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为什么逼死藩王(如何解决藩王之患)

朱元璋以布衣之身,起于乱世,历经几十年浴血奋战,开创了大明王朝,其文治武功,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大明王朝建国之后,朱元璋不仅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还将自己的20多个儿子分封到各地,共同来拱卫朱家天下,可惜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再三考虑之下,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作为储君来培养。到洪武后期,江山逐渐得到稳固,经过对开国功勋们的一番大清理,已经无力威胁皇权,再加上边境上有自己的儿子们把守,朱元璋认为,这样的江山,将来交到孙子手里也可以放心了,从而引出了祖孙二人间一次经典的对话。


朱允炆为什么逼死藩王(如何解决藩王之患)(1)

这次对话也充分说明了朱允炆是个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对话一开始,朱元璋不无得意地说道:

“虏不靖,诸王御之!”

意思就是说边境上我已经安排了你的叔叔们来替你把守,有外敌入侵的话,有你的这些叔叔们替你抵御着,你就安心地做你的皇帝吧!

但此时,朱允炆想的恰恰是来自于他这些叔叔们的威胁,于是就说道: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外敌入侵,自然有叔叔们抵御,但是如果叔叔们图谋不轨,又当如何抵御呢?

朱允炆为什么逼死藩王(如何解决藩王之患)(2)

这一问,把朱元璋也给问懵了,难道朱家人还会反朱家人不成?他思索了良久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得反问朱允炆:

“汝意如何?”

朱允炆倒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用德来安抚,用礼来牵制,如果不行就削减封地,再不行就改变封地安置到其他地方,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出兵讨伐了。

朱允炆为什么逼死藩王(如何解决藩王之患)(3)

对于这个回答,朱元璋也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连忙表示道:

“是也,无以易此矣。”

此次对话如果说是一次理论考试的话,朱允炆以他近乎完美的答案赢得了考官朱元璋的肯定,可惜,这不是考试,这是政治斗争,再完美的理论,如果不能付诸行动,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朱允炆为什么逼死藩王(如何解决藩王之患)(4)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距的,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结果他完全忘记了当初“以德怀之,以礼制之”的承诺,自己刚上台,爷爷还尸骨未寒,他就以雷霆之势开始了削藩行动,短短几个月间就逼死了湘王朱柏全家,削掉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四位藩王。最终引得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将他推翻,抢了他的皇位,是为“靖难之役”。

朱允炆为什么逼死藩王(如何解决藩王之患)(5)

实际上,如果朱允炆在继位后如果真能像当初说的那样,“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一步步慢慢来,稳扎稳打,或许朱棣也不会造反,或许造反也不会成功,可惜他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就一顿简单粗暴的操作,还把自己的皇位给搞丢了,自己也不知所踪。从这个角度来说,朱允炆真可以说是一个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