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到无力是什么原因(却还是感到疲惫)

不管是上了一天班的上班族,还是学习了一天的学生党,又或是干了一天家务活的家庭主妇们,到了晚上休息时,都会长舒一口气,然后躺下来,忍不住的来一句:好累啊!

累这个词,在现代生活中,出现率还是比较高的,不管是真的累,还是心理上的累,都会忍不住地来一句,有的人可能只是嘴上过把瘾,有的人则是真的累。

不过,很多人还是有点好奇,明明没干啥事,却总感觉到累是咋回事?

心理上的累,压力大

现代人综合压力都蛮大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属于他们的压力,孩子需要面对的压力,大多来自于家长和老师,当然,也有社会和同学之间形成的压力,尤其是学业上的压力加上身体上的压力,会让小小年纪的他们承担不属于他们的压力,所以,时常会喊着累。

疲惫到无力是什么原因(却还是感到疲惫)(1)

大人需要面对的压力就更多了,单身的要面临催婚压力已婚的需要面临催生、养家、房贷、车贷,以及工作压力,在重压之下,身体也就容易感觉到疲惫。

而且,压力大的情况下,睡眠情况大多不会太好,长期下来,睡眠不足,会影响到大脑的活动,身体的能量补充也不会太好,身体就容易处在一个亚健康状态,也就时常会感觉到疲惫,脑子也不大灵光,总是容易走神,精神老是恍惚,浑身也没劲。

真的病了,一种叫做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

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不仅会长期感觉到疲惫,还容易出现全身性疼痛,且不止一处,疼痛表现都是很常见的,比如肌肉痛、关节或咽喉疼痛,有时还伴随低热现象,这种情况反复的出现,但至少持续半年。

疲惫到无力是什么原因(却还是感到疲惫)(2)

另外,还有的人表现出来的是情绪异常,容易焦虑或抑郁,身体体质也会变差,容易生一些小毛病,主要就是身体免疫力下降。

当然,也可能是其它疾病引起,比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心衰、脑卒中、帕金森以及癌症,这些疾病发生时,都有可能引起身体无故疲惫。

食物吃不对,身体也会累

“2多2少”可能会让你越吃越累,所谓的2多,就是指油腻食物和甜食吃太多,这两类食物摄入量超标,会对身体正常运作产生影响。

甜食吃得多,血糖容易升高,胰岛素水平也会变高,人也就容易疲惫。油腻食物,则会增加脂肪摄入,小肠内的胆囊收缩素也会增加,从而产生疲惫感。

疲惫到无力是什么原因(却还是感到疲惫)(3)

2少,说的是主食和红肉吃得过少,虽说一直在说要限制精制主食和红肉的摄入,可不是说吃得越少就越好,毕竟主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说得是限制精制主食摄入,而不是不吃或吃得过少,正确摄入应该粗细搭配摄入,既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求,又不增加负担。

红肉的话,绝对不是说不吃,要知道红肉中也会含有人体所需的物质,那就是铁元素含量丰富,长期缺铁很容易引发贫血、肌肉无力,以及出现疲惫现象。建议每周吃3-5次,每次50克左右

想要身体恢复回来,3个小方法值得掌握。

1. 别太较真,学会接纳你的疲倦

这些想法OR行为该停止了:

身体不断给出提示,却仍然被无视,比如眼睛已经疼的快要睁不开,头脑也昏胀的厉害,腰、胳膊、脖子也是经常痛,还是选择继续工作。

疲惫到无力是什么原因(却还是感到疲惫)(4)

有些计划定了,却又感觉身体累不想实施了,但又觉得自己太过矫情,或者说找借口,反正就是又不愿意轻易放弃计划,总是想硬着头皮做下去。

身体很累吧,却又还能干下去,等到自己实在撑不下去再说!

其实身体、心理上已经一次次提醒身体太累了,可就是不愿意接受,总是在较真,希望别继续了,要学会接纳你的疲倦,别等身体真的垮了再去后悔。

2. 以动来让自己放松

适当的动一动,可以让身心得到放松,还能改善身体素质,只是选择什么运动,就需要按照个人情况去做选择,可以是瑜伽,也可以是跑步,瑜伽动作中,有个动作就很不错,婴儿式,可以慢慢的让人放松下来。

疲惫到无力是什么原因(却还是感到疲惫)(5)

再有就是跑步,一次性跑个5公里,让身体出出汗,也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身体还能慢慢变得松弛,不会那么的紧张。

3. 吃点小零食

这里说的零食,可不是很多人喜欢吃的辣条、甜食、奶茶,而是一些健康零食,比如坚果,可以帮助补充欧米伽脂肪酸,也就相当于在给大脑补充能量,有助于缓解疲累。

还有樱桃和奶制品,有助于乳酸和组胺的生成,对改善浑身肌肉酸痛也就会有益处,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身体疲劳感觉也会慢慢消失。

身体老是感到疲惫,也是一件让人难受的事情,如果你总是无缘无故感觉到累,要排查一下原因,这样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

1.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之疲劳综合症》·现代养生

2. 《不可忽视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内蒙古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杨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