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

作者 姜苏行云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

5

刘伯承院长本人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他有着丰富的治校育才经验,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曾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校长,并为我军培养了许多能征善战的名将,像开国上将陈伯钧、开国中将刘忠、开国少将陶汉章等人,都曾在刘帅麾下任职。

刘院长为了办好这所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诸军兵种合成的高等军事学府,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亲自培训师资、撰写审定和翻译教材,常常是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他在军事学院亲自编译战役学的理论教材,亲自讲战役理论课,并主持学员军事集训。正是刘院长的努力,使当时我军的战役理论研究跻身于世界军事界的前列。为我军培养高级指挥干部,找出了一条新的实践思路。

刘院长要求各级干部、教员以及工作人员,以南京比延安,以学院比“抗大”,以对党和军队事业高度负责精神,不图名利,一辈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最后“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从此,“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这句话,就成了军事学院干部、教员和工作人员的口头禅,成为他们献身于党和军队教育事业的座右铭。《刘伯承传》(611—612页)

刘院长虽然对各级干部要求严格,但是他也十分关心下级,尊师重道。邬教授就对元帅请中尉赴宴的暖心之举津津乐道。他说:那是1956年12月,我在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我们这些小中尉教员还能接到由学院院长兼政委刘伯承元帅,和副院长陈伯钧上将,副政委钟期光上将署名的请柬,这些院领导逐个写请柬请我们赴宴年终会餐。我们十分惊喜。当年同时被邀中尉刘教员,至今仍保留那张珍贵的请柬(他现在和我在同一军休所)。多年前,我还曾将此请柬拍照寄往四川开县刘伯承纪念馆。提供给纪念馆做展览资料。这是刘元帅关心下级,尊师重道的范例。邬教授这样说道。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4)

刘伯承院长亲自讲解军事沙盘作业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5)

刘院长手不释卷的亲自编写教材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6)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7)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8)

当年学员上课时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9)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0)

6

1956年,中央军委决定,由南京军事学院海、空、装、炮四个系组建海军(南京),空军(北京),裝甲兵(大同),炮兵(宣化)四个指挥学院。

年底炮兵系召开动员大会。刚从志愿军炮兵司令员任上调回的系主任高存信将军,首先讲明中央军委决定的重大意义。

讲了在宣化建院的有利条件,如那里有著名的黄羊滩靶场。同时着重讲了困难和不利条件。他说宣化古称沙陀国,地处塞外,在坝上高原边沿,风沙特别大,十分荒凉,生活条件差,一切需要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会后,大家争先恐后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和执行中央军委决定,服从组织,积极做好北迁宣化的各项准备工作。邬教授当时入党不久,更是积极表态,要在宣化困难条件下努力锻炼,为党为军队建设建功立业。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957年6月,炮兵系全部数百干部和家属,浩浩荡荡启程北迁边陲重镇宣化。邬展遂教授和同教研室的马德远因休假,推迟到八月北迁。他记得那是八月下旬的一天,他的未婚妻,还有老马的未婚妻,送他们到下关火車站。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繁华的江南古都,心中空落落的。正可谓“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经过北京转车,过了八达岭,那风就跟小刀子似的,吹到脸上生疼。越走越荒凉,而且天气越来越冷,从南京出发时,还穿着短袖,途中不断加衣,把绒衣毛衣绒裤都加上了,还是冷嗖嗖的打哆嗦!

没想到的是,到了宣化下了火车狂风大作,风沙漫天。当地人戏称,“宣化大风一年只刮两次,一次六个月。”营房住地房舍隔着两层玻璃,室内还是处处沙尘。

塞上边陲宣化古城气候寒冷,过了国庆,就要穿棉衣,过了五一还脱不了棉衣。这和江南古都南京真是两重天地,两样生活状态。

“塞外风沙犹自寒……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1)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2)

陈锡联(1915~1999)开国上将。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炮兵学院第一任院长。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3)

贾陶 (1909~1976)开国少将。1946年10月后,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司令员兼军区炮兵学校副校长、校长。炮兵学院副院长。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4)

高存信(1915~1996)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副参谋长兼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炮兵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等职。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5)

刘春 (1918~2007.8)开国少将。志愿军炮兵政委,宣化炮兵学院副政委,解放军炮兵政治部主任。驻外大使及外交学院院长。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6)

初创宣化炮院的院领导们、炮兵鼻祖级人物。从上左开始:陈锡联、贾陶、高存信、刘春、谢良、王星、张英、刘友光、文击。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7)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8)

7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19)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0)

1957 年 7 月 9日国防部颁布命令,在宣化正式成立我军第一所炮兵高等学府。主要任务是培养团级以上炮兵指挥员、参谋和外国留学生。炮院坐落在素有 " 京都屏障 " 之称的古城宣化区内西北角。属兵团级,学院直接隶属军委炮兵领导。曾被叶剑英元帅誉为 " 塞上炮兵城 " 。1958年3月1日,举行了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第一任院长由开国上将炮兵司令陈锡联亲自担任。军委炮兵参谋长贾陶少将和原志愿军炮兵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主任高存信少将任副院长,原志愿军炮兵政委、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政委、炮兵政治部主任刘春少将任副政委及政治部主任。从院领导班子成员的级别可以看出,各位领导都是砲兵的鼻祖、开国将领。携带着军事学院的基因结构,和刘伯承院长的治学精神。宣化炮兵学院脱胎于军事学院,独立为全军唯一的最高炮兵军事学府。

