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不仅是一位著名的革命家和战略家,并且还是一位博览群书的学者。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勤学擅记,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其中《水浒传》可以算得上他战争生涯最早的启蒙书,也曾对梁山好汉做出一些独特的评价。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1)

“打虎英雄”武松

景阳冈打虎、狮子楼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武松的存在无疑是水浒传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勇猛刚强、慷慨豪迈,身上充满了英雄气概,毛主席对武松这个人物也是十分欣赏。

说到武松,首先想到的便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众所周知,老虎是百兽之王,其性凶猛嗜血,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老虎是致命的存在。

但就算面对此等猛兽,武松还是毫不胆怯,连饮十八碗酒后,武松不顾店小二的好意劝说,大步走上景阳冈。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2)

刚走了没多远,武松果然遇上了一只吊睛白额虎,来势汹汹,武松的酒顿时醒了一半,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制定了一个打虎的“策略”。

他先是凭借自己灵活的身手,巧妙避开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这夺命三式,先灭了老虎的威风。

继而抓紧机会将老虎的头按下,待老虎咆哮着用爪子在身下挖了一个土坑时,武松把老虎嘴按入坑里,这才偷出右手来,用铁锤般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击打。

老虎被打得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又找回哨棒打了一会儿,老虎这才没了气。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3)

《水浒传》中这段武松打虎的篇幅虽然不大,但却极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形象,毛主席也曾对武松的英雄豪举大加赞赏,认为武松身上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所有革命党人学习。

有一次,在长征路上,红四方面军路过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但寨主却迟迟不肯让行,并在村口摆下了擂台,“听说你们红军个个是英雄,我今天在这里设下擂台,只要有红军战士能打下我这个擂台,我就让路。”

几位年轻的战士听到寨主的挑衅后沉不住气,立即上去打擂,但都被寨主轻松打败。

眼见形势不好,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副军长许世友决定亲自出马,只见他撸起袖子,快步冲到了台上。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4)

许世友从军前曾在少林寺学过8年武艺,上台后直接使了一套罗汉拳,三下五除二就把对方打得心服口服,不仅大开寨门给红军让路,还搬出珍藏多年的好酒款待他。

席间,寨主又提出要与他斗酒,许世友连饮数碗面不改色,惊呆了众人......

毛主席听说这件事后哈哈大笑,称赞许世友为“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不仅和武松一样有一身好武艺,就连喝酒也像武松那样豪放不羁。

随后,毛主席话锋一转,又语重心长地说到,面对困难,我们的战士们要像武松一样无所畏惧,“不可以有丝毫的怯懦”。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5)

“以弱胜强”林冲

作为“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林冲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林冲原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富足稳定的小康生活,和妻子的感情也很好,他与高俅的仇恨,起源于高衙内在寺庙内调戏自己的妻子。

妻子遭人羞辱而不能报仇,作为官员却遭到陷害发配沧州道,路过柴进的地盘时,林冲听说柴进专门招待天下往来的好汉,便想前去结识。

柴进见来人是大名鼎鼎的林冲,喜不自胜,立即令人安排酒席。林冲刚刚落座,柴进的师傅洪教头也赶来了。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6)

在柴进的地盘里,洪教头对林冲甚是轻视,二人见面之时,林冲急急起身参拜,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还礼。

当柴进热情地介绍林冲就是“东京八十万进军枪棒教头”时,洪教头仍然不躬身答礼,还暗讽林冲只是“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之人,态度非常轻蔑。

随后柴进提出要二人比试比试,还扔出一锭银子作为彩头。而这一段“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也是毛主席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7)

二人较量之初,林冲并没有使出自己的全部本事,在心里确定“柴进心里只想让我赢他”之后,才展示出自己的真本事。

为了探探对方的实力,林冲没有一昧的选择进攻,而是先后退一步,诱敌深入,待洪教头冲到林冲跟前时,林冲提起棒,接连给了他两棍,打散了他的脚步。

眼见他重心不稳,林冲使出一招“横扫千军”,将洪教头打倒在地。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8)

