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

《City Pop不是泡沫美梦,而是我们期待着的未来》中,我们讲述了City Pop的起源与发展,今天我们将介绍几位City Pop音乐家。

1.细野晴臣

谈到City Pop起源时,我们曾提到两位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人,而其中最早涉足City Pop的便是细野晴臣(Haruomi Hosono),他是最早在日本将现代流行音乐传播开来的音乐人。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1)

细野晴臣



1947年,细野晴臣出生于东京,祖父曾是日本铁道官员,还是泰坦尼克号上唯一幸存的日本乘客。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2)

细野正文



而外祖父则是一名钢琴调音师,平日里也会弹点小曲,给孩提时代的细野晴臣无意中带来了音乐的启蒙。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3)

小时候的细野晴臣



除此之外,生活的环境也造就了他的音乐审美

战后的日本颇为流行美国文化,驻日美军和旅美人士带来了大量的现代流行文化,从艺术、文学,再到饮食、服饰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日本都沉浸在美式现代文化之中。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4)

60年代东京街头的青年



尤其是从1958年开始,为了照顾驻日美军的娱乐消遣,远东广播在冲绳设立了一个分部,向日本传播美国人的日常。每到夜晚,DJ便会播放美国本土流行榜的热门唱片。

年轻人大多听着广播长大,细野晴臣也不例外,童年他总是守在收音机前,等候着大洋彼岸的声音。

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细野有着天生的音乐敏感性,在吸取养分的同时渴望创造点什么。中学时代,他学会吉他后便拉朋友玩起了乐队,开始了音乐的初体验,这时他受到了Bob Dylan的影响开始尝试唱歌。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5)

年轻的细野晴臣

不过这时他还有一个爱好:漫画。高中时代他做过最多的就两件事:玩乐队、和朋友上课画漫画。

细野晴臣还曾考虑做职业漫画家,但因为一起上课画画的同学太强了,细野便放弃了漫画继续音乐,这位朋友后来成了著名的漫画家,名叫西岸良平。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6)

大学时,他开始学习贝斯,毕业后加入了Apryl Fool乐队担任贝斯手。

1969年,细野晴臣与松本隆离开了乐队,和大泷咏一和铃木茂组成了Happy End,在乐队中负责主唱、贝斯、吉他和键盘。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7)

Happy End



以细野晴臣为核心的Happy End乐队可以说日本流行音乐的奠基者,他们在一个翻唱英文歌曲成风的年代,开创了日语摇滚的先河。

一名日本乐评人将City Pop定义为“城市生活方式的城市流行音乐”,并认为Happy End是City Pop的起点。

不过此时的Happy End还没有明显的City Pop痕迹,但是在细野的主导下,乐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专辑《风街ろまん》中由细野晴臣作曲的《風をあつめて》,不难发现已经有了City Pop的影子: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8)

風をあつめてはっぴいえんど - City - Happy End Best Album

《风街ろまん》



这首歌后来也成为了电影《迷失东京》的片尾曲。

电影《迷失东京》



1973年,Happy End解散,细野晴臣又和铃木茂,林立夫,松任谷正隆组成了Tin Pan Alley

Tin Pan Alley



Tin Pan Alley就像一个音乐工作室:成员之间彼此协作,也独立活动,还有一众音乐人会加入进来进行创作,比如矢野显子、南佳孝、井由実、山下达郎、大贯妙子、坂本龙一。

在细野晴臣的主导下,Tin Pan Alley的音乐有了更多City Pop的味道,在摇滚的基础上融入了Fusion、Bossa Nova的爵士风格,营造出轻松、惬意的音乐氛围。

而与此同时,细野晴臣还开拓了自己个人音乐事业,开始了独立的音乐活动。

1973年,他发行了首张专辑《Hosono House》(细野之家):

《Hosono House》



开场曲《Rock-A-Bye My Baby》温柔而慵懒,秉持着美式冲浪音乐的内核,再以Bosaa Nova式的和弦进行,奠定了专辑的氛围基调:

ろっかばいまいべいびい細野晴臣 - 細野晴臣トリビュートアルバム

之后,细野晴臣又陆续发表了《Tropical Dandy》《Paraiso》等个人专辑,从中不难发现从Country到Jazz,再到Funk,细野抛弃了日式传统民谣的影子,不断在探索创新的音乐形式:融合再创作。