六十年代,邬教授在宣化炮兵学院射击教研室任教,那时他还曾到军委炮司去参加编写炮兵战斗条令。一次在讨论中,军委炮兵副司令匡裕民中将说:我看导向炮法最好,不用地图,可作为主要方法。邬教授说,炮兵射击诸元准备,有多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因時因势而定。导向炮法只能作为其中一种,而不是最主要方法。最后匡副司令接受了邬教授的意见。做为炮兵元老,他并未以势压人,而是虚怀若谷,听取下级意见。这就是当年我党高级干部的风范。

第一批来炮院的国外留学生是来自越南的中高级干部。邬教授是笫一批越南留学生即“胡南班”的射击指挥主讲教员之一。1957年初,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举办第一期留学生班,(对外称胡南班),由邬展遂和王定远,费城任射击教员。1957年夏随炮兵系北迁,筹建宣化炮兵学院,胡南班随迁来到宣化炮院。1960年初他们毕业回国。当时,这批越南留学生回国后,都被重用,有的当炮校校长,有的当防空军司令,有的当炮兵副师长,团长等。组长冯世才职务军衔最高,为上将副总参谋长。他们在60年代抗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来信说就是用在宣化炮院所学,在抗美战争中大显神威,取得许多重大胜利。

就是这样,宣化炮兵学院脱离南京军事学院后,经过全体人员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历经千难万苦,终于在关口边陲宣化,建成了闻名亚洲的塞上炮兵城。

2011年11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原解放军宣化炮兵指挥学院与原解放军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合并,组建成立新的南京炮兵学院。校址定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作厂,级别为副军级。这次是南迁回归南京炮兵学院。又一次千里之外的大迁徙。原址成立总参炮兵第九训练基地,是全军首个炮兵训练基地。这里不再是炮兵最高军事学府了,宣化炮兵学院的名牌留在了宣化的历史旧事里;留在了砲兵博物馆里。但是,炮兵训练基地仍然还是一座,塞上炮兵城。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1)

叶剑英元帅誉为塞上炮兵城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2)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3)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4)

校徽红字为教员佩戴;黑字为学员佩戴。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5)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6)

8

军事学院在南京,将星璀璨戎耀辉煌。后来中央军委调整部署决定,撤销南京军事学院,时间为1969年2月19曰。南京军事学院,从1951年1月15日成立之日至撤销之日,共存在了18年,恰是完成了他的成人礼,永远定格在18岁!南京军事学院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原军事学院旧址变更为南京军区大院。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7)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8)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29)

 南京军事学院毕业纪念章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0)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1)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2)

军史馆从左至右两侧的石柱上分别悬挂着“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和“南京军区军史馆”的条牌。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3)

民国建筑蒋介石官邸(憩庐),在南京黄埔路3号,原军事学院旧址现为南京军区大院。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4)

原军事学院大礼堂,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中西合璧,对古典有传承和发展。大礼堂平面呈长方形,两侧的楼房一字排开,坡屋顶,上覆灰色波纹金属瓦。大礼堂的入口处有高大宽敞的门廊,门廊前矗立着8根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爱奥尼亚式巨柱,与屋顶相接,线脚工整。中央入口处有三个筒形拱门,大礼堂门廊顶部还有一座哥特式的四层钟楼,彰显出建筑的庄严与历史的厚重。1969年2月军事学院撤销建制后,大礼堂曾经被拆掉四层塔楼,据传闻是打算把这座大礼堂拆掉重建。现在保留下来的是残缺的建筑。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5)

刘伯承院长在病重期间曾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养育他的祖国大地上,葬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原军事学院旧址。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走完了他鞠躬尽瘁的一生,在北京逝世。由此,南京军区大院内的一处青松翠柏间,矗立着一座白色的花岗岩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南京军区原政委杜平将军题写的“刘伯承元帅部分骨灰葬于此”12个大字。每逢清明时节,刘帅的家人以及首长机关的官兵代表都会来此凭吊、瞻仰。

留在军事学院旧址上的,还有一座以军事学院全体人员名义塑造的毛主席全身纪念像。不管是在军事学院撤销前后,还是军院的后代们现在回到军事学院旧址重访寻根,毛主席塑像都是一道必去的打卡留影的地方。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6)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7)

毛主席塑像基座背面的汉白玉贴面上则镌刻着毛主席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基座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全体革命同志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

——END——

参考文献资料:

1、邬展遂提供资料“学党史,忆北迁”

2、姜儒琳遗留宣化炮院地面战术教研室老照片

3、《刘伯承传》

4、《钟期光回忆录》

5、《高存信画册》

6、《军院深造(记55年在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系学习的将军们)》于小军 大院子女 2022-12-22

7、《我们心中永远的圣地--纪念军事学院成立70周年》汪滔 美篇2021-01-15

8、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8)

古代蜀国北争的故事(姜苏行云塞上炮兵城的故事)(39)

作者简介:姜苏行云,部队大院子女,从父随军 17年,从夫随军13年。在教育系统工作30余年。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写作初心是为了记录《塞上炮兵城的故事》,父辈的、吾辈发小的、生命成长物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