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1)

古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在古代,科技的落后和文化的闭塞,很多时候人们都非常相信一些所谓的“面相”学说,而对于一些能够识人面相的人,也是备受尊重和推崇的。虽然现在看来是有些迷信色彩在内,但是其中也是有一定的智慧在内的。

而今天要说的就是袁天罡的识人术。他曾经声称:“王”字去掉一笔,你最先想起的是什么字?而通过不同人的不同的回答,袁天罡就能够辨别这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他的识人术到底有没有依据呢?就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其中的奥秘。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2)

神相袁天罡的故事

倘若想要了解袁天罡的故事,还是要先从袁天罡的身世背景出发。

袁天罡是一位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他是唐代成都人,在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游学于很多地方,曾经到过长安等地,他也根据多年所学写了许多著作。

而袁天罡最为经典的著作就是《推背图》,这本书问世以后,被很多人推崇备至,甚至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学者专门研究这本书,而《推背图》中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让人们所不解。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3)

袁天罡的一生中也有很多神秘的故事。就比如,他在游学洛阳的时候,和杜淹、王硅、章挺结识,有一天夜里,他们四人住在一起,这个时候杜、王、章一起请袁天罡为他们占卜。袁天罡看了王硅的面相,然后说不过十年,你将官至五品。紧接着他又对杜淹和章挺一一看了面相然后说出了他们未来的运势。而出乎意料的是,后来他对这三个人的预测都纷纷实现了。从此,袁天罡更是名声大噪,很多人慕名而来让他看面相。

而其中,袁天罡曾经还为幼年时期的武则天看过面相。当时,袁天罡游学到了利州,利州都督武士护就想要袁天罡为自己和家人占卜,而武士护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未来的运势和前景。袁天罡先是看了他的两个儿子,然后说这两个儿子能够做官,但是也就是官到三品,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4)

最后又让他看他们家的小女儿,也就是幼年的武则天,而袁天罡则认为这个小女儿以后前途不可斗量,而且会成为一代王者。当时,武士护听到后,喜忧参半,毕竟在古代女性很难做到很高的位置,因此不太敢相信。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武则天后来的确成为了女皇帝,也证明了袁天罡的识人术是十分有效的。

在袁天罡的识人术之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王”字去掉一笔,你最先想起的是什么字?而他通过不同人的不同回答,就能够预测回答者的运势和性格。那这到底准确吗?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5)

“王”字去掉一笔,从回答之中看透人心

“王”字去掉一笔是什么字看似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是在袁天罡这里却并非如此。

首先,如果有人回答,认为“王”字去掉一笔后是“土”字,那在袁天罡看来,这个人是十分的踏实勤劳,脚踏实地的。袁天罡认为,土是万物的基础,古代的农民往往凭借土地和庄稼为生。所以“土”字也代表了勤劳稳重。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6)

而紧接着,如果有人认为,“王”字去掉一笔之后是“工”字,那在他看来,这个人是一个性格十分稳定的人,而且以后的发展也是十分稳定,比较平顺。因为“工”字是一个上下,左右都是十分对称的字,而这样的字预示了一种稳定的结构,所以这类人也是较为稳定的。

同样,如果有人看到的是“干”字,则认为这种人敢于突破限制和权威的。这是因为,这个“干”字和“土”字截然相反,“土”字指的是下方下方,但是“干”是指向上方,因此就预示这类人天生就具有反叛精神。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7)

而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去掉了中间的竖,也就是看到了“三”,这类人是比较自由和随性的。因为“三”和“散”同音,在袁天罡看来,“三”就是寓意着这个人比较的率性,不会被各种条文和规矩束缚禁锢。而这类人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未来的运势比较未知,难以预料。

影响深远,神秘不可测

那袁天罡的识人术到底奏效吗?其实这一点一直以来都是争议颇多,毕竟很多时候,我们未来的走向也会受到占卜结果的心理暗示的影响,所以其真假性难以断定。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8)

而除了识人术外,袁天罡的称骨算命也是十分有名的。

袁天罡的称骨算命就是把人的生辰八字收集后,算其对应的“骨重”,然后根据“称骨”的总值来进行算命。而为了能够更便于算命,袁天罡还编制了“称骨算命歌”,专供后人传播和学习。正是因为多次预言均灵验,所以袁天罡的识人术,称骨算命等都具有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袁天罡相术秘籍(袁天罡的识人术)(9)

结语

时过境迁,即使现在的科技十分发达,但是还是有很多我们难以解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想要被突破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袁天罡是真的可以预测未来吗?其实这一点很多时候历史学家也是难以解释的。毕竟袁天罡已经不在人世,我们也无法真正的了解其识人术背后的秘密,但是不论如何,他的种种作品都是我们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中的瑰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