《Tropical Dandy》



这样的创作思路,影响到后来一大批City Pop的音乐人,成为了City Pop的创作基础。

1978年,细野晴臣和坂本龙一、高桥幸宏组建Yellow Magic Orchestra (黄色魔术管弦乐队)获得了巨大成功,开拓了合成器音乐在日本的普及,为80年代的City Pop的风潮加入了最后一道元素。

Yellow Magic Orchestra



此后,细野晴臣将自己的音乐世界拓展到更为深远的领域,涉及到更多的世界音乐与氛围音乐,音乐风格愈发实验性。

但是70年代的细野晴臣,无疑是未来City Pop兴起的根源。



2.山下达郎



细野晴臣确立了City Pop音乐的雏形,但是真正推动City Pop成为时代潮流的音乐人,却是我们上期提到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山下达郎(Tatsuro Yamashita)。

山下达郎



山下达郎同样出生于东京,一家三口住在池袋的公寓里,父母经营居酒屋,接手祖父的工厂后以破产告终,不过殷实的家底还是给他带来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山下达郎的音乐启蒙是电影音乐,因为父母是电影爱好者,他童年时在收音机听了不少影视剧音乐,那时他最喜欢的歌手是三波春夫。

三波春夫



初中时,山下达郎加入了铜管乐队负责打击乐器。

与此同时,朋友向他推荐了The Ventures乐队,他开始接触大量现代流行音乐,也开始对吉他产生兴趣,便买了尤克里里和吉他自己练习,略有小成后组起了乐队,担当鼓手和主唱。

年轻的山下达郎



高中生活并不如意,因为留长发而被喝斥,和同学也玩不到一起被孤立。成绩下降,险些留级。

1970年,赶上日本的学生运动,他的高中生活每天都在音乐、打工、学生运动、爵士咖啡店和电影院中度过。

1973年,山下达郎进入明治大学,但是几乎没上过课,3个月就退学了。退学后的山下达郎决定去追求音乐事业,便与大贯妙子、村松邦男组建了乐队Sugar Babe

Sugar Babe



乐队的名字来自于The Youngbloods的歌曲《Sugar Babe》。

Sugar BabeThe Youngbloods - Zabriskie Point

唯一专辑《Songs》的大多数词曲创作都由山下达郎完成,他大量运用了当时比较少见的GM7、C/G等和弦,还十分注重和声的制作,乐队风格既不传统也不摇滚,甚至没有明确的风格化标签。

因为风格太前卫,与主流音乐截然不同,乐队遭到了当时乐坛的恶意中伤。1976年,《Songs》发布仅仅两年后便宣告解散。

《Songs》



此时山下达郎的创作已经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通过自然写实的词句和复杂而融合性的编曲,勾勒出City Pop的蓝图。直到后来的十几年间,日本乐坛才认识到Sugar Babe的价值。

乐队解散后,山下达郎索性开始了个人的独立发展,在美国录制了第一张个人专辑《Circus Town》。

《Circus Town》



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使得山下达郎认识到摇滚乐具有贯穿时代的普遍性,他在回忆时说到:

“如果没有这次经历,我就不会发现新的东西,恐怕就会被十几岁时感动我的音乐引领着,成为一个过时的少年。我觉得那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即使自己喜欢Doo‐wop,也是可以唱Rap,这种感觉吧”

回国后,山下达郎开始尝试更多种的音乐风格,随后的几张《It’s A Poppin’Time》、《Go head!》和《Moonglow》逐渐摸索出一种轻松而带有浓厚城市气息的音乐风格,慢慢积攒了名气。

《It’s A Poppin’Time》



而接下来这张《Ride On Time》,才真正让山下达郎名声大噪,将他独特的City Pop风推至潮流风口。

1980年,山下达郎发行第五张录音室专辑《Ride On Time》,同名单曲作为广告出现在电视上,山下达郎一炮而红,专辑也随之大卖。

《Ride On Time》电视广告



一时间,全日本开始流行这种满是浓郁色彩感和跃动感的音乐,年轻人纷纷购买唱片,在俱乐部里也时常响起山下达郎的声音,《Ride On Time》成为年轻人都市生活的配乐。

《Ride On Time》首版专辑封面

但是山下达郎却从此减少了公开露面的机会,据说有一次在便利店买东西时,他被店员认出:“你是昨天在电视上出现的那位!”

