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借鉴哪些东西(样板戏为什么是这八个)

六、七十年代我囯陆续推出的样板戏总共有二十余个,但1967年以前推出的的第一批样板戏是八个"八个样板戏"的说法,是1967年人民日报的一篇重要文章中提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样板戏借鉴哪些东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样板戏借鉴哪些东西(样板戏为什么是这八个)

样板戏借鉴哪些东西

六、七十年代我囯陆续推出的样板戏总共有二十余个,但1967年以前推出的的第一批样板戏是八个。"八个样板戏"的说法,是1967年人民日报的一篇重要文章中提出来的。

这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是:5个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2个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一个交响音乐:《沙家浜》。

很多人只知道当年有八个样板戏,但不知道的是,当年为什么只有这8个戏能够入选第一批的样板戏,而不是其他的戏?这里面有些什么讲究?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分析一下这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就会发现两点;

1、在题材内容上,第一批样板戏要涵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革命斗争,简言之,第一批样板戏合起来要形成一部简明的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

由于京剧《沙家浜》与交响音乐《沙家浜》在题材内容上重复,因此,第一批八个样板戏只有七个题材内容,其中:

《红色娘子军》,反映了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沙家浜》、《红灯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其中,《沙家浜》反映的是军事战线方面的斗争,《红灯记》反映的是地下战线方面的斗争;

《智取威虎山》,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白毛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以及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

《奇袭白虎团》,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

《海港》,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修防修斗争。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8个样板戏7个题材内容,各个历史时期都讲到了,军事战线、地下战线都讲到了,反帝、反封建都讲到了,还讲到了新历史时期的反修防修。从当时的角度看,内容全面吗?还有什么重大遗漏吗?

2、从艺术形式上,第一批样板戏必须体现毛主席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方针,即改革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为反映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服务;改革外国优秀的艺术形式,为反映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服务。

中国传统的戏剧剧种有1500多种,其中,艺术水平最高的当数京剧,同时,宫庭化倾向最严重,因而也最难改革的,也数京剧。我们知道,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有5个是京剧,这就意味着是把改革京剧作为了改革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突破口。只要京剧改革取得突破、取得成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将成功经验推广于其他的中国传统戏剧剧种。七十年代时,我国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洋为中用"艺术方针的体现,入选第一批样板戏的有两部芭蕾舞剧和一部交响音乐。其中,《红色娘子军》的艺术改革最为成功,编导和演员甚至在该剧中创造和使用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的舞蹈语汇,以取代西洋舞蹈语汇,如倒踢紫金冠、跪转,等等。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也就能解释第一批样板戏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疑点了:

1、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汇演中,为什么只选中了《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

1964年的那次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国务院的补充通知说,不管是戏的演出水平好坏,只要是演现代题材的,都可以来京参加汇演。这明显是为第一批样板戏搞海选的。

那次汇演中一共演出了来自各地的36部现代戏。其中,获得评委和观众一致好评的戏不少,如《六号门》、《节振国》、《黛诺》、《审椅子》等,还有后来作为样板戏被推出的《杜鹃山》、《龙江颂》等。为什么这些好戏当时都不能入选第一批样板戏,倒是评委和观众反应平平、当时演出水平也不高的山东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入选了第一批样板戏?原因很可能就是:该剧是参加汇演的剧目中唯一一个反映抗美援朝和反帝题材的。

据说,在该次汇演中,《智取威虎山》得到的评委和观众的评价相当差,完全不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那个样子,在汇演中是被评为三等的。之所以能入选第一批样板戏,很可能也是由于题材的原因。我们后来看到的《智取威虎山》,那是入选样板戏后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才形成的。

在此次汇演前,已有两部戏进入了第一批样板戏,那就是《红灯记》和《沙家浜》,由于这两部戏都是抗日题材的,因此,这次汇演中出现的抗日题材的戏,如《节振国》等,即使再优秀,也与第一批样板戏无缘了。

2、交响音乐《沙家浜》为什么能入选第一批样板戏?

这部戏在老百姓中间反响不大。在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看来,这部戏无非是交响乐队演凑 京剧《沙家浜》唱段,没什么看头。

其实,这部戏最初只是出于中央交响乐团一个普通团员的建议,他在开会时建议说,我们可以这么搞一下,"这样可以出一个节目″。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建议的这个"节目″,居然被列入了样板戏。究其原因也很简单,这个"节目″涉及到一种很重要的西洋艺术形式-----交响音乐。如果第一批八个样板戏中能够体现"洋为中用″方针的只有两部芭蕾舞剧,未免显得太单薄了一点。

3、《海港》被列入第一批样板戏,是按图索骥的结果。

《海港》也许是最后一个被列入第一批样板戏的。当其他7个样板戏都确定下来以后,还差最后一个,在题材内容上的要求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反映阶级斗争或反修防修内容的、还要工人题材的。在1964年参加汇演的京剧现代戏剧目中,找不到符合这样题材要求的剧目。怎么办呢?只好再一次跑上海去找本子。

上海方面按这个题材要求,按图索骥,推荐了淮剧《海港的早晨》。于是,那位亲自以普通人的身份,到剧场售票处买了一张戏票,观看了这部戏。这就算是审查通过。

至此,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最终确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