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是五次北伐(诸葛亮的北伐六出祁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是五次北伐(诸葛亮的北伐六出祁山)(1)

汉主刘备永安去世!后主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候领益州牧,政事大小,皆由丞相诸葛亮来决定!

诸葛亮内修政理: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兵精粮足之后。认为当今之势: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决定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长安。

当其时形势魏占东汉十三州之九州,蜀占一州吴占三州。在经济,人力,物力,对比上,魏强而蜀弱。力量悬殊,这是当时重要客观原因!蜀军从汉中北伐中原,必须通过几百里的高山险谷。地形险阻:进军只有两个方向选择;一是出秦岭入关中,路近而险峻。另一路由汉中经阳平关,武兴祁山至天水,路远而道平!

据当时的形势和特点来看:蜀军运输困难,粮草从剑南运到前线,千里迢迢难以跟上,故利于速战,而魏军在本土作战,后方供应不成问题,利于持久战。诸葛亮未能取出奇制胜的之策,而是绕道祁山: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绵延约50华里。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三国时魏蜀必争之地。)用稳打稳扎,一面平推的战术,这恰好中了魏国司马懿坚壁固守,持久作战之圈套!

公元228年,诸葛亮与群下计议攻魏,行伍出身的名将魏延向诸葛亮提同一个发人深省的建议“奇兵冲其腹心,“镇守长安的夏候都督胆小无谋懦弱无能: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秦岭以东,当子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丞相可大驱土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这正是一条奇正相合的好计,结合当时的敌情,道路,是切合实际的!有一定的正确性的,后来司马昭懿曾对人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用兵,先从子午谷征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这从侧面说明孔明过于小心谨慎,造成蜀军作战指导上的失策诸葛亮却认为魏延之计:非万全之策“因而固执地决定从“陇右争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是五次北伐(诸葛亮的北伐六出祁山)(2)

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认为五千人马入山谷太险,加以拒绝!魏延又说:丞相从大路进发,彼必取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进而得中原!故不用延计!孔明依然坚持从大路进军!其实:奇兵:出奇制胜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是出伐中原魏国无备,二是魏国主将无能,三是魏延出奇兵有准备,又自愿率兵.孔明以五千人入谷太险,实事上,用孔明出大路的方案何止损失五千人马!后来他六伐中原,旷日持久,攻城不下,粮草不继,最后以失败告终!

孔明按自已的方案;派赵云,邓芝等大张旗鼓出斜谷道,暗地亲率大军主力沿汉水上溯,北出祁山,想先取陇右,然后夺取长安!

魏明帝自刘备死后,一心享受大兴宫室,园林,毫无防蜀准备,及闻亮出兵祁山,南安(今武山县西北)天水,安定(今镇原县南)三郡皆叛,关中大震,魏朝野皆震,魏明帝急调兵拒之。诸葛亮遣马谡前往街亭,(今庄浪县东南)阻止魏军西进,但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意图,舍水源而上山,不下据城,魏军断其水道,谡军大败,土众离散,诸葛亮被迫搞撤军汉中!第一次北伐由此失败!231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因千里出国作战,魏军坚持:持久战,蜀军终因粮草不济,被迫再次退军!后来数次北伐,终难突出魏军的防线,劳师无功,诸葛亮因操劳过度,在北伐前线出世,终年五十四岁!

不少历史学家都从祁山作战中,看出:诸葛亮在用兵上的不足之处,尽管他足智多底,满腹经纶,但在用兵却太保守!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语肯切“亮治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里说的短,主要是指孔明在祁山作战中,每次都是稳打稳扎的战术,却不:勇敢大胆的直插敌人的纵深腹地,出奇制胜,他的短是在战役,战术上过于谨慎,没用奇谋,并非短在战略设计上,

三国演义上尽量将诸葛亮造成智慧的化身,但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什么取进,这一重大历史实事,是不能违背历史实事的!

最后邓艾一支奇兵,阴平渡险,迅速挥师夺江油,取涪陵克绵竹,最后迫降了成都的刘禅,使西蜀政权毁于一旦!而敌人最终用的也就是:奇正相合的奇兵,正面是钟会的大军,奇兵便是邓艾的轻兵!

诸葛亮的长处正如陈寿所说,在于安抚百姓,昭明礼法,制定适宜的政策法令,他一生皆能开诚布公,凡精忠为国的,那怕是仇敌都要受到奖赏,而玩忽职守的,触犯国法的既是是亲朋也要加以处罚,处理公正,没有有怨恨他,是治国理良的良才,却未能取得成功,这大概是因为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长处吧!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不尽(三国志)

诸葛亮的志向是“前进则要龙骧虎视,一举扫清天下,统一中国,后退也占据边疆,震荡一下,他认为在自已去世后,蜀国便没有进军北伐中原,与魏国抗衡的人,因此他年年用兵不止,屡屡炫耀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是长于治理和训练军队,在应用谋略,出奇制胜这一方面却正是他的短处,他治理国家的能力远远高于军事指挥才能!然而他的对手,却是当世杰出之才(司马懿)。加上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他本应取守势,却不顾实际情况的进攻,因此连年兴师动众,却未能争取到成功!可惜诸葛亮当时没有象韩信那样的名将,因而难以建立功业!(三国志)

诸葛亮在中国家喻户晓晓,一千多年来,人们将他作为智慧与聪明的化身,这当然有些艺术夸大,但他确实是一个才智非凡的人物!故有“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是五次北伐(诸葛亮的北伐六出祁山)(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