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使用方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使用方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1)

刘国明,解放军306医院,消毒供应科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左天宇 编辑

在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每天都有来自临床各科室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需要清洗、消毒和灭菌,然后再根据科室的需要发送。高品质的清洗、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手术器械不断涌现,腔镜类、显微类、机器人手术器械让器械结构更趋复杂,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才能保证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安全实施。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需要的医疗器械,采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压力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法、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法。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使用方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2)

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什么是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呢?它是一种使用55%以上浓度的过氧化氢作为灭菌介质,在设定的温度和真空条件下,通过过氧化氢汽化,穿透和等离子过程对物品进行灭菌的装置。

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临床通常称为双氧水,外科清创处理伤口时使用的是3%的过氧化氢溶液。但是,作为灭菌介质时,其浓度可就大大不同了,要高达55%~60%,这可是强氧化剂哦。当灭菌剂接触眼睛时,可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组织损伤,对皮肤、口腔、咽喉、胃肠道具有腐蚀性,所以在灭菌时做好防护。防护措施包括戴橡胶手套及防喷溅面屏。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的原理主要是:⑴过氧化氢杀菌。过氧化氢经过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装置汽化,在灭菌仓真空条件下,将汽化过氧化氢均匀扩散到舱内整个空间,并能穿透到灭菌包内。过氧化氢本身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在过氧化氢扩散过程中可杀灭处理物品表面的部分微生物。⑵多因子协同杀菌作用。与此同时,在过氧化氢气体扩散穿透阶段启动高频电压产生高频电场,激发灭菌舱内的过氧化氢气体发生电离反应,形成等离子体体系。灭菌舱内维持45~55℃,提高了气化氧化杀菌作用,与过氧化氢及其他因子形成协同杀菌作用。⑶迅速解离。等离子体体系同时可以快速解离器械表面的过氧化氢,使之变成水和氧气,消除残留物质,因此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后的器械出舱后可立即使用。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使用方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3)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突出特点是作用迅速、作用温度低、清洁无残留毒性、灭菌后物品可以直接卸载使用适用于需要快速灭菌或低温快速灭菌,如遇有急诊手术,接台手术器械需要快速周转,或急诊使用的器械需要低温灭菌时的选择。

根据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的原理,使用时,要注意其灭菌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不耐湿的手术器械,如腔镜器械、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精密显微手术器械等灭菌。对于不适用范围的复用器械,如不兼容材质和不兼容结构的纸张、布类、滑石粉、水、液体石蜡、过于细长的管腔、不能耐受真空的器械以及一端闭塞的管腔类器械,都不可以选择低温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灭菌器对不同材质的管腔均有不同的灭菌适用范围,这就需要请操作者遵照设备生产厂家说明书执行。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前的准备:①待灭菌器械、物品应清洗干净,并充分干燥。②过氧化氢灭菌装载要求:应利于灭菌介质穿透。包装材料应选择兼容的灭菌包装袋,或无纺布;物品或器械摆放时,尽量松散,不能相互层叠、挤压。不能触及电极圈、灭菌真空室和自动门;使用纸塑包装袋时纸面向上摆放。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的灭菌模式选择:①快速模式:不含有管腔的器械;②标准模式:内径≥1mm并且长度≤300mm通畅的,不锈钢管腔器械内径≥1mm并且长度≤500mm通畅的聚乙烯或特氟龙管腔器械(不包括软管内窥镜);③加强模式:内径≥1mm并且长度≤ 500mm通畅的管腔器械,内径≥1mm并且长度≤2000mm通畅的聚乙烯或特氟龙管腔器械(不包括软管内窥镜)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使用方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4)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的监测方法:每一次灭菌是否合格,是否可以发到临床使用,必须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及生物监测法进行。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意味着灭菌失败,不得发往临床。

物理监测法是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等离子体电源输出功率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应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书或操作手册的要求。只要物理监测不合格,即灭菌失败,需要查找原因,排除问题,重新灭菌。化学监测法是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及可视包内化学指示物的判断。生物监测法是每天使用时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物指示物制作管腔生物PCD或非管腔生物监测包,生物监测指示物的载体应对过氧化氢无吸附作用,每一载体上应达到1×106CFU,所用芽孢对过氧化氢气体的抗力应稳定并鉴定合格;所用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要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