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来的80后的校长(哈工大发文痛别)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来的80后的校长(哈工大发文痛别)(1)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机械动力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同志,于2022年5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来的80后的校长(哈工大发文痛别)(2)

黄文虎同志1926年7月22日出生于上海市,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0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曾于1983年至1985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95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文虎同志长期致力于一般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重要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国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等工程科学的发展,是中国振动工程研究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曾获得众多奖励,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黄文虎同志任校长期间,明确学校服务航天的发展方向,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积极进取、继往开来,为学校进入加速发展快车道打下坚实基础。

黄文虎院士为我国航天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黄文虎院士的逝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航天工程领域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黄文虎院士!

在战火中坚定科技报国理想

1926年7月22日,黄文虎出生于上海市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里,为了寻求更好的学习条件,10岁时他带着行李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到百里之外的邻县金华中学附小住校上学。

然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战火纷飞中他一边逃难一边求学。他说:“国家处于危急存亡关头,只有努力学好本领,才有可能拯救国难。我们这代人都是怀着这样一颗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学习的赤子之心,度过了颠沛流离的求学生活……”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文虎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科技报国、育人强国这条路,矢志不渝地走了下去。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来的80后的校长(哈工大发文痛别)(3)

“破解科技难题是我最大的幸福!”

为了实现科技报国之志,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9月,黄文虎选择重工业基地东北作为自己的理想之地。

他告别江南水乡,来到遥远的“冰城”哈尔滨,就读于研究生班。因学校扩大,急需基础课师资,他服从分配、改换专业成为理论力学研究生,从此和力学与振动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来的80后的校长(哈工大发文痛别)(4)

1954年,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成立两周年

他在我国最早创立开展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发展了模糊诊断、神经网络等诊断技术;他在卫星、飞船故障诊断技术可行性研究和原理性实验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为故障诊断技术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途径……

“什么是幸福?对我来说,破解科技难题,那才是什么都比不了的幸福。是哈工大赋予我一次次科研创新的灵魂和动力。”正是对这种“幸福”的执着追求,才使黄文虎成为中国振动工程研究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来的80后的校长(哈工大发文痛别)(5)

黄文虎(左一)与钱学森夫妇在镜泊湖

在师生心中,黄文虎不仅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更是一位切实有为的教育家。他担任过哈工大校长、第一任研究生院院长,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

学生们感叹:跟黄老师学习,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严师、慈父、良友”,这就是学生心中的黄文虎。

在一次讲座中,他对学子说:“在大学里,除了获得‘扎实基础’这粒种子外,还需要获得‘学会做人’这另一粒种子,只有好好抓住这两颗种子,才能孕育自己以后人生的茂密森林。”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来的80后的校长(哈工大发文痛别)(6)

黄老师,一路走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