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日本的历史。纵观日本这个国家的千年历史,它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负担,它的文化给人一种中性的特点。日本人很“务实”,一种发现不合时宜会果断抛弃曾经所有的“务实”。他们大胆接受外来文化,并与自身加以融合。19世纪中叶,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一样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避免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明治维新是西学东渐、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那么,影响日本近代发展的明治维新到底做了哪些改革?它又是如何促使日本得以崛起的呢?它到底学习了西方什么呢?它对未来的日本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下面我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日本的明治维新。

希望大家动动自己的小手,大家的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爱好历史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多多交流。

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崛起的开端,从弱到强的转折

民族危机前的日本

19世纪的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京都朝廷的天皇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实际上只是最高精神象征。以将军为首的江户幕府是最高行政机关,一切诏令均出自幕府。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1)

幕府

从18世纪起,日本自然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过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19世纪中叶,日本的资本主义因素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以江户、大阪和京都为中心形成了全国商品经济网,商业城镇不断出现,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幕府体制赖以存在的自然经济基础。日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商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在政治上无权,因而对幕藩体制十分不满。下级武士的特权地位日益下降,幕府和各各藩领主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每况愈下,他们对武士或裁剪人数或减少禄米,使这些武士陷入窘境,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有的甚至被迫卖掉武士身份和继承权。许多中下层的武士成为了无主的浪人。沦为浪人的武士被迫从事他们昔日所鄙视的商业和手工业或者当医生、当老师甚至充当那些豪商们的养子。

经济地位的变化,改变了他们传统的道德和社会观念。一些下级武士逐渐向新兴的资产阶级靠拢,在思想上滋生了反幕府求改革的意识。而日本的农民和城市下层人民生活依然困苦,反抗斗争频频发生。幕府为挽救危机曾经进行过改革但均遭到了失败。而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西南诸藩,由于采取了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措施而取得成功,西南诸藩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得到增强,后来他们成为“倒幕运动”的大本营。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2)

幕府武士

日本自锁国后,只有荷兰商人来日本贸易,荷兰人把西方商品输入日本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由于日本主要是从荷兰人及其著作那里了解和学习西方,因此,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被称为“兰学”。在“兰学”的影响下,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中出现了一个通晓“兰学”的新知识分子集团,代表人物有高山晋作、伊藤博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他们逐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想法。在“瀛洲危机”到来之前,他们成为倒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

日本的民族危机

正值日本封建制度危机之时,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又造成了日本社会严重的民族危机。德川幕府对外长期实行锁国政策,锁国政策虽然起到了暂时阻止外国资本入侵的作用,但也使日本孤立于国际社会,不利于日本社会的发展。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纷纷侵入亚洲各个国家,日本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殖民对象。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柏利携带要求日本开港的国书率领舰队来到江户湾,威逼日本开港,日本托词,来年作答。1854年3月,柏利再次率舰队前来,软硬兼施,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美日签订了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也叫《神奈川条约》。依照条约,日本开放下田、函馆两港,允许美国船只停泊和在日本设置领事馆以及享有最惠国待遇等。这份条约标志着日本锁国政策的结束。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3)

《神奈川条约》签订

1858年,美国又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接着,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也强迫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故史称“安政五国条约”。幕府被迫再开四个港口和江户、大阪两个城市,承认西方国家在日本的治外法权、租借权、驻兵权、协定关税权等。这些不平等条约使日本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倒幕运动

在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日本人民深受洋商、洋货倾销之害。而屈从于欧美殖民者的幕府成为了众矢之的。西南强藩首先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反对幕府专制,维护国家主权。于是下级武士与手工工厂厂主、商人和新兴地主结盟形成“倒幕派”,西南四藩成为倒幕运动的大本营。

1867年10月,倒幕派在京都密谋策划取得了年轻的睦仁天皇的支持,以天皇的名义颁发“讨幕密诏”,随后,讨幕联军东进。末代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了消除倒幕派起兵的借口和保存自己的实力,以退为进假意宣布辞退将军职务还政天皇。倒幕派立即调集军队控制京都皇宫。1868年1月3日,以天皇名义宣布王政复古,废除幕府成立天皇新政权。新政府下令废除幕府一切官制,剥夺其全部权力,责令庆喜交出领地。庆喜拒绝承认新政府,准备以武力推翻新政府。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4)