他发现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他是谁,而只是他“名人”的身份,从此以后,他都尽量避免在媒体上露面,只专心于音乐的创作。

在《Ride On Time》之后,山下达郎又尝试了阿卡贝拉的风格,在同年年末的专辑《On The Street Corner》中包揽了所有和声。

1982,发行专辑《For You》,在Oricon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在年度专辑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For You》专辑封面



这张专辑是山下达郎的经典之一,不少歌曲更是成为当下乐队的采样资源,而永井博创作的唱片封面也同样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成为了整个City Pop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

MUSIC BOOK山下達郎 - FOR YOU

同样是这样一年,山下达郎同另外一位City Pop代表歌手竹内玛莉亚结婚,夫妻档一同在未来造就了City Pop的黄金年代。

山下达郎与竹内玛莉亚

3.竹内玛莉亚



1955年,竹内玛莉亚(Mariya Yamashita)出生于岛根县淀川郡,家里有四个女孩和两个男孩。她的父亲想让她更有国际范,便给她取了一个西式的名字:“玛莉亚”。

竹内玛莉亚



高中时,她成为了日美交流生,来到了美国留学念书,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影响到了竹内。

高中毕业后,她进入庆应大学英语文学系。在校期间竹内加入了一支校园乐队,负责背景合唱,队长就是后来成为著名歌手的杉真理。

1978年,竹内玛利亚被RCA签下,发布了首张个人专辑《Beginning》和单曲《戻っておいで・私の时间》(我的时间),不过因为竹内出众的容貌,她在一开始肩负了偶像歌手的角色。

戻っておいで・私の時間竹内まりや - Expressions

1979年,竹内玛利亚发布单曲《September》获得了第21届日本大奖赛新秀奖。第二年,发行单曲《不思议なピーチパイ》(不可思议的桃子派)和专辑《Love Songs》一举成名。

不思議なピーチパイ竹内まりや - LOVE SONGS

《不思议なピーチパイ》是竹内玛莉亚的第一首热门歌曲,在Oricon 排行榜攀升至第三名,销量超过40万张。

而《Love Songs》则是她的第一张周冠军专辑,有趣的是,山下达郎后来再版的《Ride On Time》和这张专辑达成了情侣专辑封面。

此时的竹内玛利亚开始对公司的安排心生不满,开始尝试自己创作音乐。恰逢此时,公司安排山下达郎作为竹内玛利亚的编曲。后来在为另一位歌手录音时,二人都被安排在合唱团体内。

一来二去,竹内玛利亚和山下达郎渐渐熟络了起来,不久后便坠入爱河,在山下的公寓里开始了同居生活。

不过,后来竹内玛莉亚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她早在此前就注意到了山下达郎,当他还在Sugar Babe乐队时,她就常常关注他们的演出活动,自己也常常听山下的专辑。

竹内玛利亚和山下达郎



1981年,公司安排的日程十分频繁,竹内玛利亚喉咙开始疼痛,她对自己偶像的定位感到苦恼,于是宣布暂停所有音乐活动。

1982年4月,竹内玛莉亚与山下达郎结婚,此后几乎从媒体上消失。

竹内玛利亚和山下达郎



不过,竹内开始以词曲作者的身份开始活动,她给河合奈保子写了《けんかをやめて》(停止争吵)、《Invitation》,还有药师丸博子的《元気を出して》(打起精神来)、松田圣子的《特别な恋人》(特别的恋人)等名曲:

特別な恋人松田聖子 - 特別な恋人

1984年,竹内玛利亚宣布复出,发行单曲《もう一度/本気でオンリーユー》(回来了/认真地)和自己全作词作曲的专辑《Variety》。

《Variety》专辑封面



在该专辑的构想阶段,山下达郎原本计划像以前一样来制作竹内的音乐,但休业中竹内写下的原创曲品质之高令山下震惊,结果他决定将专辑作为竹内自作曲的专辑发行。最终专辑销量超过30万份,成为竹内玛莉亚代表性的专辑之一。

正是这张专辑诞生了那首引领City Pop回潮的《Plastic Love》:

Plastic Love竹内まりや - Sincerely... Mariya Takeuchi Songbook

从2010年开始,这首《Plastic Love》在 YouTube意外走红 ,引发了City Pop音乐和蒸汽波的浪潮,演化为一种再生经典,被无数DJ拿来采样,成为未来放克蒸汽波的典范文化符号。

竹内玛利亚在网络最火爆的一张照片,是1980单曲《Sweetest Music / Morning Glory》的封面



而复出后的竹内玛利亚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内继续着创作,和丈夫山下达郎一起,成为City Pop最著名的组成部分。

4.大泷咏一



在细野晴臣和山下达郎之外,还有一位音乐人对City Pop音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那就是大泷咏一(Ohtaki Eiich),他被称为“日本流行音乐的起点”。

