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逝的农具有哪些(那些消失了的农具)

不说太早的,就在农村联产承包之前,还一直活跃在农业生产中的很多农具,在联产承包之后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以至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是生活在农村的也都没见过,甚至见了都不认识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即将消逝的农具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即将消逝的农具有哪些(那些消失了的农具)

即将消逝的农具有哪些

不说太早的,就在农村联产承包之前,还一直活跃在农业生产中的很多农具,在联产承包之后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以至现在的年轻人,即使是生活在农村的也都没见过,甚至见了都不认识了。

单就我知道的,能想起来的就有如下几种。

一,点葫芦。是春天种地的重要工具,除了玉米这种株距比较大,需要刨坑垵种之外,像小麦,谷子,黄豆,高粱等等植株比较密集的庄稼都需要用点葫芦点种。点葫芦的主体是一米左右长的十多公分粗细的方形的木桶,一头连接着一条细长的布口袋,用来装种子,可以背在身上,另一头是种子出口,要细一些,再绑上一把草,来阻挡种子,不能自己掉出来。需要点种时要用一个小木棍敲打,种子才能掉下来。

点种也是个技术活,首先是不能点的太稀,甚至缺苗断空的,那要影响收成,俗话说有钱买种无钱买苗。但也不能点的太密,一则浪费种子,二则为间苗造成困难。要恰到好处,这要凭经验。因此每年种地是点种的一般都是固定的几个人,都是好庄稼把式。

这些用点葫芦播种的庄稼,都有个间苗的问题,像高粱黄豆之类还容易些,就是铲地是顺便进行,用锄头就解决了。最难的是谷子,刚出土的小苗又细又矮,必须蹲下身子用手间苗,这个活有专门的术语叫薅地,主要由女劳力干。薅地非常辛苦,干一会就腰酸腿疼,而且手指都被土和苗染成了黑绿色,几天都洗不掉。小苗稀疏点的还好,遇到密的地方,秒都挤到一起,都无处下手,每遇到这样的地块,妇女们就忍不住骂几句点种的眼睛瞎了。

二,石头滚子,这是打场脱粒用的。那时在生产队的时候,哪个村子都要有一个大场院,场院里都要有个百八十个石头滚子。平时就是静静的躺在那里,到了秋收完了打场(脱粒)时它就大显身手了。除了苞米棒子之外,所有的粮食都是靠他来脱粒。

打场时场面非常壮观,一个大场院要分成三四块场地,先把要脱粒的庄稼不薄不厚的铺好,这三四块场地就分别上三四套马拉的滚子碾压。每一套都有十几匹马拉着十几个滚子前后一行连在一起,用一根长长的缰绳拴在打头的马的脖子上,赶场的人拽着缰绳站在中间转着身,赶着这一套滚子队伍在粮食上绕着圈跑,这三四套滚子跑起来,人喊马叫,石头滚子响,混杂在一起,就是一台打场的交响乐。滚子一边跑,就有人拿着两股的大木杈一边翻动,直到打干净了,滚子才停下来,把秸秆收起捆好,把粮食堆起来,然后再打第二场。

那时为了及时交公粮,也为了不耽误过年,在年前就要打完,所以那时打场时黑天白天连轴转,直到所有的粮食都打完了才结束。

现在场院早就没了,粮食根本到不了场院,边收割边脱粒,收割完了粮食就都干干净净的进了仓库了。当年那些石头滚子也不知道都哪里去了,现在想找到一个都难。

三,扬锨。这个锨字虽有金字旁,但他确实是木制品,是一根长木把前头夹着一块长方形的木板,木板是胶合板,形制像铁锨,但把更长,锨板更大,拿起来很轻快。扬锨是扬场专用的。

粮食用滚子打下来了,但里面混有草屑,秕谷,不干净,扬场就是要把粮食处理干净。秋冬季节哪天都刮点小风,正好扬场。撮起一锨板混有杂质的粮食,迎着风扬出去,这样成熟的粮食沉,能顶着风飞出去挺远,不成熟的秕谷分量轻在近处就落下了,而那些草屑更轻,又落在秕谷后面更远的地方,这样就得到了干净的粮食。

扬场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扬出去的东西要画一条弧线,讲究的是粮食要粒粒散开,不能成团出去。如果成团扔出去,粮食和杂物裹在一起,就很难被风吹开,起不到扬场的作用。成熟的老手扬场时,拉开架势,不紧不慢的一锨一锨的画着弧线,如同天女散花,一会就扬完一大堆,在顶风的方向远一点的是金黄的一大堆粮食,近一点的是作为饲料聊的秕谷,再往后是一堆烧火的草屑,泾渭分明。

四,苞米穿子。和上面的几样相比,他退出历史舞台更早些。顾名思义,这是用来给苞米脱粒用的。那时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个大苞米架子装苞米,有的地方叫苞米楼子。其实叫楼子更准确,因为是用四根柱子支起来,在离地面一米左右修的像吊脚楼一样。生产队分苞米都是分棒子,再加上自己家里自留地生产的,家家的苞米楼子都是满满的。这么些苞米当时脱粒主要靠手搓。

完整的苞米棒子,籽粒挤得结结实实,很难搓掉,需要用专用的很粗的苞米锥子在苞米棒子上穿出几个道来,这样再用手搓就容易多了。用苞米锥子容易扎到拿苞米棒子的手上,要小心,因此速度慢,这样就有了替代苞米锥子的工具,苞米穿子。把一截小碗口粗的圆木中间分开,在平面处做成苞米棒子形状的凹槽,里面镶着一根锥子,这就是苞米穿子。使用时把苞米棒子放到凹槽里,快速向下滑动,比用苞米锥子快多了,还安全。这种工具不是很普及,不是每家都有,遇到谁家搓苞米了,就出去借来使用。

很快就有打苞米的机器出来了,但刚开始人们不认,说是把苞米粒子打碎了,宁可用手搓。但效率太低,特别是联产承包以后,苞米数量大增,根本就搓不过来,很自然的机器打苞米就普及了。

苞米穿子真是可以成为收藏品,我见过的苞米穿子因为长年使用木头都变成红色了,有了包浆,凹槽里面被磨出了很深的痕迹,光华闪亮,很有观赏价值。

消失农具,是一段远去的生活,我们正见证着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