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

《人世间》中周家有儿有女,有在身边养口体的周秉坤,也有为父母养心智的周秉义和周蓉。周志刚这个老工人是自豪的,他期待团聚,我们能理解,周秉义和周蓉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期待,我们也能理解周秉坤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也让他十分欣慰,但,我同样理解周秉坤自卑的根源,其实是父母的偏心和偏爱。

父母的爱可以均匀分配吗?

当然不是,这个问题不用看剧,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都能给出答案,通常说自己是一碗水端平的都是父母,他们完全可以试着去听听子女的心声。以剧中人物来说,周志刚从不否认自己偏心女儿周蓉,因为只有一个女儿,因为她懂事、聪明、漂亮。

19集、20集有两场戏,分别是周志刚与周秉义的促膝谈心,周志刚与周秉坤的不欢而散。我们不妨看看,老父亲是如何对待儿子的。

对周秉义:催生、安慰、托付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

周志刚直接问儿子,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他说自己当家,周蓉也当家,秉坤也可以当家,但是秉义好像在家里没有地位,说了不算,生育的问题拖了这么多年,周秉义也知道拖不下去了,索性就按照自己计划好的,说是自己在兵团受伤治不好,是自己的问题无法生育,这话说出来,周志刚差点哭了。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2)

周秉义确实是一个好男人,他对自己的爱人的守护是值得赞赏的,他选择了欺骗自己的父亲,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周志刚先是问了一下冬梅什么想法,然后问的是郝冬梅父母是否知情,他去握住了儿子的手,用自己的方式安慰孩子。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3)

说起郝冬梅上边的两个哥哥没找到,为了事业和革命人家的孩子也没了,引申到有没有孩子,他自己有没有孙子都无所谓,男人一辈子,轰轰烈烈做成事业,为人民服务才是正道,我觉得周志刚真的是明事理,很多话都不过时。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4)

周志刚和周秉义喝酒讲了很多,他讲了自己跟父亲之间的小故事,说了“老小孩儿”的另一层意思,告诉儿子,我老了,以后我要听你的,未来这个家就要靠你来支撑,我们周家一代更比一代强,三十岁的你,比三十岁的我,强得多得多。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5)

他评价周蓉是聪明、要强、任性,但是她是一个女人;评价小儿子老实、勤恳、能干,觉得这样的人生活得不会太差,但是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子女中,他最寄予厚望的就是大儿子,这个从小学、初中、兵团一直优秀到北大的儿子。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6)

老演员演得真好,有些话会让观众感觉,这就是老父亲跟我说过的话吗?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家庭的责任,父辈的期望,不管是在八十年代,还是在当下,其实都没有发生太多变化。父亲对周秉义很满意,所以才有了这种传承式的托付。

对周秉坤:理解、解压、痛骂

周志刚对小儿子不满意吗?我觉得不是。

周志刚带着全家出去拜年,有考虑过秉坤的感受吗?我觉得没有。

周志刚说理解小儿子的感受,都是一个爹妈生的,都在一起长大的,怎么哥哥姐姐就考上那么好的大学,自己就是个小工人呢,这种不平衡他说他懂,但是他不是真的懂,我们常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除非共同经历,否则不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7)

他希望在回四川之前跟小儿子好好沟通,打开心结,解决矛盾。

他说的那番话能揭开心结?肯定不能,因为周志刚说的是:命运。

周家是工人家庭,住在光字片,只有两间房,而郝省长家是两层小楼,从自己这辈上就有了差距,但是周秉义改变了命运,单论个人他不比郝冬梅差,差在家庭,说真的,就周志刚这种心态,我觉得90%的人都有吧,句句都说到了现实里。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8)

归根结底,是学习改变了周秉义和周蓉的命运,恢复高考之后好几年,光字片有且仅有两个大学生,都是他的孩子,他能不自豪吗?他能不知道北京大学是什么样的学校吗?能不期待未来女儿留在首都工作,儿子回到省里会有什么前程吗?但他不希望周秉坤有太多压力,其实是想安慰他。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9)