大泷咏一



大泷咏一出生于岩手县乡下的单亲家庭。

小学时,他偶然在亲戚家听到Connie Francis《Lipstick On Your Collar》后大为震惊,开始广泛接触现代流行音乐。

Connie Francis

Lipstick on Your CollarConnie Francis;Buddy Johnson - Girls Gone Rockin', Pt. 3

初中后,他进入了一家广播俱乐部,制作了自己的电台,开始收听远东广播。他私下里买了很多Elvis Presley 和The Beach Boys的唱片,一有空就在家研究他们的音乐。

他几乎能清楚的记得从1962年到1966年所有美国排行榜的曲子,他也很喜欢同时期小林旭和三桥美智也的歌曲。

1964年,大泷咏一进入了高中,但因为学费全部都拿去买了唱片,所以被迫退学…大泷咏一只好去了另一所学校。

年轻的大泷咏一



入校前,他通过电台知道了The Beatles,便去买了所有能买到能买的The Beatles 的唱片。不久后他和朋友组成了第一支乐队“Splendors”,担任鼓手,翻唱披头士的歌曲。

1968年,大泷咏一进入早稻田大学就读文学,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细野晴臣。两人意气相投,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会定期和朋友一起召开流行音乐的研究会。

1969年,细野邀请他加入了新组建的乐队,担任主唱和吉他手,还负责作曲。第二年,乐队更名为我们前面提到的Happy End

Happy End



1971年,大泷咏一开始独唱活动,发行了同名专辑《大泷咏一》。

Happy End解散后,大泷咏一却没有继续发布个人音乐,却转而制作广告歌曲,并且制作了几位年轻人的音乐,这对当时的创作歌手来说是不同寻常的。

1974年 9 月,他创立了自己的厂牌:Niagara Label,负责处理歌词、作曲、编曲、制作、工程、制作,并与Elec唱片签约。这期间他和山下达郎的Sugar Babe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大泷咏一和山下达郎



1975年,大泷咏一在Happy End解散后首次发表了个人专辑:《Niagara Moon》。

同年,他开始在关东无线电担任电台DJ,他的节目《Go·Go·Niara》获得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喜爱。

大泷咏一的电台Go·Go·Niara



70年代末,大泷咏一继续在为其他歌手制作音乐。直到1981年 3 月,大泷咏一发布了专辑《A Long Vacation》。

君は天然色(Instrumental)大瀧詠一 - A LONG VACATION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尽管一开始销量表现疲软,但销售额逐渐增加,最后在夏季的Oricon排行榜上名列第二,一年销量超过了一百万份。

《A Long Vacation》成为了他最受欢迎的专辑,几乎定义了整个80年代日间派City Pop唱片封面,唱片的封面出自插画师永井博。



永井博



这是两年前,永井博为一家红酒厂商绘制的广告,后来用在了和大泷咏一合作的绘本上,大泷咏一创作《A long Vacation》时,觉得它和自己的音乐氛围十分搭配,便选择它用作了自己的唱片封面,没想到歪打正着引领了City Pop的文化潮流。

1982年,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制定了CD-DA激光唱盘的标准,诞生了CD唱片,《A Long Vacation》被选录为CD再版发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20个CD唱片之一。

《A Long Vacation》首版CD



1983年,大泷咏一继续精力充沛地频繁参加音乐创作,给松田圣子写的《風立ちぬ》(起风了)斩获Oricon第一。

風立ちぬ松田聖子 - Premium Diamond Bible

而许多偶像歌曲、漫画歌曲也都因为大泷的亲自参与而一跃成名。

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构筑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论,大泷咏一无法找到随意发表原创作品的意义,便在1984年制作专辑《Each Time》时决定暂停歌手活动。

大泷咏一对于City Pop乃至整个日本流行音乐的影响都是巨大且深远的,在协同细野晴臣和山下达郎创造了80年代日本音乐的开端后,大泷咏一走向了幕后,用自己独特的音乐理念奠定了日式流行乐发展走向。

5.角松敏生



细野晴臣、山下达郎、大泷咏一开创了City Pop音乐,而将City Pop继承下来,继续发扬光大则是新一代的年轻人,角松敏生(Toshio Kadomatsu)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角松敏生



