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冯太后没有被赐死(冯太后为何没诞下皇子)

为什么冯太后没有被赐死(冯太后为何没诞下皇子)(1)

大名鼎鼎的北魏冯太后,其才华和能力比武则天和慈禧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比这二人还要厉害。可惜她只有49岁的寿命,否则北魏的历史很可能改写。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因东晋王朝衰败,少数民族乘机大举进攻中原。其中最为强大的就是北魏这一支,也就是鲜卑族。

冯太后的祖上原先是北燕国国君,汉族。北燕被北魏吞并,其父和叔父无奈一起投降,分别被封为北魏的文臣武将。由于叔父冯邈在一次对柔然作战中投降(据说因魏将乙浑设计陷害),导致父亲冯朗和冯邈家人被杀。冯太后因此被迫入宫为奴。

1 冯太后为何没生育

少女时的冯太后名叫冯有。她自幼聪明伶俐且美貌,很快被大她两岁的皇太子拓跋濬看中,后来通过"手铸金人"立为皇后。

拓跋濬和冯有感情非常好。但是,她一直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倒是另一位李姓妃子生下了后来的太子拓跋弘。

关于冯有没有生产的原因,史书上并无明显记载。但原因应该可以分析出来。

是不是冯有自身有疾不能生育?这种可能性不是完全没有,但概率极小。

北魏虽为鲜卑族,但一直受到汉族文化影响。其中有一个从汉族那里继承下来的祖规:立太子后必杀其母。

为什么冯太后没有被赐死(冯太后为何没诞下皇子)(2)

拓跋濬

这是当年汉武帝所下的遗诏。因为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太后专权。她把自己娘家吕姓子弟统统封官,使得刘姓皇朝变成了吕氏家族的天下。最后招致前朝文臣武将诛杀吕姓,恢复刘姓天下。到了汉武帝时代,他担心自己去世后太子登基,其母重演吕氏篡权一幕,因而下令在自己去世前先把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杀掉。

虽然这一幕过于残酷,但确实很起作用。

聪明如贵族家庭出身的冯有,自小又在宫中见多识广,被封为皇后的她必然知道到这一汉代"移植"过来的祖规。饶是能生下皇太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母亲,可谁又愿意立即死去呢?况且,冯有是个心气儿极高的女人。她的知识层次,远比后宫那些仅凭美貌赢得皇上青睐的妃子们高得太多。

说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那么其他妃子明知生了孩子就要死,为什么还要为拓跋濬生孩子呢?

这里应该有几种原因。有的对北魏沿袭汉朝的祖规不太了解(多数是与北魏和亲的少数民族女子,没什么文化)。因为入宫时不可能有人特意告诉她。还有的根本就是小宫女被宠幸晋后升为妃子,即使知道也无从选择,只有听天由命的份儿。

为什么冯太后没有被赐死(冯太后为何没诞下皇子)(3)

冯昭仪

自小入宫并在姑姑冯昭仪关照下长大的冯有,绝不会为了生皇子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必然会采取措施。

如果她能够生育而没生,大家肯定想知道她是如何避孕的。古代的避孕方法有哪些?冯有能够选择且真能做到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而且古人有好几种方法避孕。

1, 首推麝香避孕法。用麝香敷在肚脐上即可避孕。这种方法至今还有人使用。

2, 服用水银和铅、砒霜等有毒金属避孕。当然这种情况必须掌握好量,否则很有可能因此致死。

3, 利用藏红花避孕。据说房事后用藏红花清洗下身即可。

另外,还有用其他神秘的汤药,以及传说中的动物肠衣,大象、鳄鱼的粪便等等。

总而言之,冯有如果想避孕,是有很多方法的。

2 为何能成为"千古一后"?

冯有历经三届帝王实,实际执政时期数十年。她以其治理国家的才华而载入史册。

为什么冯太后没有被赐死(冯太后为何没诞下皇子)(4)

冯太后

她的成长道路是有迹可循的。虽然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南侵,导致晋朝国土四分五裂,但是,她所在的北燕国确是汉族。遗传因素以及耳濡目染,使得她自小就继承了丰富的汉族知识和文化。

北燕被灭国之后,她跟随父母来到北魏。起初她作为重臣之女,也享受过衣食无忧的幸福时光。但是,随着父亲因为叔叔的"背叛投降"而被处死,她也从被父母宠爱的贵族小公主,沦落为皇帝宫中的一个小丫头。

