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1)

笔者分享的第一个字是“天”。这个字在部编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的第一课,它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汉字。这个字,虽然大家几乎都认识,它却是一个我们熟悉的陌生字,很不简单。

一.“天”的本意:“天”就是我们的脑袋?

我们都知道“天”的意思,“天”指的是“天空”,“蓝天”。其实,这个“天”离我们并不远,甚至可以说,“天”就在我们的身体里。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一看“天”的甲骨文就一目了然啦!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2)

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天”字与“人”相关,这个字就是人的正面的描摹,但又不是指的人的一般的状态,而是重点强调了人的“头”,甲古文中的方框,金文中的实心黑球,都是强调人的“头”。有的甲金文则是用“二”表示这个指示和强调的作用。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3)

《说文解字》有云:

“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说文解字》又说:“颠,顶也。”由此可知,“天”就是“顶”,即“脑袋”。甲骨四堂的观堂王国维先生也认为“天”字本指人的颠顶。

除了《说文解字》的解释之外,是否还有语证呢?当然有的,“天”指“头”的本意在一些词语里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对我们认识“天”字,提供了帮助,譬如:我们把头顶骨称之为“天灵盖”,把眉毛到发际间匡阔的额头称之为“天庭”。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载: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大意是说:刑天和黄帝在这里争夺神位,黄帝砍断掉他的头,并把他葬在常羊山。刑天竟然用两乳为双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来舞动。陶渊明还在《读<山海经>》中讴歌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4)

二.“脑袋”是如何变成“天”的?

人之有智,就在于善于引申和譬喻,我们的远祖发现我们的“头顶”乃人之一身最高的地方,“天”字有“高”的意思,就是从最基础的生理常识而引申出来的。远祖很自然的发现,山比人高,山虽然很高,当我们登至巅峰之时,山还是没有人高,这就是“山登绝顶人为峰”的道理。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在“天”之下,所以,古人认为最高的是“人”,而不是外物,这可以说是远祖对“人”类自身的确认,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价值。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5)

随着思维和见识的逐步扩大,远祖终于发现,无论“人”站在多高的“山”上,总有一个东西比“人”还要高,它其高难以度量,无法企及,只可仰望。用这个什么字来表示头顶的这片辽阔无际,而又无法企及的东西呢?既然“天”乃人之最高处,于是将“天”引申为“头顶”之上的无限高处,“天”表示天空的义项就诞生了。因为天高莫测,故“天啊”表示惊叹!

“天”用来表示“天空”,是极为久远的事情了,在甲骨文中,“天”用来表示头这个本义的用例就不多,而引申为“天空”或日子的就较为常见了。

三.“天”字的族群分析

通过前文可知“天”的本意“头”比较罕见了,但是在汉字系统中,仍有它的蛛丝马迹。我们逐一剖析。

甲骨文的“天”字,主要有四种字形: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6)

后来逐渐定形为: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7)

大概也只是书写的便利。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天”:“从一、大。” 似乎不太切实,许公从小篆字形辨析,亦不可厚非。但是我们认为从二、从大更好理解,也能找到其他的字例。这里的从“二”的“二”并非“2” ,而是“上”,因为“上”的甲骨文与“二”的甲骨文非常相似,都是横画两道。

想必,大家关心的就是其他的字例,是否能说明这一点。我先来看两个甲骨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8)

第一排的两个字,其实是一个字,只是朝向不同,这个字的字形与“天”非常相似。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9)

“天”,是一个正面的人。而另外一字是一个侧面的人。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头顶都有一个“二”,也就是“上”字。这个字究竟是什么字呢?它就是“”,元首的“元”,本意也是指人的头、以及头上的头发。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10)

第二排的两个字,其实也是一个字,也只是朝向不同,这里随便一说,甲骨文或金文中很多字是一字多形的,最典型的就是正反向二形。这个字与第一排的字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头上只有一横,而非两横,那这个字是什么字呢?它就是“”字,本意表示人头上没有了头发,也就是秃顶的意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11)

通过“元”“兀”二字,我们可以加深对“天”字本意的了解。

有些汉字中,含有“天字”,如“昊”字,表示日在天上,表示明亮辽阔的意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12)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汉字中含有“天”字,但其实并非真正的“天”,如“”字中的“天”,是“大”字的讹变。“”(俗称口天吴)字中的“天”也不是“天”,而是“夨”。“吴”的繁体为“吳”,一目了然。通过“”的甲骨文字形可知,“夨”表示人侧歪着头部,或在舞蹈、或在歌唱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13)

四.“天”外有天,从何说起?

前面我们讲到“天”字,其上方的两横为“上”,并举“元”“兀”二字作为例证,除此二字之外,尚有一字,可以旁证,那就“云”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14)

“云”的甲骨文是天空中卷曲漂浮的云朵的象形,“云”字的下方就是卷曲旋转的气流,它的上方也有个“二”,也就是“上”字。为何把这个“云”字单独取出来讲呢,那是因为我们这里讲通过“云”字,来说明“天”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

“云”上有“二”,这里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想向我们传达的意思是“云”不仅是卷曲飘动的,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分层”,这似乎是常识,因为我们都在飞机上看到过分层的云,这亦可证明古人造字时体物察理的细腻和敏锐,有一种洞察真相的觉悟

“云”是分层的,那“天”呢?天也是分层的么?通过造字法,我们就可以肯定。这里,我们还得说明一下“天”的分层。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15)

在佛教、道教中,都对天有不同的分层,如九天、三十三天、三十六天,有心人士,可自行查证,此不赘述。

五.“天”的韵部和诗例

“天”字属于“平水韵”的“下平一先”。

韵脚为“天”的诗例6首(仅录绝句):

下金鸡山 宋·文同

峡束几重烟,山分数尺天。

岩猿与溪鸟,一似过飞仙。

送客往睦州 唐·杨凌

水阔尽南天,孤舟去渺然。

惊秋路傍客,日暮数声蝉。

绝句四首(其三)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楼旧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天”的总结与天人合一

通过我们对“天”字的梳理,可以知道为什么在中国文化中处处讲求“天人合一”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5生字书写(部编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第1字)(16)

因为“天”本来就在“人”中,从字源上即可清晰地见出“天人合一”,此例也可见出通过对汉字的深入发掘,是打开中华文化之源的秘钥。天人相通,天在人中,人在天下,天人合一,所以“天”字并不简单。


谬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