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有关的故事及感悟(和茶有关的故事)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也深入千家万户。

那么和茶有关的趣事,你又知道多少?

01茶圣和他的《茶经》

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遗弃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后被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竟陵(湖北天门县)西门外西湖之滨拾得,并收养。

与茶有关的故事及感悟(和茶有关的故事)(1)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陆羽亦不例外。唐天宝五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天宝十一年(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堼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

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

他被后人尊为茶圣,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02贡茶得官

北宋徽宗时期,宫廷里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满足帝皇大臣们的欲望,贡茶的征收名目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新奇。

据《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宣和二年,漕臣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郑可简即因此而受到宠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

后来,郑可简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后来发现了一种叫做“朱草”的名茶,郑可简便将“朱草”拿来,让自己的儿子待问去进贡。于是,他的儿子待问也果然因贡茶有功而得了官职。当时有人讥讽他们父子“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

郑可简等儿子荣归故里时,便大办宴席,热闹非凡,在宴会期间,郑可简得意地说“一门侥幸”。此时他的侄子千里,因为“朱草”被夺正愤愤不平,立即对上一句“千里埋怨”。

03苏轼和茶的故事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更是一位酷爱茶人,他不仅对种茶、制茶、煎茶、烹茶有深入研究,更在品茶美学和品茶论道上造诣极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一人。

与茶有关的故事及感悟(和茶有关的故事)(2)

苏轼平生最爱福建的密云龙,把它视为茶中精品,每当有贵客来访,才把它拿出来和客人分享。元祐四年(1089),苏轼出任杭州太守,途经扬州时,曾召米芾前来相见。苏轼再次拿出“密云龙”,与他共享。米芾则为此曾写下《满庭芳》,词题就叫《咏茶》。不言而喻,词中的“美盼”“娇鬟”就是朝云,这一年她二十六七岁,正是女人一生中最为光艳动人的时刻。只见她在帘外燃起小炉,轻轻倒进瓶中专用的泉水,不一会儿,紫色的沙瓯里色如玉乳,轻涛微翻。朝云轻挽翠袖,“稳步红莲”,恭恭敬敬地将茶献到客人面前,素有“米癫”之称的青年米芾早已既醉又癫,愁妒齐翻。直到朝云歌声响起,他才再度清醒,止不住对她频频顾盼,心生艳羡,直到曲终人散。

与茶有关的故事及感悟(和茶有关的故事)(3)

雅燕飞觞,清谈挥麈,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

北宋·苏轼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

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水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

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苏轼一生曾四次到过阳羡,留下的著名诗词有《菩萨蛮·阳羡作》《桔颂帖》《阳羡国山碑怀古》《念奴娇·阳羡国山碑怀古》等。而这首茶诗并非是苏轼在阳羡而作。

这是一首和韵胡宗愈的七律茶诗,苏轼与胡宗愈有着长达30余年的深厚友情。只要重逢,两人便在一起饮酒品茗吟诗,畅谈理想,展望未来。两人虽都身居皇宫,均为朝廷大臣,但他俩都厌倦官场的争斗,向往获得自由身,早日享受淡泊的田园诗意生活。两人情投意合,欲共圆一个归居常州之梦。

这首茶诗便是苏轼已决心最终定居毗陵(常州汉代时名),可惜不久胡宗愈死在任上。虽然胡宗愈已去世,庐里之约已成空谷之音,但苏轼仍如季子冢树挂剑,生死相守,在生命的最后时候,践诺了“毗陵之约”,最终归老胡宗愈的家乡常州。

04酷爱茶的黄庭坚

黄庭坚一生爱茶品茶,对茶有相当的研究。黄庭坚的家乡在修江上游的杭口镇,为黄庭坚出生地,即为古代名品“双井茶”的产地。他赞扬家乡茶叶写道:

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

暖水春晖润畦雨,新枝旧柯竞抽芽。

 他还将家乡的“双井茶”推荐宣传到京城族人及好友欧阳修和苏东坡等,友人也常和诗赞赏,成为一代名茶,修水人民对他非常崇敬。有《双井茶送子瞻》为证:

人间风月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喂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苏东坡回诗赞道:“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欧阳修、司马光也曾各赋诗一首称颂双井茶,使双井茶名扬天下。

与茶有关的故事及感悟(和茶有关的故事)(4)

 在宜宾市还留有黄庭坚不少墨宝,颂扬宜宾茶的作品。他作了一首《煎茶赋》,写了自己对茶的认识与感慨,非常有名,很多茶书都有录入和介绍:“建溪如割,双井如挞,日铸如,其余苦则辛螫,甘则底滞。呕酸寒胃,令人失睡,亦未足与议。或曰:无其高论,敢问其次。涪翁曰: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都濡高株,沪川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于三,则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瓯,瀹鱼眼之鼎者也。……如以六经济三尺法,虽有除治,与人安乐,宾至则煎,去则就榻,不游轩石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从文中所记所述,说明黄庭坚不仅爱茶,而且对饮茶的功效,品茶的格调,佐茶的宜忌,作了生动的描述,对当时全国各地名茶如数家珍,特别是对四川所产的四川味江的罗山茶,“严道之蒙顶”、 都濡高株茶产于黔阳(现四川泸州)、“沪川纳溪梅岭”、 四川夷陵的压转茶、“临邛之火井”评价很高,很是喜爱。《煎茶赋》中反映出他通过梦说表明他在追求人生的梦想,他需要通过这些典故来艰难地曲折地表现自己心中那淡淡地哀愁,也表现出诗人浪漫的情怀。黄庭坚的诗较少涉及社会政治问题,也较少对蒙受的不公正待遇发出直接的抗争。从黄庭坚的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不与社会抗争的诗人形象。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下,他韬光养晦、落于现实。但的内心却是不平静的,因此他的诗赋晦涩难懂,典故很多。

05龙井茶与乾隆的故事

与茶有关的故事及感悟(和茶有关的故事)(5)

相传有年乾隆皇帝来江南视察民情,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时,看到有采茶女在菜茶感觉挺好玩的就自己也上前去采摘起来。采了一会儿,突然有个太监回来报告说太后病了,大家知道乾隆皇帝是个大孝子,因此马上要回去,刚好顺手就把茶叶扔在了自身的袋子里。回京来到太后住所,太后感觉有股清香传来,就问乾隆,乾隆闻香原来是自己带的茶叶,经过几天干掉了,于是就泡了给太后品茗,太后喝后人感觉好多了,乾隆看到很高兴就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的茶树封为御茶。

06孙皓爱才以茶代酒

在许多电视剧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听到“以茶代酒”这句话,这在中国甚至已成为一种独有的习俗。以茶代酒表现了一种豪迈、不拘小节的大方气概,那你知道以茶代酒的典故吗?

三国时期,吴国国主孙皓非常喜欢喝酒。每次在各种宴会上,他都让大臣们喝得到尽兴,不醉不归。那个时候,孙皓非常欣赏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臣韦曜,这位大臣文韬武略、才华横溢,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酒量差,喝不了几杯酒就会醉,并且喝醉了后不是耍酒疯,就是大病一场,这使韦曜很丢人并且很伤身体。

孙皓虽然沉溺于酒,但他更爱惜人才。从那以后,为了让韦曜避免尴尬,每次他举办酒宴,他都让人们暗地把韦曜喝的酒用汤色相似的茶代替。这样,就巧妙地帮助韦曜。而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允许韦曜以茶代酒,表现了他的大度与爱才。这也从侧面表明,在三国时期,茶已经成为一种饮品,即使到了现在,以茶代酒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大方之举。

结语

正因为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就造就了博大的华夏茶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