不得不说一下她的姑姑冯淑仪。

冯淑仪是北魏最出名的太武皇帝,常胜将军拓跋焘的妃子。当年北燕为了与北魏"和亲",把她嫁给了拓跋焘。作为唯一的汉族妃子,她的文化知识修养自然与其他少数民族嫔妃不同。她把汉族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带到了北魏,还有马镫等军事装备,于是令拓跋焘另眼看待。

父亲被杀后,冯有在宫中得到了姑姑的悉心抚养照料。姑姑不但教给她汉族的文化知识和礼仪,自然也把北魏鲜卑拓跋家族的规矩,以及这个少数民族的方方面面都向她告知。因此,她的知识层次比其他妃子要高出不少。

所以,她被拓跋濬一眼看中的几率当然是最高的。丰富的知识,加上女性的温柔体贴,拓跋濬很快就对她宠爱有加,两人亲密无间琴瑟和谐。只可惜好景不长,拓跋濬登基十几年后的26岁时,忽然染病一命呜呼。

为什么冯太后没有被赐死(冯太后为何没诞下皇子)(5)

冯太后与拓跋濬

忽然间失去了至爱,冯有痛不欲生。她甚至在丧事期间忍不住冲进焚烧逝者遗物的火堆中,差点为拓跋濬陪葬。这足以说明她对他的情感多么深厚。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12岁的拓跋弘登基后,他就开始"垂帘听政":自己从小到大获取的一系列知识,不正可以用来治理魏国吗?

她的"第一战"就是收拾了为非作歹仗势欺人的大将军乙浑。此举震慑了朝堂,,妄图兴风作浪的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她开始大展宏图,结合汉朝的经验,在北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官员俸禄,均田制度,三长制度等等。她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钢铁般的手腕,纵横捭阖,排除干扰,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3 被人诟病的两个"罪责"

在她身后,人们争议最多的一是他狠心"弑子",二是豢养了几个"面首"。

拓跋弘两岁时,母亲李夫人即被赐死。他是被冯太后抚养长大的。作为"嫡母"的她,与拓跋弘肯定是有感情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皇帝的拓跋弘与冯有在一些观念上产生了偏差。

或许他越来越不满于冯有的"越俎代庖",很想早日行使自己的帝王权利。

其实,冯有也并不想自己一直大权独揽。在拓跋弘的儿子出生后,她已经决定将朝廷大权归还给拓跋弘。自己去当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奶奶"。

为什么冯太后没有被赐死(冯太后为何没诞下皇子)(6)

拓跋弘

但是,这"母子"二人的矛盾,终因拓跋弘处死冯有的情人李奕而爆发了。

拓跋濬去世时,冯有才二十来岁,免不了对身边的俊男动真情。我们仔细想想,男性皇帝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贵为代替皇上执政的皇太后,在一心治理国家的同时,稍稍夹带一点"私货"——养几个情人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从古至今都是男尊女卑,冯有在自己的权利巅峰时刻,同时开创了一个"养面首"的先河。估计后世的武则天、慈禧太后等人都是步她的后尘,被她的做法所影响和吸引了吧?

话说回来,拓跋弘对冯有的做法深不以为然。他或许以为这太"有伤风化",于是开了杀戒。他很可能也是想通过此事告诉她,自己才是北魏皇朝的权利继承者,绝不允许太后干政的一幕重演。

于是,"母子"二人开始斗法。一番智斗之后,结果自然是拓跋弘输了。18岁的他被迫交出皇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太上皇"。之后,他并不甘心"明升暗降",还多次颁布诏书,并亲自挂帅出征,俨然还要与这位太后"母亲"一决胜负。

被屡次挑战权威的冯有终于按耐不住了。她发动宫廷政变,把皇上囚禁起来。再后来,就有了皇帝突然抱病而死的消息——自然与她有关。

看到这里,令人不禁想起慈禧太后囚禁光绪的一幕——真是何其相似。而武则天竟然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冯太后与他们相比不算太过分——谁让拓跋弘一意孤行非要跟他对着干呢?

为什么冯太后没有被赐死(冯太后为何没诞下皇子)(7)

拓跋宏(元宏)

但是,独揽大权的冯有,在培植自己权势的同时,并没有如同吕后、武则天和慈禧那样,把北魏打理成她的"冯氏"朝廷,而是细心培育下一代君王——孝文帝拓跋宏,终于使他逐渐成为冯太后得意的事业继承人,使他成为除拓跋焘之外,另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总而言之,我以为冯有——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千古一后"。她的功绩应在武则天和慈禧之上。

朋友们以为如何呢?

喜欢我的文章的朋友们,请点击关注我——虞思桐

我正在阅读《两晋南北朝史》。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也来读一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