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感恩意义的文昌塔(黄埔以文)

带有感恩意义的文昌塔(黄埔以文)(1)

“文风赫隽高千丈,笔势称雄敌万军。”这是印刻在黄埔区穗东街道南湾社区文昌塔上的门联,这座声名显赫的标志性建筑,承载了历年来南湾莘莘学子对于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的殷切期望。

带有感恩意义的文昌塔(黄埔以文)(2)

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摄

据穗东相关史料记载,文昌塔始建于清代1830年,南湾村人建此塔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纪念当年南湾村人麦瑞中举,例授进士文林郎;另一方面是祈求南湾学子文学发达、思维敏锐,是村民们朴素的思想寄托,由此也可见穗东南湾重视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

根据村史记录,南湾此地曾有不成文的传统:南湾的少年儿童凡开学前须由家长带领到“文昌阁”参拜文昌,回校后再拜孔子,以求求学之路顺畅无阻。

但对于文昌塔,很多人只知道它关于“文”的故事,却不知道这里还有一段关于爱国武人的传说。

据南湾村史及南湾村志记载,1841年,英国侵略者攻陷虎门炮台,悍然入侵广州。当时广州郊外三元里周边群众自发组织了“平英团”对抗侵略者,南湾村人麦溢勤(人称九虱勤)也召集了番禺、东莞等地的“天地会”成员加入“平英团”行列,抗击入侵英军。

据传麦溢勤自幼酷爱武术,年轻时跟一位花县拳师学艺,数年后他的武术、医术都十分了得,尤其是他的轻功过人,身似“麻鹰”能飞檐走壁。在“牛栏岗”及“四方炮台”两场战斗中,他随“平英团”英勇奋战,最终迫使英军暂时撤离广州。

但吃了亏的英国人转而威胁官府,扬言将毁约攻城。清廷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安抚英军,又向民众施压。后来,麦溢勤被清廷以罪犯头目悬榜捉拿。传说当年清军在南湾村“文昌阁”(即文昌塔)围捕他时,他从“文昌阁”三楼的窗口穿到对面河岸而逃脱。

带有感恩意义的文昌塔(黄埔以文)(3)

郑立华 摄

1966年,文昌塔被拆除。2011年,在黄埔区政府的支持下,南湾文昌塔得以重建,塔内外的塑像布置、仿古雕塑等均由村民根据村中长者口述筹备复原,社区更成立筹建组落实筹建工作,到多地采样,参考旧址图例及史料。最终在多方力量协作下,文昌塔得以重建恢复原貌。为此,文昌塔后还立了一个石碑,记载下重建塔时的捐助芳名录以作千古留念。

带有感恩意义的文昌塔(黄埔以文)(4)

画家林金明笔下的南湾水乡,文昌塔作为标志性建筑之一伫立其间。

复建的文昌塔以青砖建塔身,高三层,盖六角攒尖琉璃瓦顶,复原楼阁式塔身结构。底层塔门横匾“南天砥柱”,塔内供奉文曲星。二层挂匾“上达处”,内供奉财神。顶层匾额“高占”,内供奉文魁星。

文昌塔紧邻穗东南湾的清澈河涌,登塔眺望,水乡人家美景尽收眼底。一百多年间,新旧文昌塔见证了穗东人崇文好学的一面,也见证了穗东人尚武爱国的一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昌塔将继续见证勤劳奋进的穗东人谱写的穗东南湾现代新貌。

【记者 陈锦煌】

【编辑 邓菲菲】

(文中图片已获作者授权)

来源:微社区e家通海丝穗东( xxsbejtsdj)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