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生死的感悟(亲历生死的感悟)

--------相关阅读----------

图像引导:怀念一个人,不必哭哭啼啼

不常联系又如何?感恩在人生至暗时刻帮助我的朋友们

「老爸的一生-2」我们的守护神

一、什么是向死而生

当我提出要在沙龙跟大家分享自己关于生死的思考后,一直在考虑用什么主题,最后我想到了“向死而生”这个词,于是上网搜了一下,获得了下面的信息:

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哲学理念。他在书中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在书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

海德格尔指出,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二、我的“向死而生”

之前我在沙龙管理员的团圆日中做过一次分享,主题是:将每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当时我分享了表1

谈谈你对生死的感悟(亲历生死的感悟)(1)

表1

我之所以会为自己做了表1的安排,是想着:如果下一秒我就离世了,也不会后悔。这可能就是我的“向死而生”吧。

我以为自己已经能够坦然面对生死了,但没想到的是,我要面对的是比自己离开要难太多的问题:老爸的离开。这是一次人生的大考,让我措手不及。

三、如何面对老爸的离开

1.突如其来的困境

如果您看了我的文章:感恩在人生至暗时刻帮助我的朋友们

就知道:4.1愚人节这天,老天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平时身体健康,跑得比兔子还快的老爸住院了!是脑梗引发的癫痫,入院后一直昏迷不醒。4.2下午医生就建议进ICU,我哥4.3早上打电话跟我商量。我打电话咨询了做医生的邻居,又跟老爸的主治医生电话沟通,最终决定进ICU,但没有床位了。

于是,每天我跟老爸视频1-2次。大家认为意识不清的老爸,每次听到我说话后都有反应:流泪、动眼角、努力睁眼……虽然医生说老爸只是靠呼吸机和最大剂量的镇静剂维持生命,但我还是让弟弟拍了所有的检查报告,请济之和深圳的医生朋友帮忙诊断,希望能有一线希望。但大家反馈的结果让这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该怎么办呢? 此刻,我才真正思考死亡的问题,之前我一直没敢往这里想。

下面是我当时的思考:

(1)回顾老爸的一生:无憾。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您看过 【老爸的一生-1】大智若愚的老爸 就知道答案了。 下图是我凌晨4点醒来后写的,回顾了老爸的一生。

谈谈你对生死的感悟(亲历生死的感悟)(2)

图1

因为是铅笔写的,可能看不太清楚。这张思维导图的右边是关于老爸的优秀品质:坚强、认真尽责、善良正直、乐观包容、节制和智慧,他的为人、处事一直是我的楷模,也是我一生努力追寻的目标。

(2)我对老爸的尽孝:无憾。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一部分在图1的左侧,我这二十几年的在外打拼,无论是深圳还是昆山,都接父母来玩。从表1也可以看到:每年我回汉中两次,7月是一家三口回一个月,12月是我一个人回两周,给他们网购所需物品、每周打电话……我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

2.面对生死的思考和做法

4.6中午,邻居打来电话,说老爸这两天要离开了。放下电话,我请汉中的同学去我家陪伴我妈,然后嚎啕大哭。

哭过之后,我更理性地思考了生死这个问题,有了下面的感悟。

(1)死是另一种生。

当时,我问自己:如果身上插满管子的老爸现在能说话,他会说什么呢?那个发病前还生龙活虎的老爸,此刻是什么心情?他有哪些愿望呢?……(这要感谢问题树模型和引导式课程带给自己的修炼)想到这些,对于老爸的离开,以及自己不能回家见老爸最后一面,都释然了。最懂老爸的我,知道他不注重这些形式,也相信他知道:不管他在何处,都永远在我心里珍藏着,给我力量和温暖。所以,才有了家庭会议中用图像引导进行的环节:怀念外公。

结合向死而生的概念,老爸只是肉体上的消亡,他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会一直传承下去。

(2)珍惜生者。

老爸年轻时受了很多苦,但退休后,他一直非常包容老妈,三十几年如一日地买菜做饭,说她年轻时辛苦了,想让她享点福。所以,在老爸住院的那些天,我每天中午、晚上打电话,询问老妈吃饭了吗?吃的是什么?从网上给她买花转移注意力,开导她打开心结(她一直觉得自己耽误了送老爸去医院,很内疚)、请同学去家里陪她……

因为做了各种铺垫,当老爸离开时,老妈想通了。之后的每天我都打电话回家,陪她聊天,现在老妈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谈到老爸时,没有人再哭泣,反而生出了很多快乐。相信这就是老爸所希望的吧。

(3)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对别人有多大的帮助。

老爸从生病到离世、下葬的过程中,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时间关系,我只谈一下邻居们。那些天我妈一个人在家,但没有做过一次饭,每餐都是邻居们送来丰盛的饭菜。他们还担心她孤单,轮流来我家陪伴,或邀请她去家里坐坐。

4.10早上8点追悼会,7点时发现忘记买红布了。邻居薛把自己家的被面拿来撕开给我们用。另一位邻居英夸她,她却说:“我跟你一样,是我愿意做的”。

下面这段话,是我发手机短信感谢邻居英后,她回复的:

你过奖了.是你父母用一生的善举感动着我们。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父母用爱释怀了他们一生!邻里关系才能亲如一家!谢谢你!

----------

我这一生都在追随老爸,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但直到现在还差得很远。感恩在老爸人生的最后一程,又送给我了这份礼物,让我有了今天这些感悟和思考。

--------相关阅读----------

图像引导:怀念一个人,不必哭哭啼啼

不常联系又如何?感恩在人生至暗时刻帮助我的朋友们

「老爸的一生-2」我们的守护神

#TTT培训师苏平# #培训师# #企业培训# #会议# #引导式课程设计# #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培训师成长手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