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

一、文字演变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2)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3)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4)

二、姓氏读音

拼音:qí

注音:ㄑㄧˊ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礻

简体部首:礻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5)

五笔86:PYBH

五笔98:PYBH

UniCode:U 7941

四角号码:37227

仓颉:IFNL

GBK编码:C6EE

规范汉字编号:3633

祁的部首笔画:4

总笔画:6

笔 顺:捺折竖捺折竖

盛大:祁寒(严寒,极冷)。

〔祁祁〕a.舒缓的样子;b.众多的样子。

姓。

祁 qí

〈名〉

(1) (形声。从邑,示声。右耳旁是“邑”的变形。从邑的字往往与区域有关。本义:地名)

(2) 县名

太原县。——《说文》。为今山西省祁县

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左传》

(3) 安徽省祁门县的简称

(4) 湖南省祁阳县的简称

祁 qí

〈形〉

(1) 大

其祁孔有。——《诗·小雅·吉日》

资冬祁寒。——《礼记·缁衣》

(2) 又如:祁寒(严寒);祁哀(大哀)

(3) 众多的样子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豳风·七月》

(4) 又如:祁祁(众多的样子;舒缓的样子)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献侯四世孙奚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氏纂》和《辞源》记载,春秋时期晋献侯的第四世孙奚,时为晋国大夫,受赐食邑于祁(今山西祁县古镇),以邑为氏,称祁奚。祁奚,字黄羊,晋国大夫。史籍记载,周简王姬夷二年(晋厉公姬寿曼十年,公元前570年),“祁奚请老”,可知时年祁奚至少在五十岁以上。其生年最晚也在晋灵公姬夷皋初年(公元前 620年)。祁奚“历事晋景、厉、悼、平四世(公元前599~前532年)”。那么,既便从晋平公姬彪继位初年(公元前 557年)算起,其享年应在六十岁以上。如果以晋平公卒年计,则可能有八十余岁,可谓长寿。在祁奚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祁氏。晋国祁氏一族还有许多分支,如祁成氏、祈夜氏、祈射氏等,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祁氏,世代相传,史称祁氏正宗。

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分封的原始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据史籍《广韵》记载,黄帝共生有二十五子,他给其中的十四个儿子分封了十二个姓氏,其中就有祁氏,是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这十二个姓氏是: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为百姓之祖一。

源流三,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尧帝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帝尧伊祁氏,亦称伊耆氏。

上古时期“祁”与“耆”二字通义,因此在帝尧的后裔子孙中,很早即有祁氏、耆氏,后皆统一为祁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6)

源流四,源于陶唐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少昊之后裔中有祁氏,属于以谥号为氏。祁,在两周时期为一种谥号称谓。在史籍《左传·庄六年》中记载:“邓祁侯。谥法,经典不易曰祁。”古人称死抱着经典之制不放的人和现象为“祁”。邓侯认为自己是楚文王的舅公,外甥焉有攻打舅舅之事?结果外甥还就真的把舅舅的国家灭了,堪称“祁”人也。因此,楚文王给邓侯上的谥号即为“祁”,史称邓祁侯,以警后世。

邓祁侯的后裔子孙和邓国故民,多有以先王之谥号为姓氏者,称祁氏,世代相传。

源流五,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官吏祁父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祁父,是《周礼》军制中掌管军事典制之重臣,一说是管理兵甲的司马。在西周军制中,主政不主兵的军事统领,称祁父,这在《史记·谥法》中有明确注释:“治典不杀,曰祁。”后世的历朝历代,将犯了重罪后而不判处死刑的罪犯称作“祁人、祁案”,即源出于此。

在祁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祁氏。

源流六,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祁子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石祁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祁氏、石氏,世代相传。

源流七,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祁氏,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古都白丁一族初在新安郡(今安徽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在历史文献《扬州府志》中有记载。后有族人以居地祁门为汉化姓氏者,即称祁氏。

回族祁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地区。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7)

