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应注意什么(商鞅变法及对组织变革的借鉴意义)

公孙鞅在获得秦国国君秦孝公嬴渠梁的绝对信任后,准备大刀阔斧变法革新这一举动在意料中立即受到既得利益的贵族们的反对公孙鞅对嬴渠梁说:“就普通人而言,面对一项重要突破,开始时他不可能会热心投入可是等到丰富的成果呈现出来,他一定欢天喜地真正有高贵品格的人,绝不随波逐流,建立不世功业的人,也绝不去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所以,圣人们认为,只要可以使国家获益,不一定要遵守传统“高级官员甘龙表示异议说:”恐怕不见得,遵循传统的风俗习惯,依照传统的法令规章,处理国事,官员们可以胜任愉快,人民也不致骚动“公孙鞅说:”普通人习惯于他们所习惯的那种生活方式,而专家学者们的见解,又往往局限于他自己专业的那个狭小的知识领域这两种人,教他们在他们的位置上,遵照规定,处理刻板事务,是良好的执行者的上等人选但不能跟他们讨论大计方针、政纲政策智慧的人指出方向,平凡的人实践执行贤明的人变法改革,庸碌的人牢牢抱住现状,死也不放“嬴渠梁毅然说:”我听你的“于是授给公孙鞅第十一级官左庶长(级别应该不是特别高,估计是个中等级别的官吏,秦国那时候的官吏等级有20级之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应注意什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应注意什么(商鞅变法及对组织变革的借鉴意义)

商鞅变法的历史评价应注意什么

商鞅变法

公孙鞅在获得秦国国君秦孝公嬴渠梁的绝对信任后,准备大刀阔斧变法革新。这一举动在意料中立即受到既得利益的贵族们的反对。公孙鞅对嬴渠梁说:“就普通人而言,面对一项重要突破,开始时他不可能会热心投入。可是等到丰富的成果呈现出来,他一定欢天喜地。真正有高贵品格的人,绝不随波逐流,建立不世功业的人,也绝不去征求每一个人的意见。所以,圣人们认为,只要可以使国家获益,不一定要遵守传统。“高级官员甘龙表示异议说:”恐怕不见得,遵循传统的风俗习惯,依照传统的法令规章,处理国事,官员们可以胜任愉快,人民也不致骚动。“公孙鞅说:”普通人习惯于他们所习惯的那种生活方式,而专家学者们的见解,又往往局限于他自己专业的那个狭小的知识领域。这两种人,教他们在他们的位置上,遵照规定,处理刻板事务,是良好的执行者的上等人选。但不能跟他们讨论大计方针、政纲政策。智慧的人指出方向,平凡的人实践执行。贤明的人变法改革,庸碌的人牢牢抱住现状,死也不放。“嬴渠梁毅然说:”我听你的。“于是授给公孙鞅第十一级官左庶长(级别应该不是特别高,估计是个中等级别的官吏,秦国那时候的官吏等级有20级之多)。

公孙鞅变法的内容是:组织民众,十家编成一组,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连坐。鼓励告密,告密者检举犯罪的,跟疆场上杀敌按同一功勋对待;知情不报或掩护犯罪的,跟阵前降敌者同一处罚。建立军功的,依照等级,接受上赏。不诉诸政府而自相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处分。在自己专业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农夫农妇,从事耕种纺织,而有超额生产的,免除他们的赋税。从事蝇头小利的商人工匠,因懒惰而陷于贫穷的,全家没收,男当奴隶、女当婢仆。皇亲国戚,如果不在战场上献身,一律排除于皇亲国戚之外。爵位官级,有一定的高下尊卑和一定的升迁顺序,分配给跟身份相当的田庄、奴仆婢女和衣服器物。对国家有功勋的,赐给他荣耀。没有功勋的富有人家,即令钱再多,也没有光彩。

公孙鞅考虑到变法命令颁布之后,人民不相信它是真的,可能无法推行。于是,在首府栎阳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宣称:谁要把它移置到北门,就给他二百四十两黄金(10金)的报酬。对这项告示,大家感觉到荒唐得离谱,所以没有人去碰它。公孙鞅接着增加赏额:“给他一千二百两(50金)。”有个家伙想,反正没有什么损失,就把它从南门拿到北门。公孙鞅真的立刻付给他一千二百两。于是围观者相信政府这次是认真的,然后才下令变法。

