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的故事,与干细胞结下不解之缘

干细胞的故事,与干细胞结下不解之缘(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璐

说起干细胞这个老朋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大连干细胞与精准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晶教授滔滔不绝。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干细胞临床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医院体系临床级干细胞平台标准化建设难题,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新冠疫情中迎难而上、集智攻关,为打赢疫情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在干细胞领域,她用硬核智慧填写了浓墨重彩的医学传奇。

刘晶真正和干细胞发生交集是在2007年,当时她赴英国牛津大学做博士后,期间,她把干细胞和神经损伤修复联系在一起。2009年毕业后,刘晶毅然回到故乡大连。她力促大医一院与牛津大学合作,建立中英再生医学应用研究中心,建立了国内首个复合功能干细胞临床研究平台。作为一名女性科技学家,她先于聚焦疑难疾病治疗,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开展中国第一个神经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为了帮助更多的脑瘫患者家庭,她带头设立国内首个小儿脑瘫干细胞专家团队门诊,创立“互联网 小儿脑瘫医护康患”互助体系,服务全国患者达500余例。相当比例的患儿从完全性瘫痪中已经站起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小儿脑瘫奔大连”,是在全国各地患儿家庭中口口相传的一句话。

新冠疫情下,许多医护人员的脸颊被口罩和护目镜压伤,双手被酒精侵蚀……这些引起了刘晶及其团队的关注。刘晶发挥自身在干细胞和中医药临床方面的专长,带领团队争分夺秒科研攻关,研发了皮肤损伤修复特效用品,让一线医护人员尽早告别“口罩脸”和“酒精手”。

作为抗疫专家,刘晶做的远远不止这些。自2020年初武汉疫情到大连三次抗疫,刘晶圆满完成援鄂医疗队后勤保障任务;牵头从无到有建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定点医院;担任大连防疫专家组副组长,承担科技抗疫任务。

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三八红旗手……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刘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淡然的心态。“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是无限的。”她坚守着一份信念,带动了区域在某一领域的领先性,努力解决多种疑难重大疾病的治疗问题,不断推动我国干细胞及基因技术等生物产业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