源流八,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甘肃地区西宁(今青海西宁)的土司,以及碾伯(今青海乐都)的土司为蒙古族人,是元末明初归降明太祖朱元璋的蒙古驻军首领,被明太祖赐汉姓为祁氏,因西宁、碾伯,地处祁连山地区,属于取其驻地名称为氏。

⑵.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略》中记载,蒙古族都讷亨氏,亦称德赫氏,源出蒙古新巴尔虎毕喇尔部落,通古斯语为Duneheng,世居巴尔古(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东部),后多冠汉姓为祁氏。

⑶.蒙古族道劳·道古森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孛尔只斤氏,是其氏族的一个分支,在明朝时期即已经冠汉姓为祁氏。

⑷.蒙古乞颜氏,源出蒙古最古老的部落乞颜部,在元、明时期皆已有冠汉姓为祁氏、齐氏、陈氏、秦氏等者。

源流九,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奇德哩氏,满语为Cider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齐氏、祁氏。

⑵.满族奇塔喇氏,亦称奇特拉氏、祁他氏,满语为Citel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苏里(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松花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祁氏、齐氏。有人考证与喜塔喇氏为同姓异写。

⑶.满族喜塔喇氏,亦称奇塔喇氏、喜特勒那氏,满语为Sitara Hala,汉义“指甲”或“插孔雀翎的管”,世居尼雅满山(今辽宁新宾)、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果勒敏珊延阿林盖吉(今长白山地区)、佛克顺(今辽宁新宾)等地,多冠汉姓为祁氏、赵氏、图氏、祝氏、文氏、齐氏、孙氏、希氏、奚氏、喜氏、线氏等。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8)

源流十,源于土家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土家族祁嘎氏,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汉姓为祁氏。

源流十一,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保安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祁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祁氏,世代相传。

四、得姓始祖

帝尧、邓祁侯、祁奚、石祁子、古都白丁。字黄羊。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悼公时任中军尉,后因年老请退,初荐其仇人解孤代己,因解孤未及赴任而卒,又荐己子祁午以代,孔子赞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可谓尚公矣。”晋平公即位后,被任为公族大夫。本为姬姓,晋平公一年(公元前556年)食采于祁,遂以地为氏改姓祁。后世子孙遂尊祁奚为其得姓始祖。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9)

五、人口分布

祁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一位,人口约一百零五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6%左右。

祁姓发源于祁地,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晋顷公十二年(前五一四年),祁奚之孙祁盈因罪被杀,食邑亦被没收,此后祁姓子孙散居晋地。三家分晋后,发源于祁地的祁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散居开来。西汉时,见诸于史册之祁姓有杨王孙友祁侯它(一作祁侯),新丰(今陕西渭南西南)富人祁太伯。可见此际已有祁姓定居陕西。魏晋南北朝时期,祁姓见诸史册依旧鲜少,但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祁姓郡望有二:一为太原郡,一为扶风郡。表明此际至隋唐,祁姓家族曾长期繁衍于上述两地,并且人丁兴旺,声誉响亮,后期他地之祁姓亦多由此二处分衍而出。此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北民大迁徙的时代。由于北方士族大批南迁,祁姓南迁也势在必行,如三国时吴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祁庚,此际见诸史册者还有北魏河东(治今山西夏县)人祁纤。隋唐时期,祁姓在北方分布更广,今山东、甘肃都有祁姓人入居。两宋之际,尤其是南宋以后,南方之祁姓逐渐兴旺起来,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都有祁姓人定居,名载史册之南方籍人士也逐渐多了起来。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导致今中原、华东、中南之地人口锐减。明初,山西祁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祁姓在全国分布更广。清中叶以后,始有沿海之祁姓迁渡台湾,以及南洋诸国。如今,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祁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

祁地一说是黄帝分封得姓的14个儿子之一的封地,今山西境内。五胡乱华时开始从山西迁出,隋唐之前多分布在北方。南北宋时期,由山西、山东开始向江浙一带迁徙。但山西祖地、山东、甘肃等地仍有保留氏族。明清时期,江浙祁氏开始继续向南部迁移,今华南地区祁姓多是那时迁至。另清中及晚清,山东烟台、威海等东部半岛祁姓一部为生计开始闯关东。今东三省除祖上是满族、蒙古族,其他汉族祁氏均祖籍山东亦是印证。

