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内部(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巍峨,端庄,伟岸,肃穆,矗立,气势磅礴头上是,蓝的天,白的云,总让人想起白云千载空悠悠她就在那儿躺着,悠然自得白墙红顶的,是白宫;红墙金顶的,是红宫红白交错,毫无违和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布达拉宫内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布达拉宫内部(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内部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巍峨,端庄,伟岸,肃穆,矗立,气势磅礴。头上是,蓝的天,白的云,总让人想起白云千载空悠悠。她就在那儿躺着,悠然自得。白墙红顶的,是白宫;红墙金顶的,是红宫。红白交错,毫无违和感。

山脚,一排硕大的转经筒,金黄灿烂。人流如织,信佛的,不信佛的,挨次走过,信手轻抚,转经筒转动,无声。

转经筒前,有高大身影,双手合十,伸直,如矫健游泳运动员一跃入水,将身体腾空送出去,双手顺势打开,触地,撑着上半身,任凭身体在地面滑移,手掌上厚厚的木垫,摩擦着地面,铿锵有声。等势头将尽,双手打直,合十,额头贴地,身体直挺,曲肘,在后脑上叩击。双手撑地,起立,挪两步,分别在头顶,胸前,腹前叩击,将自己远远抛出去,重复千遍万遍,千篇一律。他或她,眼里没有快与慢,任凭人流穿梭,他枉然不觉,也不管前面是沟还是坎,绝不马虎任何一次朝拜。

我混在人群中,在大昭寺围墙外信步而行。一位老大娘,不高,略显臃肿,走近围墙外铁锁边。面对大昭寺,神情庄重,脱帽,嘴里念念有词,双手额前合十,深深鞠躬(九十度),长长的佛串,从左手静静滑落,下垂。时间仿佛静止。明明不过几十秒,好像过了几个世纪。站直,寇帽,蹒跚而去。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哥,离铁链远远的。站定,闭目,双手面前合十,神情凝重,面部肌肉微微颤抖(很激动的样子),前倾45度,静默……这样的画面,让我想到少小离家的游子,双鬓如霜时,回家见到佝偻枯干的老母亲的样子。

不断有藏民,面朝大昭寺,静立,膜拜!对于他们,绝非一种走马观花的形式,而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时间不过三五分钟,但一举手,一投足,都溢满虔诚!

沿着布达拉宫广场,大昭寺,小昭寺款步而行。路上总有络绎不绝三五成群的藏民,右手摇着大小不一的转经筒,左手拇指滑动着佛珠串,嘴唇翕动,念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他们面色黑红,眼神坚定,步伐沉稳,没有匆忙,没有焦虑,没有戚戚,也没有傲然,没有低眉,他们平视所有生命。有老人拄着拐杖,一瘸一拐,步履阑珊,但每一步都迈得那么厚重有力。老年人皱纹深刻,坚毅,冷峻,如刀刻出的石雕。

他们面色平和,内心也一定波澜不惊吧!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梵林转经筒、转经桶等,与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嘛呢”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随时随地,藏民们口中念念有词(诵经),右手摇着转经筒,左手拨弄着佛珠串。他们对于佛的虔诚和自我功德的修炼,真可谓竭尽所能,不遗余力。

如织的人群里,不乏两步一拜的虔诚者。地面滚烫又如何?坎坷不平又怎样?人流接踵磨肩又如何?他们总是按照标准的姿势,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一次朝拜。

一位身材矮小的妈妈,带着3岁左右的小女孩。小女孩头发蓬乱,脸上花花的。时值中午,估计小女孩肚子饿,闹着要吃的。妈妈塞了一颗糖,小女孩心满意足陪在妈妈身边,不哭不闹。妈妈顶礼膜拜一次,双手撑地,身子往前滑动,腰上绑着一块胶皮,整个下半身被胶皮托着。

随着膝盖滑动,我看到裤管空空荡荡。这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在我等凡夫俗子眼里,如果这样的残疾,一定心里悲戚戚,满眼荒凉。但这位妈妈,没有悲伤,没有痛苦,有的,只是平静,如海。她,在自渡,小女孩,也在自我修炼呢!

人潮涌动。沿着人群反向走动,想找到人群的起始点,但两个小时过去,也没有找到起始点。打听得知,这是藏民们的盛会——转经会。他们会沿着既有线路,循环往复的走,以示对佛的虔诚,也是自我修炼。

长天,湛蓝……

白云,悠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