但是周秉坤还是没忍住,他还是把心里想说的都说了,说父亲带着优秀的孩子出去显摆,自己什么都不是,已经给父母丢脸了,如果郑娟再不生个儿子,就没脸待了,大儿子北大毕业省长女婿,女儿也是北大的还嫁了著名诗人,就自己在酱油厂做工人,娶的老婆没工作还带来一个孩子,这段话说得夹枪带棒直接就惹怒了周志刚。

照顾脑血栓后遗症的妈,帮着姐姐带孩子,就算没有这些拖累你,你就能考上大学吗?你哥哥姐姐从小学习就好,你的成绩在班级一直都是倒数!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0)

这话我听了我难受,更何况是当事人呢,其实周秉坤是有机会上大学的,他在工厂的时候表现很好,如果那时候去争取一下有可能就不是吕川上学,而是他去。哪怕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应该唯“大学”论,不擅长读书的人也会有自己热爱和擅长的方向。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1)

我们都知道,周秉坤自卑了,这种自卑就是意识到了自己跟哥哥姐姐不一样,我们还要去关注一个层面,那就是周秉坤的朋友圈,吕川和唐向阳去读大学,剩下的四家人里,只有乔春燕做了区妇联的小干部,家里住上了有暖气、有卫生间、有厨房和自来水的房子,兄弟赶超也有感而发,说自己想跟有文化的人、当官的人、有钱的人交上朋友,这是人之常情。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2)

哪怕是亲人,也会存在羡慕或者嫉妒,在意识到差距之后那种深深的自卑感出现之后,周秉坤是最难受的人,他也是成年人,他知道自己跟哥哥姐姐的差距,当大家不比较的时候,这种差异会被暂时掩盖住,但是它一直都存在着。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3)

周志刚在车站对秉坤说的话太重了,他是给孩子的伤口上撒盐,他说自己的要求是不能保证儿子辈的都变强,他要求秉坤将来让自己的孩子读大学,说这是最低要求,其实他就是在说秉坤拖后腿。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4)

多子女家庭,什么样的孩子更会得到父母的偏爱呢?我觉得是更能让父母满意的,比如说乔家的三个女儿,乔春燕能干做了干部,父母觉得脸上有光,可以拿出去说说,会格外偏爱。

周家老人的偏爱是从小就有的,因为从小周蓉和周秉义就更懂事,更让他们满意,而周秉坤的好,是需要时间来发现的,话说到这,想起了周秉坤卖了家里的传家宝,这件事虽然事出有因,但真的太不懂事。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5)

其实我们去看周秉坤的生活,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忘年交,过年能带着哥们儿们一起去找马院长、曲书记一起过,还因为自己承担了《金土地》事件的责任,又跟一个小老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老朋友把他拖出酱油厂,让他一起开饭堂,提高了秉坤的收入,给了他做事的自信心,这也是改变命运。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6)

周家父母对周蓉的偏爱其实很明显,母亲给她织了那么多红毛衣,父亲听到她说不考研想回家赶紧劝阻,让她继续学习留在大城市发展,说家里有大哥大嫂,也有她的弟弟弟妹,这难道不是偏爱?

周蓉说的是自己好好学习,承担为父母养心智的责任,大哥对她的评价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从小便是如此。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7)

自卑是一种很奇妙的心里,周秉义面对岳父母会自卑,因为家境的差距,冯化成面对周蓉也有了自卑,因为自己没有了才华的光环,周志刚面对郝省长也会自卑,只能去说自己不想跟他们交往,周秉坤的自卑其实是因为父亲的态度,父亲对他的人生进行了否定,认为他不够有出息,在学业上、婚姻上,都给他打了差评,这让周秉坤内心的自卑被瞬间放大。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8)

正是因为父亲的刺激,周秉坤辞职去酱油厂的正式工作,但是他在开饭堂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得到了更多的收入,享受到了做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如果一直都这样该多好啊,站在几十年后我们才会知道这个选择是多正确。

父母的偏心让一个家庭散了(人世间多子女家庭的痛点)(19)

多子女家庭有可能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如果年轻人看到了《人世间》,不妨问问自己,能不能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要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优秀与否,你去比较,就会伤害到孩子,自卑和自信是由内而发的,但也是外部因素浇灌而成的,起码我们不要做辣手摧花的那种父母。

人情世故,情理事理,真的不会过时,这才是《人世间》的魅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