角松敏生1960年出生于东京都涩谷区,在他的童年时代,由于父母的强迫,他参加了钢琴和管风琴课程,不过角松自己并不太感兴趣。

10岁时,他开始在哥哥的帮助下练习学习弹吉他,但因为没有正式老师的指导,感到困惑时,他只好一边参考吉他杂志一边练习。

六年级,他听到了Happy End的音乐,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迷恋上了他们。中学时,他又追寻细野的脚步继续痴迷于Tin Pan Alley的音乐。

他深受细野晴臣一辈音乐人融合音乐理念的影响,中学后,组了一支乐队担当主唱和吉他手,尝试自己创作音乐。

他还是山下达郎的拥趸,自己组建乐队的同时,他还加入了一支资深乐队,担任吉他手,演奏山下达郎的歌曲。

角松敏生大学就读于日本大学文理学部哲学科,在校期间,他开始自己录制Demo希望引起唱片公司的注意,终于RCA唱片签下了角松敏生。

1981年,年仅21岁的角松敏生便以单曲《YOKOHAMA Twilight Time》和个人专辑《Sea Breeze》宣告出道。

シティ・ナイツ角松敏生 - Sea Breeze

《Sea Breeze》



亮相之初,由于事务所的安排,唱片的制作迎合了流行的山下达郎式风格,唱片公司安排了美国的制作人,把专辑制作成豪华绚烂的日间派City Pop专辑。

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是角松自己作词作曲的,他并没有被授予编曲制作权,再加上唱片公司的乏力推销,首张唱片未能取得商业的成功。

角松敏生对这样的现状感到困惑,便转投了其他事务所。

新的事务所决定给予年轻的角松更多的自主权。就这样,个人第3部作品《On The City Shore》成为了他首次自己制作的专辑:

《On The City Shore》



先行单曲《スカイ・ハイ》(高空)被用作剃须刀的广告配乐后一炮而红,成为了角松敏生代表作之一。专辑正式发行后,在Oricon排行榜上名列21,角松敏生的音乐之路开始步入正轨。

值得一提的是,在离开最初所属事务所之前,角松敏生结识了女歌手杏里,两人意气相投,他开始为杏里制作音乐。

角松敏生和杏里



1983年末,角松敏生为杏里制作的专辑《Timely !!》大获成功,登上了Oricon周榜第一名。

《Timely !!》



八十年代早期的成功,使得角松开始按着自己的想法创造新City Pop曲风,他远离了出道时音乐中的夏天、沙滩、大海等日间派City Pop的慵懒,而是加入更多的Funk和舞曲元素,歌词主题也逐渐转向夜晚的街道,融合创作出一种适合夜晚都市的BGM。



这样的曲风在他1983年的单曲《Do You Wanna Dance》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Do You Wanna Dance角松敏生 - REBIRTH 1~re-make best~

随后1984年的专辑《After 5 Clash》,它不再是“Summer and the Sea”,而是由带有“Night and the City”的歌曲组成。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9)

After 5 Crash角松敏生 - REBIRTH 1~re-make best~

这两次尝试都大获成功,这使得角松敏生继续将这样的夜间都市风City Pop发展下去。

1985年,角松敏生通过利用为杏里制作音乐中获得的版税,在纽约待了很长时间,他在体验美国东海岸生活的同时,不断学习当地的黑人音乐,将R&B、Funk、Soul音乐等元素注入自己的音乐之中。

归来后发行的单曲《Girl In The Box》和专辑《Gold Digger》再次大卖。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10)

Girl in the Box ~22時までの君は…角松敏生 - REBIRTH 1~re-make best~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张专辑成了夜间派City Pop的代名词,几乎每次发行时都排在榜首。

就这样,秉承着City Pop根源的角松敏生在80年代--City Pop的黄金年代,为这样的生活背景音乐开拓了更远的场景,他的音乐充满律动的节奏和旋律,营造出纸醉金迷的都市夜晚氛围。

因为角松敏生对歌曲创作的执着,他还持续着为同时期不少歌手制作着音乐,他被称为音乐工匠,影响到一大批歌手加入City Pop的潮流中来。对久保田利伸、大泽誉志幸、安全地带等后来的音乐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11)

-To Be Contiued-

往期回顾:

第一章:City Pop不是泡沫美梦,而是我们期待着的未来

浣熊唱片将在八月开展为期一整个月的City Pop夏日主题,下期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位City Pop艺术家,如果你很喜欢City Pop,对于它如果你有自己的独特故事和经历,或者有独到的看法,欢迎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你和City Pop的故事,我们将在后续做一次线上的分享活动,并选出一则送出一张神秘夏日黑胶唱片。

citypop简史 听CityPop你需要知道他们的故事(12)

图片来源: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