路上。做科研和技术转化都要付出全部的精力。”李慧盈说,如今,研究院在遥感数据产品、遥感大数据、遥感应用模型及遥感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核心技术的专利和大量成果,成果已被应用于油田生产及监测、农业生产、地表灾害监测、林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团队仍然在遥感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在技术成果转化路径上不断探索。

现在,研究团队还把人工智能引入到遥感技术中。“遥感数据比较难处理,以前是人工处理,耗时耗力;现在我们用机器学习的云处理模式,自动处理,可以快速呈现出大家能看懂的结果。”李慧盈希望借助于遥感技术,让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让耕种方式更科学,让现代农业变得更加智慧。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