毛主席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非常深刻的道理,他称赞林冲是“以弱胜强的高手”,在不知晓对方实力的情况下,林冲首先示弱以摸清对方的实力,找到对方的弱点,随后立即出击,将对方击败。

“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这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总结的十六字作战真言。

了解敌人的情况,并且进行有战略、有策略的进攻,不与敌人硬碰硬......这都是毛主席十六字真言中蕴藏的作战真理。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9)

从林冲身上悟出的真理

而在毛主席第一次指挥作战时,他就深谙了“以弱胜强”的道理。

那是1917年的冬天,彼时的毛主席还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一名学生,“南北之争”导致湖南战乱纷纷,中央执政的段祺瑞将陆军次长傅良佐下派到湖南当督军。

但段祺瑞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老湘军部队的不满,纷纷“起义”,企图将他赶回北方。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10)

与此同时,桂系军阀领袖陆荣廷也不愿让北洋军染指湖南,于是派出大批桂军前往湖南支援。

桂军、湘军、北洋军,三股势力纠缠在一起,搅得长沙满城风雨。

激战三个多月后,傅良佐领导的北洋军被打败,而他本人也于11月15日仓皇逃离长沙。

一时间,长沙城人人自危,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位于长沙郊外,是北洋军撤退的必经之路。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11)

为了避免溃军侵占学校财物,伤害学生,校长孔昭绶将全校学生聚集到距学校不远的一片荒地上,听候号令。

学生们热血激昂地等了很久,但迟迟“不闻号令”,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

就在同学们不知所措之时,一个人坚定地站了出来,阻拦了学校的积极行动。

这个人就是时任学友会总务一职的毛泽东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12)

毛泽东分析道,此时学生全部离校,溃军必定会将学校洗劫一空,只有现在返回学校才能将学校保住。

校长孔昭绶认同了毛泽东的说法,并指挥全体学生回到了学校。

毛泽东在学校号召力极强,回到学校后,他组织同学们用桌椅板凳抵在门后,堵住所有通向外界的道路。

同时,他还跑到学校后面的竹林,用嫩竹制成一把把锋利的“枪”,插在学校周围的围墙上,防止溃军从围墙侵入学校。

做完基础的防御工作后,毛泽东还把全校男生分成小队,轮流在学校的各个通道执勤,随时侦察周边的情况。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13)

没过两天,长沙城外就出现了大批溃军的踪影,毛泽东火速组织起了一支由上百名胆大的同学参加的志愿军,并跑到警局“借”了20名真枪核弹的警员。

溃军目测有3000余人,而毛泽东仅有一百多号人,如此悬殊的兵力下,毛泽东要如何实现“以弱胜强”呢?

夜深人静,毛泽东发现城外的溃军已经开始行动,并一步步逼近学校,他立即命令警察放了一阵排枪,并让志愿军成员同时燃放早已准备好的爆竹,一时间,枪声大作,溃军本就是惊弓之鸟,一看这个阵势,立即吓破了胆。

毛泽东顺水推舟,立即让几个南方同学高喊:“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只要你们缴械投降,我们保你不死......”

溃军听后,立即脱下身上的白衬衫高举,向毛泽东示意投降。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14)

当晚,战利品堆满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礼堂。

但这么多溃军总不能继续生活在学校里吧?毛泽东灵机一动,又想出了一个法子

第二天,毛泽东就赶到了长沙商会,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商家们自然不愿意溃军久居城内,打扰他们的日常经营,于是出了一笔钱,让毛泽东分发下去。

溃军每个人都领到了5至8块大洋,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乡的火车。

不伤一兵一卒,毛泽东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一场灾难,那也是他第一次展现自己惊人的军事天赋。

事后,长沙城内无人不赞扬毛泽东英勇,班里的同学对他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15)

结束语

毛主席将《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武松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从林冲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以退为进”的聪明智慧。

毛主席的话,生动又形象,让人一听就明白,并且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