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

“都说江南是幅画,都说江北是朵花, 都说长江风流, 都说淮河潇洒, 从南到北一条条小溪, 江南呀江北呀我的家, 在这里生根, 在这里发芽,在这里做儿女,对这里作报答, 好山好水将我养大, 永远不忘呀我的家 ,又见日出照黄山, 又见月落溶九华, 又见白墙青瓦…”随着雷佳《江南江北我的家》软糯婉转的歌声,让我又想起了吴侬软语的江南。

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1)

明初将苏南人口大规模迁徙至苏北,这些移民都自称来自苏州阊门。

明朝,祖先被迫从苏州阊门迁移到苏北,那时45万人都被迁移到苏北垦荒,这是何等的悲壮。史称,洪武赶散。拖家带小,不管你是什么官,一律半军事化的管理,背井离乡,到苏北去开荒垦地。

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2)

《海陵夏殷庄族谱》记载:由苏迁泰。

由苏州迁到苏北。怀念故土,难忘家乡。他乡虽好,终是客,故里才是魂归处。直到现在,苏北人还在梦江南,睡着了也戏称到苏州去了。600多年来念念不忘祖籍地,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3)

《海陵夏殷庄族谱》始祖明末由苏迁泰,堂号“会稽”,应属会稽郡望的一个分支。

《海陵夏殷庄族谱》明确记载,“本族始祖明末由苏迁泰,堂号“会稽”,应属会稽郡望的一个分支。”父亲从学校毕业后,又被分配到了盐城。正是,苏州阊门的后裔,盐城人。

苏州阊门一带,繁华的阊门热闹无比,大运河是江南的水路要道,此处又是物资集散地。白居易:"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到明清,更是商贾云集,店肆林立,被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誉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4)

无锡市南禅古寺

从苏州到苏北,就像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了,祖先们还得生存。他们适应性很强,在恶劣环境里,用自己的智慧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顽强地活下来。硬是将苏北平原变成鱼米之乡。在苏北形成当地特有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民俗信仰等。

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5)

蠡溪西苑

富庶的江南,是祖先的故乡。鱼米之乡、物产丰富,风景如画、人杰地灵。她是美丽、文气和富庶的象征,为人向往和憧憬,江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6)

东林书院

现在经济条件不一样,退休后,选择了住在江南,心境平和,日常生活还是比较习惯,习惯了就行了。山青水秀,风景这边独好,想到哪玩就去哪玩。有事回苏北,两头跑跑,无锡到盐城乘顺风车也就二小时,高速公路方便快捷。

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7)

蠡溪西苑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一种思乡的回味。笔者在江南无锡,也无需再去寻根认祖了。江南相对苏北气候比较好,苏北熟人多些。小孩子也成家立业了,随时都可以换换环境。江南江北都是家。

天大地大何处都是家(江南江北都是家)(8)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

又想起了王观 (宋)《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