庆喜将军

庆喜率领1万5千人的军队从大阪向京都进军,挑起了内战,史称“戊辰战争”。幕府军抵达京都西南的伏见、鸟羽两地时与新政府军激战,幕府军大败。这次大战后,新政府宣布庆喜为叛逆并敦促各方藩主表态要求其忠于新政府和参加倒幕战争。由于大势所趋,各地藩主只得照办,政府军节节胜利,1868年4月,德川庆喜在江户被迫投降,随后政府军又剿灭了幕府残部,取得最后胜利。统治日本长达两百六十五年的德川幕府被彻底推翻。

1868年7月,新政府将江户更名为东京。9月,又改日本年号为明治。1869年3月,明治政府正式迁都东京。

明治维新

从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政府改革并实施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废除封建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史称“明治维新”。1868年4月到6月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了纲领性文件《五条誓文》和《维新政体书》。前者是新政府改革施政纲领,后者是关于国家制度和机构的法令,明确了日本走现代化道路的方向。为了具体施行改革,明治天皇组建了包括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等人在内的使节团队赴欧美进行国事考察。考察团成员在了解西方的过程中更感悟到日本必须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5)

明治天皇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幕藩封建体制,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其具体措施其一是废藩设县,政府命令藩主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权,藩主迁居东京由政府发给相当于他们领地收入的俸禄,他们所欠的债务由政府来偿还,废除了全国260余藩,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士和县令。废藩设县的成功消灭了封建割据,使新政府掌握了地方政权,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并在事实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成为明治维新中一次深刻地革命性的变革。其二是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宣布赐民平等,除天皇皇族外,全国居民分为华族、氏族、平民等级,允许平民使用姓氏。随后,又逐渐剥夺了旧统治等级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取消了等级间的职业、通婚、生活规则的限制。但在这方面的改革却很不彻底,皇族、华族仍然拥有特权,贱民仍然受到歧视。明治政府还采取措施取消了武士的特权,一方面废除了一般武士均可对平民格杀勿论的特权,从而彻底地废除了过去武士享有的统治权;另一方面逐渐削减武士的俸禄,最后于1876年8月命令所有领取俸禄的人一律要献出俸禄,政府则一次性发给公债券,赎买了武士所享有的封建财产特权。而1872年实行的征兵制剥夺了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自此,武士作为一个特权等级被消灭了。他们中的少数人成为了新兴的资本家和地主。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6)

明治维新的负责人

第二,改革土地和地税制度,建立了新的土地制度。1872年2月,政府明令解除了幕府颁布的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宣布赐民可以自由买卖和拥有土地。经过全国重新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与土地执照,确定其土地所有权。1873年,政府又颁布了地税改革法令。这一系列的措施,使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以近代的纳税方式确立了适宜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土地所有制。地税改革把农业纳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从而解决了当时日本政府的财政困难。尽管在地税制度下,农民的负担并不低于封建时代的地租,但是却成为明治政府的财政经济基础,也是其初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第三,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的指导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长效措施,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1868年3月颁布的《五条誓文》反映了地主、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要求和近代化意向。1871到1873年,政府派出了岩仓具视为首的约50人的使团出访欧美12个国家。使团一边访问一边将西方国家的情况和经验介绍回国。政府则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进行改革。“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这三大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出来的,成为了国家近代化的总方针。政府在这一总方针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7)

明治维新

第一,在“殖产兴业”方面,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岩仓使团通过对欧美各国的考察认识到迅速建立近代大工业是日本的当务之急,政府利用国家的各项资金,使用和引进大量外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方式创办了一批国营的模仿工厂以劝业示范,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政府还取消了商业垄断和行会组织;设立通产公司、奖励贸易、废除关卡、统一全国货币和汇率;发展交通和通讯事业等,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政府大力扶持和保护下,从80年代中期起,日本就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工业革命的影响扩展到当时日本各个主要产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得尤为迅速。到90年代初,日本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纺织业等轻工业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第二,在“文明开化”方面,大力发展近代教育,为近代化培养和输送资本主义建设人才。“文明开化”是指明治政府全盘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进一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的文化运动。从教育入手是吸收、消化和运用西方文明的最好途径。为了统一领导全国教育事业,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了文部省,系统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制度。1872年,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志》,效仿西方国家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和普通学校、师范学校、实验学校的近代教育体系并努力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政府还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青年到欧美留学。各项教育改革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其他维新事业的进行输送了必不可少的人才。

