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谊的故事简介(救下苏轼的是苏辙还是张安道)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谊的故事简介(救下苏轼的是苏辙还是张安道)(1)

(电视连续剧《苏东坡》)

元丰二年,在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的百般构陷下,政治上为政敌所不容、文字上又授人以把柄的苏轼被投进了御史台监狱,受尽折磨,命悬一线。李定等人定了四大罪状,一再请求宋神宗处死苏轼,欲除之而后快。

面对此种情况,正直之士纷纷奔走,想要营救苏轼。苏氏兄弟手足情深,营救苏轼之情尤为迫切。苏辙给神宗上书,不诉冤,不埋怨,只强调说:“大宋自从立朝以来,从来没有杀过士大夫,而今陛下如果杀了苏东坡,开此恶例,日后子孙万代一定会援引此例。”

宋神宗好名声,怕后人议论其不遵祖宗之法,滥杀文人,不孝不贤,最终将苏轼流放到黄州。乌台诗案得以告一段落,苏轼也得以保全性命。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谊的故事简介(救下苏轼的是苏辙还是张安道)(2)

(苏轼剧照)

为营救苏轼,远在南京的张安道也上了一封奏折,奏折中盛赞苏轼乃天下奇才,不可杀。由于所在地官府不敢呈报,只有派儿子张恕到登闻鼓院去击鼓陈情,并递交奏折。无奈张恕个性谨慎,犹豫徘徊,终不敢为之。

待苏轼后来看到张安道奏折副本后,大惊失色。有人不解,前去问苏辙。苏辙看了副本后说:“苏轼之所以能够出狱,实在要感谢张恕的胆小。如果奏折递上去,必定再次激怒皇上,性命难保。”

同样的营救方式,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正直热心、不惧风险的张安道差点儿就好心办成了坏事儿。如果苏轼被处死,自身被牵连的话,我估计张安道怕是至死也弄不明白是为什么吧!他不懂人性!

苏辙智商情商均高,处事灵活,善于分析。他抓住宋神宗的心理,有的放矢,直击要害,在上书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打动了宋神宗,救出了自己的哥哥。

在感慨张安道的仁义、苏辙的智慧后,我也在想:很多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很需要智慧的,尤其像这种急人危难之事,如果缺少智慧,很有可能害人害己。

我这样愚笨之人应该好好读一下《智囊》。加油!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谊的故事简介(救下苏轼的是苏辙还是张安道)(3)

(苏辙剧照)

附:

【《智囊》原文节选】

《元城先生语录》云:东坡御史狱,张安道致仕在南京,上书救之,欲附南京递进,府官不敢受,乃令其子恕至登闻鼓院投进。恕徘徊不敢投。久之,东坡出狱。其后东坡见其副本,因吐舌色动。人问其故,东坡不答。后子由见之,曰:“宜召兄之吐舌也,此事正得张恕力!”仆曰:“何谓也?”子由曰:“独不见郑昌之救盖宽饶乎?疏云:‘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此语正是激宣帝之怒耳!且宽饶何罪?正以犯许、史辈得祸,今再讦之,是益其怒也。今东坡亦无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安道之疏乃云‘实天下之奇才’,独不激人主之怒乎?”仆曰:“然则尔时救东坡者,宜为何说?”子由曰:“但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是陛下开端,后世子孙必援陛下以为例,神宗好名而畏义,疑可以止之。”

【译文】

《元城先生语录》中说:苏轼被御史弹劾下狱以后,张安道退休闲居在南京,想要为苏东坡上书求情,本来想要就近在南京呈递奏折,可是南京官府不敢受理,于是张安道就让儿子张恕到登闻鼓院递奏本。但是张恕在登闻鼓院门口徘徊了很久后,仍然不敢投递。过了一段时间,苏东坡出狱,当他看到当年张安道为他求情的奏章副本时,不禁吐着舌头脸色大变,众人问他,他不回答。直到苏辙也看了副本才说:“难怪哥哥要吐舌头了。他能够平安出狱,实在要感谢张恕的胆小。”我问他原因,子由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郑昌为了营救盖宽饶而获罪的事吗?郑昌在给汉宣帝上奏本中说:‘盖宽饶在朝堂上没有许姓、史姓的皇戚,在野也没有金、张等有力权贵。’这些话正激怒了宣帝,盖宽饶有什么罪呢?他的罪就是冒犯了许、史等人,郑昌再对许、史等人的恃贵骄纵进行讥讽,不是更加火上加油了吗?今天东坡获罪下狱就是因为他名气太大了,甚至超过了朝廷,而张安道却说:‘东坡确实是个天下奇才!’这怎么能不再次激怒皇上呢?”我说:“那当时如果想要救东坡先生应该如何说呢?”苏辙说:“只能说大宋自从立朝以来,从来没有杀过士大夫,而今陛下如果杀了东坡就会开此恶例了,日后子孙万代必会援此例。神宗看重好名声而且怕后人议论,或许会因此而改变心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