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及六个注意点(只要学会这四步)

文言文太难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不就来了本文为大家介绍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分组推连”四步翻译法,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及六个注意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及六个注意点(只要学会这四步)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及六个注意点

“分组推连”四步翻译法。

文言文太难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不就来了!本文为大家介绍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分组推连”四步翻译法。

分:重新断句。将一个完整的分句,分成若干个词意相对完整的语法成分。并保留不可拆分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年号等)。

如: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组:根据专有名词的语法位置,其余成分按照基本语法规则,以专有名词为核心进行迁延组词。

如:“弘赐堡”为地名。“诣”,到……去。“岁”与“诣”相连,作状语,组词为:每年。“威”,威严。“德”道德。“诸”,诸多。“部”,部族,部落。“拜”,下拜。“哗”,喧哗。“自”,从;“是”,这。“自是”,从此。

推:当某个成分无法译出或直译不合逻辑时,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出其含义。

如:“罗”,可以先将其组词为:罗圈。也就是“罗”与“圈”在字义上有所关联,联想后文的下拜,据此推断,可将“罗”译为:围成一圈。“休息”,如果不翻译,或者译成:休养生息,都不符合原句语境。既然是“边境”作“休息”的主语,可将其译为:安宁和平。

【注】推断实词含义时,要善用组词法。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汇中,若两字词性相同,则两字字义在文言文中很可能相同。如:善良,在文言文中,“善”和“良”都是“好”的意思。

连:补充原句中省略的成分,去掉原句中不译的虚词,如遇特殊句式,将语序调至正常。字字落实,按现代语法原则将每个成分连成完整的句子。

如:王崇古每年仍然会去弘赐堡宣扬皇帝的威严和道德, 诸多部族的人围成一圈下拜,没有敢喧哗的人,从此以后边境就变得安宁和平了。

实战演练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答案】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解析】

(1)

分: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组:每:常常。纵:纵容,纵使。剽掠:抢劫掠夺。利:顺利。不利:不顺利,失利。辄:总是,就。

推:“小”形容“不利”,作状语,表程度,译作:稍微。“引去”,结合语境,应为撤退之意。“徜徉”,二字偏旁均为双立人,其意与行走相关,结合下文的“无斗志”,应译为:徘徊游荡。

连:结合原文,可在“每纵游骑剽掠”前补充主语:契丹。最后连词成句即可。

(2)

分: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单于”为专有名词。

组:若:如果。欲:想要。货财:货物钱财。赐:赐予,赐给。

推:“故事”,故:过去的,旧;事:例。故事:旧例,先例。“宜”,组词:适宜,适宜的事,就是应该做的事。结合语境,“宜”译为:应该。“许”,组词:许可。“这事我能做么”“可”。所以,回复:可,就是答应了。“许”译为:答应。

连:介词“以”可译为:把。最后连词成句即可。

超轻松·课内文言文优能提升,解决一箩筐文言文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