第三,在“富国强兵”方面,建立现代化军队和警察制度。“富国强兵”是“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最高目标。在军队建设上,日本主要是仿效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使用新式枪炮。1874年,又建立了由内务省统一领导的国士警察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日本在建立现代军事制度的同时,政府向军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新式军队称“皇军”;政府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就要求军队把天皇当做神来崇拜,强调军人奉行忠君、绝对服从、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8)

日本军队教育

明治政府虽然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但它的统治方式却是专制主义的,从而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在日本掀起了一场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的群众性政治活动,给当时的明治政府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人民斗争的压力下,明治政府不得不于1889年颁布了帝国宪法并在1890年召开了第一届帝国议会。虽然在建立议会之初,人民还享受不到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但毕竟确立了君主立宪形式资产阶级国家体制,使统治者在施政时不得不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比之于赈济国家的绝对专制还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倒幕维新运动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它通过内战结束了封建幕府统治,通过一系列维新改革措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具有明显的不彻底性。日本因此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一跃成为对亚洲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侵略大国。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向邻国中国和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因素

那么,为什么日本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同样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却能够取得成功,实现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中国不能实现呢?其实在我看来明治维新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改革。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9)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首先,不抠字眼的话,明治维新就是一场改朝换代,它是倒幕之后上层统治集团完成了更替,原本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利益关系网络被重洗,大量利益需要重新进行分配的结果。明治维新是一次改朝换代后的建制运动而不是一个衰老的改良运动。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政治传统,不能说没换皇帝就不是改朝换代,别忘了,明治时期可也有萨长幕府的雅号。举个例子,明治地租法中重新丈量土地,确定税基。在农业时代,重新丈量土地是要得罪整个地主阶级的,是大多数已经度过开国期的政权想做而做不得的事。享保年间德川幕府最后一次丈量土地距离1872年明治丈量土地已经过去了150多年。这150年间隐瞒了多少土地可想而知,而这次明治的丈量让新政府获得了多少收入呢?明治五年,土地税占收入的四成,明治十年时占收入的九成,可以说如果没有重新丈量土地而获得的收入,明治维新必将失败。

而比丈量土地更难的是国家的统一与集权,而这也并不是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结果,而是维新的前提。每个政权随着政权的运行都会产生大量冗员不仅占有大量社会资源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谁也动不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来自这个系统之内很难摆脱系统的影响。德川幕府后期就是如此。而在明治维新中政府打倒了武士阶层的代表将军和藩主,使他们没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支持,无法对政府形成威胁,但在当时的大清阶级的代表并没有被打倒,自然也就无法实行这样的政策来加强集权,更不要说进行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了。

明治维新是怎么让日本变强(羸弱的日本是如何崛起的)(10)

幕府旧址

现在可以想一想,如果日本政府推翻旧政权,没有重新丈量土地,没有废藩设县,明治维新真的能够成功吗?近代日本的启动资金是来自西方还是改朝换代。没有这些启动资金,1894年的日本不要说和北洋打能打过南洋水师都还是个未知数。至于学习西方重要的不是思想而是条件,因为一个政权大规模向外学习,本身就会触动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如何突破限制比如何学习更加重要,比如如果不使用“中体西用”的方针,科举靠圣人之道进行选拔的合法性就没有了,没有了科举这个统治基础,大清可能立刻就要亡国了。日本即便不出于对外学习的目的,新朝建构也能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的。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从来就不是一个范畴之内的事,日本真正跟洋务运动对应的事件是幕末改革,而幕府最后努力进行的改革不也没有取得成功。老实说,以改朝换代后重新确立建制的标准去衡量的话,明治维新谈不上特别成功,短短几十年后新的利益集团就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如何辩证的看待明治维新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