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早期症状是什么(猪瘟的症状及鉴别诊断)

猪瘟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猪瘟早期症状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猪瘟早期症状是什么(猪瘟的症状及鉴别诊断)

猪瘟早期症状是什么

猪瘟

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

流行病学本病仅猪发生,各品种和年龄的猪均能感染,野猪也能感染,不感染其他动物。病毒在家兔体内可继代。任何季节都能发生。当一个猪群感染后,起初1至几头发病,常为最急性而死,1~3周内达最高峰,多呈急性过程。以后流行趋向低潮,发病头数逐渐减少,多呈亚急性型。最后留下少数慢性病例。经1月以上死亡或恢复,流行终止。

在20世纪70年代,可能因多年预防接种弱毒疫苗的广泛实施,也可能绝大部分猪只获得了猪瘟抗体,或猪瘟病毒的毒力相对降低,以致出现了一种温和性猪瘟(非典型猪瘟),导致猪瘟大流行减少了,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均相应降低。

临床症状

潜伏期7~10天(短的2天,长的21天)。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41℃上下(40.5~41.5℃),最高可达42℃,稽留不退,皮肤和黏膜发绀和出血,1至数天死亡。

2.急性型体温40.5~41.5℃,精神沉郁,绝食,全身无力,行走摇摆不稳。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见两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将两眼都粘结的症状,50年代后期已很少发生。但结膜潮红,后期苍白有出血点。口黏膜苍白或发绀。齿龈、口角、会厌、阴道有出血点。鼻端、唇、耳、下颌、四肢、腹下、外阴等处出现紫绀区或出血点。粪球干小,外附血液和黏液,有的后期下痢或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后期结膜苍白,黏膜可能有出血斑。喜卧,有时昏睡,叩食盆叫唤吃食即能应召而来,仅嗅闻或嘴入盆但不采食即离去再睡。公猪尿鞘内有积尿或混浊异臭液体,后期拉稀,死前常现游泳动作。

3.亚急性型流行中期多见症状与急性相似。体温先升高后下降又再升高,皮肤有明显出血点,耳、腹下、四肢、会阴有陈旧性出血点,也有新出血点,扁桃体溃疡,舌、唇、齿龈、结膜有时也可见到,后躯无力,走路摇摆,病程约21~30天。

4.温和型20世纪70年代出现一种温和型,体温40.5~41.5℃,后躯软弱,走路摇摆,好卧,唤之即起,随后再卧,前躯颤抖。耳、颈、腹部出现紫色出血斑,或轻度淤血或四肢下部发绀,公猪尿鞘有积尿或异臭混浊积液。绝食或吃少量食,死亡率较低,自愈后部分发生干耳干尾、5.漫性型体温40℃以上,时高时低,食欲不振,拉稀有时近于失禁,尾及后腿有粪污,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消瘦贫血、行走缓慢,好卧,并有颤抖,有的皮肤出现紫斑,有的能康复、但生长缓慢。

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常无明显变化或仅能看到黏膜充血或出血点,肾及浆膜有小点出血,淋巴结轻度充血肿胀、潮红或出血、急性型(败血型),四肢、胸、腹等部皮肤常见隆起的紫红斑,有时有淤血水肿。皮下脂肪、胃网膜小点出血,咽喉、会厌有出血斑点、扁桃体出血坏死。胸膜有出血点,胸液增加,呈淡黄红色。肺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体表及肠系膜、肺门、胃门淋巴结呈暗紫色,切面小叶周边出血,红白相间如大理石状。脾略肿大,边缘有粟粒大至黄豆大稍隆起紫色梗起,有时几个连在一起成长条。肝包膜下及实质出血或充血,胆囊黏膜有时有小点出血。心包积液,心松软,心肌充血,外膜出血。尤其左心房冠状沟为多。肾包膜下有小点出血,有的很密集,质脆,切面外翻,皮质土黄色,有深浅相间条纹,边缘有小出血点,肾盂肾乳头有严重出血,膀胱有散在出血点。腹膜脂肪有出血点,胃肠黏膜卡他性增厚、出血和小溃疡灶,以胃底和幽门部较重,小肠次之。盲肠、回肠和结肠有纽扣状溃疡,上面附有轮层状纤维素块,突出于肠黏膜面,直肠黏膜有密集小点出血。