从以上迁徙的时间和分布来看,祁氏迁徙是随着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潮同时出现的。一次是随魏晋南北朝开始迁移,一次是南宋后期的移民潮,一次是明末清初的时期,一次是清末开始的闯关东和下南洋。这样来看,祁姓氏族和中华民族其他姓氏一样,面对战乱、饥荒,多经历劫,而又繁衍不息。另外祁姓也分布在北京地区。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0)

六、家谱文献

山西寿阳祁氏世谱不分卷,(清)祁文汪原编,祁韵士述,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修,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祁隽藻刻印木刻活字印本。

上海松江祁氏族谱一卷,(清)孙秉鉴辑,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绍兴山阴祁氏世系表不分卷,(清)祁昌徵撰,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祁文行钞本,有附录不分卷。

浙江韶兴山阴祁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江苏江阴澄江石庄祁氏续修宗谱八卷,(清)祁奎南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宝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湖北当阳黄州祁氏族谱四卷,(民国)祁世甲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举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1)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八、字辈排行

河北和村镇金村:“仲伯有秉大国旺宗万思文景广林之洪维义德生本子治显跃照世明繁荣兴华振山岳满怀喜悦庆吉祥任佩安康家业顺浩盛福禄永朝阳”

河北临城祁氏字辈:“大宗士广进志春文秀……”。

河北沧州市祁家洼村:“树功建业百世长青遵守先范教育后昆……”。

安徽安庆必大学自贵允宗支敦信明义崇德尚贤正家定国启后承先绪宏业广体立用全诒谋克绍景福长延......

亳州祁庄(祁小庙):文广克俊德明善....

安徽阜阳祁氏字辈:和士泽长。

安徽霍山祁氏字辈:怀宗道仁贤(原俊)。

南京盐城阜宁祁氏字辈:“平维昌广崇尚正学修德毕法”。

沭阳祁氏字辈:“兆(官)宝增锡(习)川树传家友……”。

建湖祁氏字辈:“恒立学石东兆万里...”

盐城市盐都区:“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耀景文彩宝长寿福贵金;中原乾坤定家财永兴昌”

连云港市赣榆区:国朝廷臣洪德昌明继学承志恒振家兴

石家庄灵寿祁氏字辈:“德审术士永进连登秉新合厚”。

庐江祁氏字辈:“道德增林太……”。

湖北家登忠厚胤德昌远祖道大光世代贤良(湖北随州)

湖南常德临澧河北廊坊祁氏字辈:“开怀圣德文(仁)保(永)长(冠)春(士)”。

湖南省桑植祁家大院:朝学应知仕正大光明文。运开怀圣德世远景前方。福宝超强久庆都启瑞祥。中人承祖泽诗里韶书香。登选皆金玉家声继古堂。

湖南常德“国正天心顺光清明自安文武保朝廷忠孝传家邦”湖南湘西的

甘肃和青海祁氏字辈:“克国发永昌……”。

祁氏一支字辈:“仕义成学耀祖显守进德修业永世钦崇”。

广西钦州祁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尚光高秀(文仕)兴广泰元崇善宏开世代盛。

东北"凤兰文志建

本溪:北连悦金锡洪德本溪

辽宁盘锦山东迁过来:德国宝鹏

辽宁:德国宝鹏继

辽宁沈阳:云景永贺

辽宁沈阳:清光照汝志国安邦

辽宁山东蓬莱来:殿学福广

辽宁沈阳:德广事业兴秉善永安宁。

长春树功健业百世长青

吉林来:盛国奎永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2)

山东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祁庄:凤云连宗传继相同广文兴毓万世长青

烟台海阳市里店镇上于朋中于朋下于朋三村以及野鸡夼村全村姓祁。据传由山西老槐树迁徙而来三百余年。

河南滑县:建新祖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天曰广兆圣;福来庆祥云;兴立传毓德;继守世永昌运万兆新文绍祥庆国本汉书培彦敬广铭四洪振

山西:德仁永冠

山西阳泉:建谋图永久.恕德远长流.

