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都有鼻炎怎么办(鼻炎烦恼怎么办)

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治疗鼻炎技术介绍

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 刘乃刚博士

一年四季都有鼻炎怎么办(鼻炎烦恼怎么办)(1)

鼻炎是鼻腔炎性疾病的总称,是指由病毒、细菌、变应原(俗称过敏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反复发作或持续出现,缠绵难愈,罹患鼻炎后,病人饱受鼻塞、流涕、喷嚏等困扰,还有可能引起诸多非鼻部症状,如: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咳嗽、咽喉疼痛、易口渴等,以及各种并发症,如鼻窦炎、嗅觉障碍、中耳炎,甚至有可能诱发哮喘。鼻炎给病人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极大困扰,有研究显示,我国慢性鼻炎病人的数量已超过3亿,也就是说,平均每100人中,就有21人患病,鼻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该病尚无治愈方法,一般临床采用对症治疗,病人通常需长期服药,给病人造成极大负担,同时需承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改变了以往治疗鼻炎的临床思路,从调节鼻腔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入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解除了大量鼻炎患者的困扰。

鼻炎的分类

鼻炎的分类较为复杂,一般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来分,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但是这种分类方法过于笼统,从病因学角度对鼻炎进行分类能反映各类鼻炎特点,较为合理。

世界卫生组织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工作组以及英国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BSACI)最新版的指南中,将所有的鼻炎划分成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两大类。其中,变应性鼻炎被分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intermittent allergic rhinitis,IAR)或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PER)两类。非变应性鼻炎则分为感染性鼻炎(infectious rhinitis)、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炎(eosinophilic or 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ilia rhinitis)、血管运动性鼻炎(Autonomic rhinitis)、药物性鼻炎(drug rhinitis)、激素性鼻炎(hormonal rhinitis)、食物诱发性鼻炎(food-induced rhinitis) 、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结构异常性鼻炎(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rhinitis)、特发性鼻炎(idiopathic rhinitis)等不同类型。

我们临床常见的主要是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异常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俗称过敏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个:①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②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③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根据其发病时间,变应性鼻炎又分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和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两类。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又称季节性鼻炎或花粉症,诊断标准为发作时间每周小于4天或总病程小于4周;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为症状发生时间每周大于4天或总病程大于4周。

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神经、内分泌对鼻黏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衡引起的一种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病因众多,包括化学性因素(某些异味、麻醉剂和水杨酸制剂等)、物理性因素(冷空气、突然的气温变化和潮湿等)以及精神性因素(精神紧张、恐惧或怨恨、沮丧和性相关刺激等)等。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鼻溢型和鼻塞型两种类型。鼻溢型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喷嚏和水样鼻涕,一般无眼痒症状,症状持续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减轻或消失,经过一定间歇期后又可发病。鼻塞型主要表现以间歇性鼻塞为主,晨起时重,白天减轻或消失。也有表现为交替性鼻塞或持续性鼻塞。

结构异常性鼻炎

结构异常性鼻炎是指由于鼻中隔、下鼻甲、中鼻甲、钩突等各种解剖异常,以及由此引发的相邻解剖结构的代偿性增生或肥厚等在内的各种结构异常导致的鼻炎。一般来说,结构异常一般不会单独引起鼻炎症状,但是如果鼻腔出现炎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结构异常会加重鼻炎症状,成为诱因或加重因素,同时随着鼻炎症状的持续,又会造成鼻腔结构异常的加重,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导致鼻炎症状逐渐加重或缠绵难愈。