诊断要点

大多数体温为40.5~41.5℃,后躯无力,行走摇摆不稳,颤抖好卧,但击盆召唤吃食,能立即应召而来,在食盆嗅嗅拱拱不吃旋即走开再卧,公猪尿鞘有积尿或混浊异臭分泌物。病初粪成球,外附黏液和血液,中后期拉稀。耳、颈、腹部有紫绀和出血斑。抗生素及磺胺药治疗无效。剖检可见回肠、育肠、结肠有纽扣状溃疡,肠系膜、胃门、肺门、体表淋巴结紫红,切面小叶周边出血、脾略肿大,边缘有粟粒至黄豆大的有时连成长条的梗死。病初白细胞减少(13000个/立方毫米以下,甚至仅有3000个/立方毫米),一般发病后4~7天最低。血小板也由正常的20万~50万减至0.5万~5万以下。

家兔接种试验:猪瘟病毒不能使家兔发病,但能产生免疫,性,而兔化猪瘟病毒能使兔产生热反应。用病猪血液或脾1克加生理盐水9毫升研磨过滤后加青霉素,取5毫升肌注,接种家兔7天后,再用兔化猪瘟弱毒静注,每6小时测温一次,连续3天、如发生定型热反应则不是猪瘟,否则即是猪瘟。试验时应有一组不接种病猪材料,仅接种兔化猪瘟弱毒以供对照,对群体定型有一定价值。

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出率较高,我国与其他国家均作为常用法。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利用RF-PCR法检测,显示检出率高,特异性强。

类症鉴别

1.猪丹毒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42℃),精神沉郁、绝食,好卧,皮肤变色等。不同处:体温较猪瘟高,可达43℃,败血型皮肤不如猪瘟紫,卧地时蹴踢也不动。疹块型体躯有方形、菱形、圆形疹块。慢性型关节肿大跛行,瘦弱。剖检可见脾呈樱红色,松软,切面外翻,白髓周围有“红晕”。肝常显著充血,呈红棕色,暴露于空气中转变为鲜红色,淋巴结被膜充血,切面白色多汁,胃肠卡他性炎,慢性心瓣膜有菜花状灰白色血栓性增生物。采取血液、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纤细的小杆菌。

2.猪肺疫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2℃),精神沉郁、绝食,皮肤有出血斑等。不同处:多散发,不易形成大流行。咽喉型颈部肿胀,口流涎,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犬坐。胸膜肺炎型则有咳嗽,胸部听诊有啰音和摩擦音,叩诊有痛感并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犬坐犬卧。剖检可见咽喉部出血性炎性水肿,有多量黄色液体。肺有纤维性炎,病变部肿大坚实,表面暗红或灰黄红色,被膜粗糙附有纤维素性薄膜,胸膜也有纤维素,粗糙并有出血。采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卵圆形短杆菌。

3.猪沙门氏菌病(猪副伤寒)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42℃),精神不振,绝食,先便秘后下痢,皮肤有紫红斑,震颤等。不同处:多发生于1~4月龄仔猪和多雨潮湿季节,一般呈地方性流行,眼有脓性分泌物,拉淡黄色或灰绿色稀粪,混有血液和组织碎片,有恶臭。剖检可见:脾有散在小点出血,切面白髓周围有红晕,无梗死。盲肠、结肠甚至回肠黏膜有不规则溃疡,上覆糠麸样假膜(坏死肠黏膜)。肠系膜淋巴结索样肿胀,切面呈灰白色脑髓样,并有灰黄色坏死灶,有的形成大块干酪样坏死灶。用病料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直杆菌(无荚膜、不产生芽孢)。