变法开始后一年有余,秦国各地人民纷纷前往首府栎阳,向政府控诉新法弊端的数以千计。正在民怨沸腾、舆论哗然的时候,太子嬴驷触犯新法,这是变法成败的关键,也是秦国兴衰的关键,全国人都屏声静息,严密注视公孙鞅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公孙鞅态度坚决,说:“法令所以丧失尊严,主要的是高阶层权势人物破坏它。太子是王储,也是国君的合法继承人,不能使他接受刑罚,但那些有责任教导太子应当守法的人,必须承担责任。”于是逮捕太子的师傅嬴虔,割去鼻子(劓刑);又逮捕皇家教师公孙贾,在脸上刺字(黥刑)。公孙鞅雷霆般的措施和手段使得全国震慑。第二天开始,秦国人立刻守法唯谨,再没有人敢凭借财富或权势,行险侥幸。十年之间,秦国一跃而成为强盛的国家,路上没有小偷,山上没有强盗,不小心遗失了东西,也没有人去捡。人民勇于从军作战,不再自相械斗。村落城镇,一派清平。当初攻击变法的一些人,转过来赞扬变法。公孙鞅说:“他们正是乱法小民。”全都放逐到荒远边陲。从此,秦国人民没有人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笨言笨语
  • 组织变革的必要性。秦国传到秦孝公这一代,已经是第25代国君了(想想后世明清都是十多代就没有了,可以想象那个时候秦国的社会政治状况),孝公想起老祖宗的神威,当然主要是第九代国君秦穆公的神威(曾经的春秋五霸主之一),再看看当下,决定奋发一下。所以才在全国广发招贤令(这点魏文侯也干过,不过文侯是以身作则靠口碑,广告投放范围没有秦孝公的大,但效果也不差),这不就招来了卫鞅这个法家大牛人。一个组织机构,哪怕大到像个国家,有无数的能人干吏一起治理,到一定程度也会机能退化,也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环境的东西,因为外部环境一直都在变。所以,组织要有积极主动求变的意识和决心,一成不变的组织,最后的结果就只有被淘汰一条道。这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然规律。
  • 变革需要有合适的人,还要放手任用。秦孝公一直想变法,但在商鞅到秦国之前并没有什么大的变法举动,为什么?难道其他的人都没有变法的办法?肯定不是,主要是没有人能够拿自己的方案打动孝公,有的小说演绎说孝公与商鞅长谈三日三夜,孝公才下定决定要变法,这个历史记录上没有,所以也无从判断真假。现在孝公判断商鞅是那个合适的人,是不是一定就能变法成功呢?也不一定。孝公决心既下,做事情还是很果断的,在众多大臣反对的时候,还是毅然决定听商鞅的,并全权授权商鞅操盘变法的事情,给了他完全的信任,毕竟商鞅只是一个中级官吏,不上不下的一个左庶长。
  • 变革要做好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变革是一定要触动某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的,因为变革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益重新分配,虽然能带来增量的蛋糕,但肯定是从先动原来存量蛋糕开始。所以任何变革都会受到或明或暗的抵抗,有语言上的,有行动上的,有正面硬抗的,有釜底抽薪的,反正利益受损者会想方设法来破坏这种变革,指望大家都发扬风格高风亮节,那难度不是一点点小。所以孝公在变法之前也放手让大家讨论,把意见都摆在桌面上,赞成的理由说清楚,反对的理由也说清楚,这样大家思想上有个交流和碰撞,最后有孝公拍板定下来要变革,这样在实际实行的时候可能反对者就不那么好意思各种拆台了。所以思想上有准备,舆论上做准备,是变革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 团队建设很重要。把散兵游勇通过制度捆绑成团队,让大家的根本利益一致,但也利用人性,通过奖惩不让团队发展成小团体,禁止团队内耗,合理安排团队内的分工,这样就把一个个松散的农业社会的农民组织成为国家战争机器上结实耐用的一个个零件。这些团队建设的思想,在现代组织结构中一样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也在很多组织中继续得以发扬光大。
  • 通过激励和绩效来激发团队的活力。打破老的分配制度,不管你是皇亲国戚也好,平民百姓也好,现在的收入都跟贡献挂钩,一切以绩效说话,类似于前些年某些大公司实行的全员下岗再应聘。让一切归零,大家从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毕竟现在努力都是机会,不努力过去的一切都白费。
  • 建设诚信制度,通过诚信引导人们相信变革,接受变革。变法之前,秦政府的政令在执行的时候是要打折扣的,从商鞅要立木为信而众人不信就可以知道。政府官员说的话,老百姓不能说完全反着听,至少在当时是半信半疑的。商鞅通过很聪明的立木为信,花了50金的代价就让大家相信这次政府的话跟以往不一样,确实是既高效又取巧的解决之道。组织机构运行久了,内部的信任机制会消耗殆尽的,正能量不会凭空产生,负能量也不会凭空消失,所以到最后组织内部是缺乏诚信机制和信任机制的,这也是人性本恶的最终结果。在变革之前,通过什么样的举措和制度让大家相信这一次是真的,是跟以往不同的,这个是个十分考验人的问题。
  • 区分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并严格二者的边界。变革由决策者发动,由执行者去执行,执行者的态度和效率,直接决定了变革的效果。对那些应该执行却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来阻挠,并且推出几个刺头来示威的执行者,商鞅是毫不客气地按照法律进行处罚,哪怕你贵为太子,不好直接处理,那负有教导之责的太子老师也逃不过惩罚。通过惩罚,展示了变法的决心,维护了制度的尊严,也扼杀了那些观望之心,使大家明白,除了遵守规定进行变法,再无其他道路可走。十年之后,秦国大治,部分执行者又开始来拍马屁说变法的各种好处。商鞅并没有接受这顶高帽子,而是对越权的执行者进行惩处,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区别,执行者是没有资格对已经定下来的决策说三道四的,执行者唯一的职责就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已经定下来的决策,并对其执行效果负责。至于决策好坏的责任,是要由决策者来承担的,这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边界。

#写图文不容易#这么一写,又是3000多字,可是真正能看到这个地方的又有几个呢?坚持,真的是需要一些傻气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