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越来越贵(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

文 | 静子

继多个共享单车平台宣布涨价后,“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微博话题冲上热搜榜,引发舆论热议。据媒体报道,今年有部分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1元,市面上的主流价格为3至4元/小时,而处于热门旅游景点或繁华商业区的收费标准更是高达10元每小时。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越来越贵(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1)

共享充电宝也摇身变“刺客”?动辄3至4元起步,一不留神就扣掉两位数金额,如此高收费让消费者直呼“用不起”“不敢用”。从部分企业的回应看,弥补因抢占市场而投入的巨额补贴、对冲疫情消极影响、缓解运维成本紧张等是一路高“涨”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从来都不拒斥企业的自主定价行为,共享充电宝大可因时因地调整收费标准。问题是,大幅涨价是不是共享经济的唯一“救命稻草”?

管窥国内共享经济新业态的一般发展路径:前期多采用“烧钱”“补贴”等让利竞争策略抢占市场,待市场格局基本定型后再以涨价、抬高产品或服务门槛等方式回笼资金、赚取利润。具体到共享充电宝这一产品形态,大浪淘沙后的“三电一兽”品牌争相陷入涨价潮,其行为可被视作摆脱成本高、盈利难困境的努力尝试。毕竟,在抢占优势商户点位的“价格战”中,各大品牌可是不惜花重金抬高包括入场费在内的各类激励成本。

从“1元时代”到普遍涨至2元,再到3至4元/小时成常态,随着共享充电宝价格一路飞涨的还有标价不规范、不透明等消费领域乱象。如果说自主定价是企业享有的重要权利,那其行使必须遵守特定的规范与原则。早在去年6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在行政指导会上要求街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以保障消费者的各项合法权益。如此看,市场涨价行为当规范有序、不逾矩

共享经济本是为了提高闲置资源使用效率,一味抬高价格是否会变相“驱散”庞大的消费群体,进而有悖“共享”初衷?比如,共享充电宝属于实用的“救急”产品,难以培养用户忠诚度,再加上部分品牌高达99元的封顶价着实不是一笔小费用。从这个角度看,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在计划涨价的同时,不妨也重点关注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使用体验,切实把提升服务品质作为必不可少的配套举措。具体讲,部分用户曾抱怨共享充电宝存在充电慢、归还点少、数据线太短等问题,如果有关企业能设身处地忧用户之所忧,及时解决这些不便利,岂不能更好吸引用户“留下来”?

包括充电宝在内的共享经济“下半场”已开启,如何推陈出新、力避共享经济变“不经济”是一个大问题。谨记,共享经济是一种需长期投入才会有可观收益的新业态,短视的涨价绝不是唯一的好出路。

【作者】 孙文静

南方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