鼻腔自主神经的来源及与鼻炎的关系

鼻腔的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自脊髓第1-2胸节段(T1-T2)中间外侧核的一部分细胞发出节前纤维,经相应的脊神经前根、脊神经和白交通支到达相应胸交感干神经节,不在此换神经元,而在交感干内上升到颈上神经节换神经元,由颈上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攀附在颈内动脉周围形成颈内动脉丛,这些神经纤维形成岩深神经,与岩大神经合并成翼管神经后到达蝶腭神经节。副交感神经纤维起自位于脑桥的上泌涎核,走行于面神经内,在面神经膝处分出成为岩大神经,后者穿过颅底的破裂孔经翼管达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sphenopalatine ganglion),也称翼腭神经节,是人体最大的副交感神经节。蝶腭神经节左右各一,位于颜面两侧深部的翼腭裂内。翼腭裂为一个镰刀形狭窄间隙,其前、后、上为骨性结构(前侧壁为下颌骨颧突的后外侧缘,后侧壁为蝶骨翼状突外侧板的前缘,上壁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下壁为翼外肌上缘,内侧面为腭骨垂直部,翼腭神经节位于腭骨垂直部外侧。翼腭裂的中央偏上最宽处为3mm左右,其内侧称翼鄂窝,膨大成球的蝶腭神经节位于此窝内。翼腭窝的内上方与蝶骨联合,并形成一小孔,称蝶腭孔,通向鼻腔。翼鄂窝的下部则形成细小的翼腭管。蝶腭神经节内的神经纤维复杂,不仅包含上述来源的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还包含发自上颌神经(三叉神经分支)的感觉神经纤维。在蝶腭神经节内,交感神经直接通过不换元,副交感神经交换神经元,然后两种神经纤维分布于上、中、下鼻甲以及鼻中隔和鼻咽顶等部位,分布至鼻腔粘膜。鼻粘膜含有大量腺体和丰富的血管床,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终末支分布其上,构成精细、敏感和活跃的终末器官,以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及外界刺激。鼻粘膜通过神经-血管、神经-内分泌等活动,维持着鼻腔与内外环境的平衡,保证呼吸道的各种生理功能。其中自主神经的功能调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分布于鼻腔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通过两者之间兴奋性的变化,维持鼻粘膜功能的平衡。一旦外界刺激超过鼻腔自主神经调节的范围,即可引起鼻粘膜血管、腺体的功能失调,引起鼻炎症状。一般来说,副交感神经兴奋可造成鼻粘膜血管扩张,粘膜充血,腺体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可造成鼻粘膜血管收缩,粘膜肿胀减轻,腺体分泌减少。

因此,对于鼻炎患者来说,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鼻炎,最终均与鼻腔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有关。对于有明确病因的鼻炎,我们除了针对病因的处理以外,所有的鼻炎类型,我们通过调节鼻腔自主神经功能都可以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我们上千例的临床实践也证实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是治疗各类型鼻炎的有效途径。

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治疗鼻炎的方法

一年四季都有鼻炎怎么办(鼻炎烦恼怎么办)(2)

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治疗鼻炎技术正是从调节鼻腔自主神经功能入手,针对鼻部的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路(一线)以及颈胸部、蝶腭神经节、鼻部三个关键治疗部位(三点),形成了“三点一线”的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可有效调节鼻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恢复鼻腔粘膜的生理平衡,达到治疗鼻炎的目的。

针刀疗法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学科。针刀疗法源于中医针灸学,吸收了中医针灸学的精髓,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解剖学、病理生理学、手术学以及生物力学研究成果,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针刀治疗鼻炎的技术始于创始人朱汉章教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由北京同仁医院李新吾教授于二十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科在2013年初将两种技术进行整合,提出了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治疗鼻炎新技术,并进行了规范化,收录于李石良教授所著《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一书中。

从前述鼻腔自主神经的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其低级中枢分别位于脑桥的上泌涎核(上颈部)和脊髓T1-T2节段(颈胸交界处),然后其神经纤维汇合于蝶腭神经节,再分布至鼻腔粘膜。针对这三处关键部位,我们一般在上颈段和颈胸交界处进行针刀治疗,在蝶腭神经节进行针刺刺激,在鼻腔周围进行针刀点刺。在上颈段和颈胸交界处进行针刀松解治疗,可有效调节鼻腔自主神经的低级中枢;由于蝶腭神经节位置较深且面部神经血管密布,因此蝶腭神经节进行针刺刺激更为安全,刺激蝶腭神经节可进一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尤其是副交感神经功能(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元胞体位于此处)。鼻腔周围印堂穴、迎香穴针刀点刺可刺激鼻腔自主神经末梢。通过对这三个关键部位的刺激,可对鼻腔自主神经的整个通路产生调节作用,从而重建自主神经功能的平衡,达到缓解和治疗目的。

从临床应用来看,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治疗鼻炎技术对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均有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一部分结构异常性鼻炎或手术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的结构异常性鼻炎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从远期临床来看,针刀结合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治疗鼻炎技术对鼻腔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不是暂时的,而是持久的调节。一般来说,其疗效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甚至更久,即使再次发作,症状也会较原来轻微,继续治疗仍然有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