4.猪弓形虫病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2℃),精神沉郁、绝食、喜卧、粪干、皮肤可见紫红斑,剖检可见回盲肠有溃疡等。不同处: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夏秋发病率高,有鼻液,尿多呈橘黄色,耳郭,耳根、下腹、股内侧皮肤紫红块与四周皮肤界限分明,不呈弥漫性出血,弓形虫侵入肺部则呼吸困难,咳嗽,听诊有啰音,有癫痫样痉挛。剖检可见肝肿胀呈黄褐色,切面外翻,表面有粟粒、绿豆、黄豆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脾有的肿大,有的萎缩,脾髓如泥,有少量出血点和灰白坏死灶。胃有出血点和片状或带状溃疡。肠黏膜肥厚、潮红、糜烂和溃疡,回盲瓣有点状浅溃疡,盲结肠有散在小指大和中心凹陷的溃疡。用病料或采集病料制成的悬液注入小白鼠腹腔,7天后腹液触片,镜检可见到弓形虫。

5.非洲猪瘟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可达41℃),精神沉郁,厌食,常卧一隅不愿动,后肢无力,耳、腹等处发绀,体温升高时白细胞减少等。不同处:我国尚无本病的报道。发绀的皮肤在无毛或少毛区,界限明显,四肢、腹壁有出血块,中央黑色、四周干枯。死前仍能吃食。剖检可见脾肿大5倍以上,呈素黑色、边缘有黑红色小梗死灶。肠系膜和黏膜下有水肿,小肠浆膜有小黄褐色至红色淤斑,回盲瓣黏膜充血、出血和水肿,直肠黏膜有小而深的类似扣状溃疡,其表面有坏死组织碎屑。内脏淋巴结严重出血,状如血瘤(特征性)。用病猪的血液、淋巴结或其他病变组织(血液需加抗凝剂)制成1:10悬液,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猪瘟免疫猪和易感猪每头10毫升,5天后均发病则为非洲猪瘟,仅易感猪发病为猪瘟。

6.猪附红细胞体病相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42℃)、精神沉郁、绝食,不愿活动,病初粪成球并附黏液,耳、鼻、腹下、腹股沟出现紫斑等。不同处:有时咳嗽,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即使发生紫斑也是先发红后再出现不规则紫斑。剖检可见全身肌肉色变淡,脂肪黄染。肝土黄或棕黄色。脾肿大,质柔软,有粟粒大丘疹样结节和暗红色出血点。血稀薄如水,凝固不良。采血加等量生理盐水,在400~600倍显微镜下镜检,可见血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

7.猪屎豆中毒(亚急性、慢性)相似处:食欲废绝.衰弱,嗜眠,先便秘后下痢、全身发抖,后肢软弱,剖检可见肾、膀胱、胆囊、淋巴结(暗紫)均有出血点,盲肠有溃疡等。不同处:因喂猪屎豆而发病,急性呕吐、腹痛、腹泻,仅几小时死亡,亚急性和慢性体温不高,皮肤不发绀、尿呈红色。剖检可见皮下脂肪黄色,肾苍白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无治疗药物,仅可加强防疫。而预防的首要措施是自繁自养,避免从外面引进带毒猪,须待免疫后再引进,进场后应单独隔离2~3周。对猪群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不要随便让人进入猪场参观访问,以免带进病原体造成猪瘟流行。母猪在配种前应接种兔化猪瘟弱毒疫苗。新生仔猪能获得免疫,哺乳仔猪在21~29日龄用兔化猪瘟弱毒疫苗每头注射2~4头份,或猪瘟灭活疫苗1头份,断奶时(60日龄)再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每头1.5头份)接种1次。但应注意,哺乳仔猪如先接种三联苗,多个猪场发现对猪瘟的发生不能控制,必须先注射兔化猪瘟弱毒疫苗,再注三联苗,才能产生可靠的保护。

如发现病猪,应立即就地隔离扑杀,病猪圈舍、用具应充分消毒(用热碱水),污染的饲料、褥草应焚毁。对猪群其余可能感染而未发现症状的猪只,应作紧急预防注射,虽不能保护已在潜伏期的猪只,但对未感染的猪可以从疫苗在体内产生免疫时(约7天左右)获得保护,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紧急防疫措施。

在猪瘟防疫注射后发生的过敏现象值得重视。为了避免防疫过敏所带来的损失,最好在注射疫苗后观察15分钟,发现过敏注射肾上腺素1毫升或地塞米松5毫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