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第五十九篇(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第五十六章)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五十六章 合纵连横

韩非子第五十九篇(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第五十六章)(1)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世俗世界千古不变的定律: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说的,意思是很明确实力说明一切。战争是解决国与国之间纷争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而打仗就是打国家的综合实力。我们放下战争不说,就说我们当下生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勤勤恳恳的工作不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社会实力吗,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我们才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国家如人,君主想要称王称霸,就要“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 国家没有战事就要加紧生产增加国家财富与社会物资,增强国防军事,到了战时才能兵强马壮保卫国家,这是君主称王的资本。秦国很好地执行了“耕战”国策,无事富国,有事强兵,最后统一天下。实事证明韩非子是正确的,所以法家的依法治国思想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内修之本。

每朝每代的君王都想成为千古一帝万世留芳,韩非子给出的方法是“畜王资而承敌国之儥”,持续不断的积累实力,同时冷静观察敌人的动静,找出他的薄弱之出,时机一到,一战定胜负。这样的战略是何其宏大,也许需要几代人来完成。我们现在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中国历史之所以连绵不断,就是一代比一代强,强的地方就是我们不断打败敌人,才能延续至今。这是“超五帝,侔三王者”的功业,而要完成这样伟大功绩的办法只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社会,而这需要依法治国来实现。

在韩非子看来,当下鲁国却是“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内外称恶”,兵弱国乱,还要应对强敌,实是太危险了。韩非子先讲国内朝臣的言行,看看什么是“内恶”: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chóu)之忠,而借力于国也。意思是:所以那些谈论外交问题的臣子们,不是属于合纵或连横中的哪一派,就是怀有借国家力量来报私仇的隐衷。韩非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斗争中的策略,也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智慧,就是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相对的是连横,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别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合纵连横看似简单,施实起来却很复杂,协调各方利益,制定行为准则,当时交通通信又不发达,所以能够实现合纵连横实属不易。但就是这这样的最高智慧,在韩非子看来也不是一个保全国家的好办法。实事证明,国家实力贫弱只能是强国策略中的一枚棋子,最终还是会消亡。韩非子所讲的结论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消亡对所有的事物来说结果都是一样,这是自然规律。只不过,看透了结果,过程就很重要,合纵连横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生存智慧,而我们需要这样的智慧来延长生命。

韩非子简单介绍了一下合纵连横“从者,合众强以攻一弱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意思是:所谓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小国家去攻打一个强大国家;所谓连横,就是依附于一个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国。这都不是保全国家的好办法。大国玩战略,小国玩战术,大国可以合纵连横,小国就只能依附强国,当强国的小跟班。小国明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参加大国的合纵连横只是延缓灭亡的时间而已,并不能改变命运。所以韩非子说这不是保全国家的最好办法,最好办法还是依法治国,立自自强,富国强兵,像秦国一样。

【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chóu)之忠,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强以攻一弱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

策略服务于战略,最终成事还是实力。从衡之术只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非生存之道,生存之道还在于富国强兵。本质决定了你现在的价值,国家的实力决定了你是棋手,还是棋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