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有哪些课程(专家共议通识教育)

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新文科视角下的通识教育:理念、精髓和趋势”教学研讨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两大主题进行讨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通识教育有哪些课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通识教育有哪些课程(专家共议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有哪些课程

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新文科视角下的通识教育:理念、精髓和趋势”教学研讨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两大主题进行讨论。

“当前通识教育面临5个方面的制约因素——认识上将通识教育误解为通用知识教育;顶层设计不到位;教师对通识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定位缺乏认识;学生对通识课程不重视;学院弱化通识课程地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龙永红指出,应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是“融通识得”。此外,在课程教学的组织上,通识核心课程一般实行小班教学或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通识核心课程应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研学相结合;以有效激励和引导学生广泛学习、深入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考试考核方案和考试考核内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提出了通识教育的五大发展趋势:一为“深”,通识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拓展版和提升版;二为“广”,通识教育内容广,重在跨学科的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三为“新”,通识课程是一个新的门类,不是简单的其他门类相加堆积;四为“实”,新文科视角下的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回归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提升,推进扎实的综合素质养成;五为“变”,通过改革创新,建构新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针对当前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到了“重混”概念,认为“重混”应成为培养跨学科人才或跨学科人才成长方向的教育哲学概念,构成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等“四新”专业背后的哲学基础。可以将通识教育和通识课程看作“浅度重混”,“深度重混”的途径包括转学、辅修/双学位教育、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和联合学士学位。(记者 赵晓霞)

来源: 海外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