山西:光宝寿树荣恩国庆令禹朝章

山西:映有万复生世玉满

山西:如德占学玉

山西:德贵永学

山西世和运开守承先红

山西太原世和运开守承先红绪(红和绪是和应城联系起来的思书科第万代延长山西太原汉川?筱焰培

山西高平孝义村文字世升志。元光允清鸿。际伦于祥瑞。

广西仁仪礼智信尚光文仕(高秀)兴广泰元崇善宏开世代盛

云南广西来仁义礼智信尚光高仕兴同福连东沧朝廷汉文章

九、姓氏名人

祁午:春秋时人,晋国大夫。祁奚之子。晋悼公四年(公元前570年),代其父为中军尉。晋平公时,曾率军至曲沃逐栾盈。

祁盈:春秋时晋国人,祁午子,晋顷公时大夫。家臣祁胜、邬臧易妻淫乱,盈将二人收捕。祁胜通过贿赂荀跞向晋侯进言,诬陷祁盈,祁盈遂被晋侯所杀。

祁纤:河东人,北魏时方士。相法高明,魏太武帝十分欣赏他,拜他为上大夫,不久被罢职。

祁序:江南人氏,宋代画家。工画花竹翎毛,兼长水牛及猫。

祁宰:江淮间人,宋金间名医。北宋末,以医术补官。金兵攻破汴京后,被俘,进而入太医院。累迁中奉大夫、太医使。后因上疏反对攻宋,被杀。

祁顺:广东省-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明代大臣。天顺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祁敕:广东东莞人,明代官吏。正德进士,授刑部主事。后任刑部郎中,以善决疑狱著称,民呼之为祁佛爷。曾外放出任饶州知府。

祁鹤:山西省安邑(今夏县)人,明代官吏。正德年间进士,累官至山东副使。嘉靖间镇压山西青羊山抗拒官府之民众,特受节钺。

祁伯裕(光宗):河南省滑县人, 明朝大臣、诗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礼部郎中、陕西提学副使、按察使、布政使、甘肃巡抚、兵部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三边总制、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著有《关中陵墓志》、《余清馆集》《南京都察院志》。

百家姓中的小楷字体(祁-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13)

祁焕:江苏省吴县人,清代画家,善画兰竹,晚年自成一家,颇有古穆之趣。喜好收藏古彝鼎图书,蓄古砚尤多。有《二十八砚斋集》。

祁顺之:岐州扶风(今陕西省-乾县)人,唐代大臣。唐玄宗时累任左司员外郎。天宝五年,任刑部员外郎,受诏至北海斩杀太守李邕。六年,撰写《开梁公堰颂》。唐肃宗乾元二年,编撰《南叟训》。

祁韵士:山西省寿阳人,清代官吏、地理学家。乾隆进士,累官至户部郎中。后受牵连入狱,并流放新疆伊犁。嘉庆十六年聘为兰州三山书院主讲。熟悉满文,热心研究西北山川疆域和各部族历史。有《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伊犁总统事略》、《藩部要略》等。

祁土贡:山西省高平人,清代大臣。嘉庆元年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广西巡抚、刑部尚书等职,死于广东巡抚任上。

祁隽藻:山西省寿阳人,清代大臣。嘉庆进士。曾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同治初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位同宰相)。其提倡朴学,喜好词辞,擅长书法。有《马首农言》、《勤学斋笔记》等。其弟祁宿藻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和江宁布政使。其子祁世长亦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著有《翰林书法要诀》、《祁文瑞公年谱》。

祁兆熙: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清代官吏。官至知府。在广东十七年,历办督署洋务等事,熟悉外国事务。同治年间护送中国首批留学士赴美。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