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

明朝的宗室禄饷制度,历来都是被后世史学家广为诟病的一项制度。甚至有学者认为,明朝末期之所以会出财政极其紧张,崇祯皇帝拿不出钱做事的现象,就是因为明朝特殊的宗室供养政策。同时,也是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明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1)

明朝的宗室禄饷制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何会如此广受诟病呢?

1.明朝宗室制度的建立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真正的布衣皇帝。在中国历朝的开国君主当中,向来有得国最正的说法。

而这位明王朝的开创者,早年可以说是十分的不容易。出身最底层市井家庭,亲眼目睹亲人饥饿而死,自己又曾经做过和尚要过饭。放眼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这样的经历,绝对是独一份的。

而在开创明王朝之后,早年间的这些经历,对朱元璋后来制定很多政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2)

比如明朝特殊的宗室供养制度,便属此类。首先,是宗室成员的地位问题。

按照朱元璋的划分,后世所有宗室子弟,共可以分为八等。皇帝嫡长子为皇储,其他为亲王;亲王嫡长子世袭亲王,其他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世袭郡王,其他诸子封镇国将军,孙封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及六世孙以下授奉国中尉。

从亲王到奉国中尉,一共八等,每一等所享受的待遇不同。

亲王每年俸禄为禄米万石,郡王岁两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

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3)

然而除了建立这个体系之外,朱元璋当时还颁布了一个很重要的法令:宗藩,令世世代代受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以后所有宗室子弟,都只能靠正常的宗室俸禄过日子,不许授予任何职位,也不许出来做事。

朱元璋之所以会这样设计,自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刻的考虑。

其一,是因为朱元璋早年的经历。早年的朱元璋,曾经差点饿死,对此记忆犹新。所以,在制定子孙后代的俸禄问题上,当然也就会格外注意。相比历朝历代的宗室俸禄,明朝都算是最高的了。

其二,则是处于政治目的考虑。朱元璋不允许宗室子弟做事,在于害怕宗室子孙和皇帝争权。都是姓朱的,都是自己的后世儿孙,手心手背都是肉,朱元璋自然不希望子孙们因为权力而争斗。

朱元璋当时的这种设计,其实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高薪养廉制度。

2.宗藩禄饷制度带来的财政压力

客观来说,在明朝最初的一百年里,朱元璋涉及的这套制度,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从明朝中期开始,这套制度的弊端开始逐渐出现了。

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4)

简单来说,就是人越来越多。

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26个儿子。就算全都按最高标准奉养,对于偌大的国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到了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宗室子弟越来越多,这套宗室禄饷制度,开始对国家财政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身为宗室子孙,虽然出身高贵,但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一生都不能外出做任何工作。不但不能在政府任职,就算想去自己做点生意,那也是不合法的。

不能做任何工作,那这些宗室成员,唯一可做的事情,就只能是沉迷于声色犬马,努力增加子孙数量了。从明朝中期开始,朱姓宗室子孙的数量,开始呈爆炸性增长。

隆庆年间,宗室子孙数量为两万八千人;万历年间,宗室子孙数量破六万。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推算,到了1644年明朝灭亡的时候,明朝的宗室子孙数量,应该达到了二十万以上!

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5)

也就是说,国家需要以极高的标准,去养至少二十万人。而且,还是极高的待遇。

明朝这些宗室的待遇,大概是个什么概念呢?

古时候的一石米,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20斤米。而明朝的时候,就算是年景最好的时候,一般亩产大致在500至600斤左右。一个最底层的奉国中尉,都需要至少八十个以上的农民家庭才能供养的起。

明末二十万以上的宗室子孙,对国家的财政会产生多大压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3.宗室收入的改革

从嘉靖年间开始,宗室禄饷给国家带来的财政问题,就已经开始变得极为突出。所以,从嘉靖年间开始,就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中央政府无法支付足够的宗室禄饷,出现欠薪的情况。

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6)

据《明实录》相关记载:自嘉靖五年至嘉靖十一年,积欠三十万石。

为了解决这个缺口,当时的嘉靖皇帝,不得不动用太仓银去填补这个缺口。但是,随着宗室人口越来越多,这样的缺口只能越来越大。就算把整个国家财政都填进去,也未必能填满这个缺口。

到了这时,自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了。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已经明言,宗室成员不得外出做事。当朝皇帝本人,肯定也不想这些宗室和自己争夺权力。所以,几经平衡之后,大家终于找到了另外一个可以妥协的办法。

增加庄田收入和商税收入。

首先是庄田制度。明朝宗室子孙名下,一般有两种田地,禄田和庄田。大致来说,禄田是祖上留下来的,庄田则是通过开垦朝廷赐予的牧马草场,或是河滩废地得来的田地。通过出租这些庄田,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7)

朱元璋当初留下这个口子,也未尝没有替国家着想的原因,想着让这些子孙后代,自己去开垦荒田。既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又能保证国家的田地数目增长。

但到了明朝后期,这个制度,开始出现致命缺陷。

因为,宗室子孙名下的田,是不用交税的!

不用交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漏洞。正是因为这项制度,使得明朝后期,一些朱家子孙开始疯狂的进行土地兼并。而商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则是徭役。因为自从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之后,大家可以通过交钱来免除一些徭役。普通民众向这些明朝宗室,也是有一些徭役义务的。而为了避免徭役,民众们就只能进一步的被剥削他们的财富和田地,加快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非常诡异(为什么说明朝的灭亡)(8)

到了明代后期,国家财政已经渐渐无以为继,很难应付巨大的宗室禄饷开支。到了这个时候,宗室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这些庄田和商税。至于原本应该占大头的朝廷禄饷,反倒成了小头。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朱元璋当初设计的这套制度,本来是想让后世子孙免于挨饿。但是结果,非但没有避免朱家子孙的自相残杀(靖难之役),还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甚至到了后期,更成为加快土地兼并的重要因素。让明朝后期的国家贫富差距迅速增大,社会分配严重不公,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元凶!如果朱元璋知道后面这些事情,不知道会作何感想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