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的梗(经典国骂王八蛋)

#头条创作挑战赛#经典国骂王八蛋,你知道它的由来吗,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世界历史上的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世界历史上的梗(经典国骂王八蛋)

世界历史上的梗

#创作挑战赛#经典国骂王八蛋,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王八和王八蛋是一个非常具有侵略性贬低性及普遍的骂人话。总之都是应用广泛的骂人的话。堪称中国经典国骂之首。千年王八万年龟,"王八"的字面意思是"甲鱼"的俗语,但其实背后意思是指依靠妓女为生的男人。另一种,则是比较普遍的解释是指王八下的蛋,王八是一个侮辱性的词汇。人们常常与乌龟同用"乌龟王八蛋"。

后世演绎到凡是与蛋有关联的词如,混蛋,卵蛋、滚蛋都变成了骂词。被骂成王八蛋的:像不孝父母的、不尊兄长的,不忠实于朋友的,奸诈欺骗的,不守诚信的人、无礼无理的无赖、背信弃义的骗子、偷人养汉的娼妇。寻花问柳的浪人,偷鸡摸狗的小人,按此推敲,被骂王八蛋的人是名正言顺了,一点都不为过。

那么,这堪称国骂的骂人的词语在历史上是怎么形成的呢? 王八真正成为一句骂人的话,是在明清时期。忘八一词,在明清时期的小说中极常出现,可以看做当时社会就已经流行这么骂人了。

比如《金瓶梅》,《红楼梦》这样有名的名著。在《红楼梦》中出现忘八一词,共有19次,而且每次表达的意思也不太一样。在《红楼梦语言词典》“忘八”词条中,有三种解释:

(1)乌龟和鳖的俗称;

乌龟俗称“王八”,亦作“忘八”“王”与“忘”谐音。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在此处,“忘八”并非骂人,只是说明“忘八”即负碑的石龟。

《红楼梦大辞典》对此解释为:“负碑的石兽为传说中龙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名赑屃。

(2)指妻子有外遇的人;

第二十八回中,宝玉、薛蟠、蒋玉菌、云儿在冯紫英家宴。宝玉提出行酒令,薛蟠的酒令是“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薛蟠接着解释道“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怎么不伤心呢!”第六十七回里,凤姐道,‘这个人还算造化高,省了当那出名儿的忘八。”这与第六十六回里柳湘莲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乾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乾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这说明在明清小说中,忘八本也就有着绿帽和污名化男性的含义在内。

(3)骂人的话。忘八蛋,忘八羔子等都是古老的骂人传统。

在《红楼梦》中,喜欢骂人“忘八”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焦大,一个是王熙凤。

焦大喜欢骂人“忘八羔子”,例如:第七回中,焦大恃贾珍不在家,因此就趁着酒兴,大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脚,比你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杂种忘八羔子了。”

《红楼梦语言词典》对“忘八羔子”的解释为:骂人的话,如说乌龟崽子”吧。

王熙凤除了骂人“忘八羔子”,还喜欢骂人“忘八崽子”、忘八蛋”。例如:第四十五回中,王熙凤骂周瑞家的儿子:“这样无法无天的忘八羔子,还不捧了做什么!”在第六十七回,贾琏养外室的事被王熙凤知道了,她破口大骂:

……凤姐儿听了,下死劲喀了一口,骂道“你们这一起没良心的混账忘八崽子,都是一条藤儿!打量我不知道呢。先去给我把兴儿那个忘八崽子叫了来,你也不许走!”……旺儿过来才要打时,凤姐儿骂道:“什么糊涂忘八崽子!叫他自己打,用你打吗!”……

凤姐听到这里,使劲喀道‘呸!没脸的忘八蛋!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姨奶奶!”……凤姐儿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回头便望丫头们说道“你们都听见了!小忘八崽子,头里他还说他不知道呢。”

关于,儒家经典里是如何解释“王八”和“王八蛋”?绝对的学问人的解释。

儒家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种德行,也称“八端””“耻”排在第八位,有些人很无耻,就被人骂成“忘八”,以讹传讹就变成了“王八”。

至于王八蛋,即"忘八端"的谐音。端,事的某点、某项、某方面。如:清·林嗣环《秋声 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古时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八端,忘记了做人的根本,称忘八端。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变成了王八蛋。

显然这种很在学问的解释,只能解释这个骂人是骂人无耻,可是和现在我们理解的骂人内容相距甚远。

儒家的“八端”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依据每个德目的不同功能,这八德又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义"与"忠"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

  第二、"悌"与"信"

  "悌"——兄弟姊妹的友爱, 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第三、礼"与"廉"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

  第四、"孝"与"耻"

  "孝"—— 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另一种史书考证说:

1、王八起源于《新五代史·前蜀世家》。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开国君主王建,年轻的时候是个无赖,成天偷驴、宰牛、贩卖私盐,民愤极大,因为王建排行第八,同乡的人都叫他“贼王八”。

后来王建救驾有功,还认了大太监田令孜做干爹,当王建在田令孜弟弟的辖区内造反的时候,田令孜对弟弟说:“王八吾儿也,以一介召之,可置麾下。”派个人把他招安了就是。

2、《史记·龟策列传》列举了八大名龟:“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王龟。”

排名第八的叫“王龟”,在贬龟之风日甚的时候,好事者将最后一种名龟“八王龟”简单地调换顺序,就成了“龟王八”或“王八龟”,于是“王八”的叫法就流传开来。

王八最早就是乌龟的俗称,因为大多数乌龟腹甲上的纹理,中间是一个“王”字,前后是两个“八”字,无论正过来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王八”两个字,因此古人戏称乌龟为“王八”。

古人的生物学知识比较贫乏,认为雄乌龟没有交配能力,雌乌龟必须要跟蛇交配才能下蛋,乌龟的蛋不是雌乌龟与雄乌龟交配的结果。因此,古人就把妻子跟人通奸的男子称为“王八”。

3、明朝谢肇淛在《五杂俎·人部四》说:“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为乌龟,因以龟之俗称呼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